正文 關於新疆如何進一步提升對中亞各國投資的思考(1 / 3)

關於新疆如何進一步提升對中亞各國投資的思考

跨國投資

作者:熱依汗·吾甫爾

新疆與中亞國家的地緣、 文化、經濟等,均具有一定的同質性,這為新疆與周邊中亞國家開展貿易投資,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依托新疆地緣優勢以及麵向西部開放力度加大的新形勢,特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亞訪問時提出了要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之後,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對中亞各國投資的重要性。在這種新形勢下,新疆如何進一步提升對中亞各國的投資?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一、新疆企業投資中亞麵臨的“資源稟賦困境”

(一)缺少投資中亞的大型投資主體

中國與中亞各國的投資合作主要以國家利益主導項目為主,如以石油及礦產開采居多,這方麵投資也主要是以內地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央企來承擔。而新疆缺少這類大型的投資主體。有些較大型企業,如新疆的金風科技、新疆中泰化學、天山股份和西部建設等向中亞投資的規模也較少,更缺乏有效激勵民營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的機製或投資主體的政策引導。如新疆金風科技有限股份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製造商之一,公司有六個全資子公司和一個控股子公司,是全球永磁直驅機組製造的領先者,金風科技的影響力已經擴展至美歐市場。近年來金風科技雖然與中亞國家企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如2009年12月與哈薩克斯坦工貿部貿易促進署簽訂《諒解備忘錄》,為該國評估風資源及編製風電開發規劃等,但與中亞國家風力發電投資合作仍缺少大型合作項目。這說明新疆投資中亞缺少大型投資主體,也缺乏投資主體意識。

(二)缺少投資中亞的配套產業

中亞國家的經濟已開始從短缺經濟慢慢轉為以油氣開發為主的結構性經濟,但缺乏完善的產業基礎,基礎需求依然依靠引進技術。中亞市場環境複雜,加之中亞國家對於俄羅斯、歐盟依賴性較強,因此,歐盟及俄羅斯企業在中亞國家很多,所以,中國企業在中亞同樣麵臨國外企業激烈的競爭。

1997年開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開展油氣投資合作,後逐步向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發展。中石油2005年收購了哈薩克斯坦ADM股份公司,從2006年開始向內地輸送天然氣,2011年中石油權益油氣作業日當量21.0萬桶,占世界排名的第10位。據預測,在今後的 5-10年內,我國天然氣的消費增速都將保持在15%以上,進口依存度將不斷上升。這本來為新疆石油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產業配套合作方麵應該有所作為,比如新疆克拉瑪依石油工業,已成為新疆石油石化工業的戰略支撐,也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但因為缺乏有效的配套產業合作能力,使新疆與中亞在石油化工產業的合作方麵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此外,缺少投資基金和融資渠道也是新疆麵向中亞投資的最大障礙。中國內地發達的地區資金比較充裕,但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消化資金,需要向外尋找出路,但新疆投融資市場體係元素不夠豐富,開展投融資業務種類和規模範圍落後於內地,又缺乏適應新疆與中亞國家經濟發展的民族融資機構,包括貿易融資、投資服務、投資基金、產權投資等投融資渠道,因而導致新疆企業的投資配套能力弱,缺少投資中亞的配套產業。

(三)缺少與內地互動互利的產業聯合體

經濟聯合體最早出現於歐洲,具體是集團公司或者是交叉參股的公司組建的一個企業(聯合體),該聯合體應大於兩家組建企業。新疆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它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於新疆企業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與內地企業缺少產業分工的聯係,也就缺少雙方互利互動的共同產業基礎,致使新疆企業與內地企業形成聯合體企業少,這就不能填補企業資源和技術缺口,不能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眾所周知,新疆與中亞國家有著相同的風俗習慣,風俗習慣對企業內部結構調整會產生積極地影響,因此,新疆企業與內地企業可以大膽嚐試合作並購,通過形成企業聯合體有效整合資源、共同進入中亞市場;同時,這種聯合體企業還應該同中亞企業合作共同建設“聯合采購、技術研發、信息係統、資源融合與發展、企業運營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等平台,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