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五礦成功收購OZ礦業案引發的思考(3 / 3)

(三)跨國收購要重視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

對於跨國並購而言,不同的支付方式對並購雙方的財務影響不同:支付方式能夠反映出一定的並購信息價值,通過進一步影響並購市場的運行,進而對並購策略最終能否得到實現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並購方應該在與目標企業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做出最有利的選擇,這需要對影響並購支付方式的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和權衡。如本文中,五礦集團對OZ礦業的收購並不像我國大多數企業在跨國並購中選擇全部以現金的方式進行支付,而是選擇了“股權收購+償還債務”的支付方式。相對而言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緩解並購企業的即期支付現金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的現金流,此外承擔債務的方式不僅使得部分並購成本能夠通過未來企業產生的收益進行分攤,還能讓並購方在考慮財務風險的基礎上優化資本結構,獲得一定的稅收效應等等。概括來說,並購的支付方式受很多方麵的影響,它亦是並購雙方對風險與收益的權衡結果。

(四)跨國收購重視對目標企業管理團隊的選擇

近年來我國部分企業在跨國收購過程中表現出過於強硬的態度,認為並購後目標企業必須服從並購方對經營活動的安排和控製,這就使得目標企業認為並購方並沒有足夠的誠意認真經營並購後的企業,以致並購最終失敗的案例頻頻發生。本文中五礦集團在並購方案中提出並購後的OZ礦業仍由澳大利亞的管理團隊負責,中方不會過多幹涉其經營活動,這種對管理層充分授權的行為也讓OZ礦業的股東相信,五礦集團並購OZ礦業並不僅是為了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是為了在共同進步的基礎上創造雙贏的局麵。這種做法亦應該為我國其他企業在以後的跨國並購中借鑒和學習。以目標企業的管理團隊為主對並購後的目標公司進行管理能夠大大降低目標公司在動蕩期的經營風險,其共同的文化背景亦能夠幫助管理層與員工(包括工會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最終使得目標企業順利進入正常經營的軌道。

(五)跨國收購應注意靈活應對半路競爭者

我國企業在進行並購的過程中,不能靈活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其中就包括不能靈活地應對並購途中殺出的競爭對手。本案例中,五礦集團麵對其他競爭者提出的新融資方案,能夠迅速做出應對措施,緊急加價15%,最終取得了並購勝利,這需要有靈活應對的決斷。相反我國很多企業在麵臨類似突發情況時,由於不能很好地做出應對決策而最終導致並購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決策者決不能僅僅將視點停留於表象,而是應該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預先對可能出現的“特別事件”做出事先的判斷和預案,如目前很多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會簽訂較高額的毀約協議,即一旦終止交易,目標公司將會向並購方支付高額的違約費用;還有的企業會在協議中注明,對於第三方出的任何報價,並購方將具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等等。這種“治未病”的理念會幫助並購方在麵臨突發情況時“快、狠、準”地化解出現的危機。

當前,我國已進入到更加全方位、主動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我們雖然培育了一大批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大型跨國企業,然而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與西方發達國家跨國企業比起來,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管理技術等方麵,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對海外並購而言,隻有不斷地學習和借鑒成功的海外並購經驗,才能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才能更好地貫徹國家“走出去”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