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獲取技術型資產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東道國政治阻力成為阻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障礙
我國企業在美投資多次碰壁,2012年10月,美國國會認定華為和中興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限製其進入和發展美國市場。此前,華為收購3Leaf就曾遭遇挫折,而中興也遭遇美國政府調查,三一集團在美投資活動也收到阻礙。美國政府為什麼會如此強烈的阻止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獲取技術,正是由於他們擔心中國獲取到技術後增強了國際競爭力會對他們的本土企業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而“國家安全”成為慣用的拒絕理由。
(二) 企業融資難製約技術獲取型投資的開展
雙彙於2013年第三季度以7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如此巨資收購融資存在難度,此次跨國並購是由多家銀行組成的集合才為雙彙提供了巨額的融資款以順利完成收購。更多的中小企業到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更是麵臨著融資的壓力,由於研發投資周期長,很多企業都存在著融資困難、缺少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所需的外彙資金等問題。
(三) 企業對獲取技術的吸收與整合能力影響到技術獲取型投資的最終效果
企業對外部的技術獲取型投資不是簡單的要素輸入型的疊加,而是要針對吸納的要素進一步整合、吸納和創新。這中間不僅包括業務的整合,也包括企業文化和管理層的整合。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失敗的案例,主要是由於TCL沒有對未來業務發展做出有能力的掌控,業務整合不成功;而上汽收購韓國雙龍失敗的案例主要是並購後跨文化整合管理出現困難,收購前對管理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足。
(四) 企業走出去開展技術獲取型投資中麵臨國際化人才匱乏的困境
當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猛,但是熟悉國際市場變化及國際法律法規的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跨國並購後跨文化與業務的管理與整合需要有國際化管理經驗的人才,海外研發中心的研發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需要有本地化背景的員工來管理,而我國企業由於國際化經營經驗不足,人才儲備不夠,缺乏此類人才直接影響了跨國並購和設立海外研發中心的效果,人才才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五) 東道國經濟狀況成為影響企業走出去獲取技術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跨國並購還是投資新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標,東道國良好的經濟狀況成為確保企業收入來源和利潤增長的重要基礎。一個沒有良好市場基礎的地區不是海外投資的優選地。市場規模是影響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華為公司盡管在美國投資屢屢受阻,但依然堅持在美國市場而沒有退出,就是因為美國市場是華為的巨大的潛在市場,那裏有成熟的消費者,穩定的消費需求,這些都是推動他們技術創新的持久動力,是維持一個高科技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三、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獲取技術型資產的路徑選擇
(一)企業要主動拓展技術獲取的投資區域,有效規避風險
北美和歐洲都是世界上研發資源集中、人力資本豐富的地區。對跨國並購數據的分析顯示,由於美國對中國海外投資尤其是涉及通訊、高科技等技術密集型行業投資的阻礙,過去的一年我國向歐洲的海外投資有增長的趨勢,豐富投資區域,能夠有效分散風險。2013年,華為公司宣布將發展重心轉移至歐洲,並斥資2億美元在英國投資新建研發中心,並將在當地雇用300名研發人員,這是華為公司主動拓展投資區域的積極舉措,大量雇用當地員工能夠獲取當地豐富的人力資本,通過產品研發活動獲取積極的技術外溢。豐富投資區域,還體現在充分利用東道國州、市政府希望吸引外資帶動地方經濟的迫切願望,積極與投資地的各級政府接觸,比較不同地區的優惠政策,注重談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