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又答:“何以投秦?”
趙高答曰:“父母盡被趙王所殺,無奈投秦,卻被秦人仇恨,冤枉八載。”
呂不韋聽了,不悅道:“當今大王行仁德之政,宮正令豈可如此肆意枉為?汝可隨吾至宮正令處對質!”
趙高連忙說:“謝丞相大人恩典!”
呂不韋帶著趙高來到宮正令署衙,此時宮正令已老,見到趙高,竟不識此人是何許人也。但是他識得呂不韋,見當朝丞相帶一具枷之人至,料是不妙,當即跪倒在地,道:“小人給丞相大人磕頭。”
呂不韋擺擺手,指著趙高道:“宮正大人,汝給老夫說,這是為何?”
宮正令這才想起趙高,詭辯道:“丞相大人,此人乃是趙國奸細,故懲披枷!”
呂不韋色厲內荏,問:“可有證人?”
宮正令道:“證人有二,一喚張財,另喚賈莊,不過……”
呂不韋問:“不過怎樣?”
宮正令說:“張財深得昭王寵幸,昭王薨日,特賜張財陪葬,賈莊為先帝飼馬,被馬蹄傷頭顱,不治而亡。”
呂不韋喝道:“巧言令色,既無證人,還不令人開枷?”
宮正令忙答應:“開,這就開!”
宮正令叫過兩名宮人,把戴在趙高頸上八年的枷鎖砸開,趙高頓感身上輕盈無比,給呂不韋跪下道:“小人趙高,終生不忘丞相大人恩典!”
呂不韋道:“罷了。”乃拂袖而去。
宮正令不知底細,以為趙高與呂不韋有私交,忙對趙高言:“本宮正垂垂老矣,完全忘記汝尚在宮中,請見諒,從今日起,汝不必再去打掃茅廁,就在這宮正府衙,做些閑雜事務,也算吾對汝陪罪!”
趙高道:“宮正大人勿須內疚,小可不願留在府衙之中,伏乞大人賜吾去中車廄,吾願為大王造車!”
宮正令道:“如此甚好!”
趙高沒有長枷在身,更覺身輕如燕,抱著玉漱回到居所,燒掉箱子中的書簡,攜玉漱又回到中車廄。那些秦人見他時隔八年,抱一嬰兒予以生還,無不驚歎稱奇。
中車廄內,薈萃秦人之能工巧匠,他們的職責是每日為秦王造車造輦,以備大王娘娘出行。時秦王之車,雖裝飾華麗,但與民間之車無太大區別,皆為乘坐。趙高進中車廄後,改變思路,設計出可躺可臥,且有小窗的車,該車開窗則涼,閉窗則暖,趙高為之取名為“轀轅車”。車成,獻與秦莊襄王,莊襄王試乘之,甚覺受用,於是加封趙高為中車丞,授以印綬。
牛刀小試,即讓自己朝奮鬥的目標靠近了一步,這讓趙高看到了智慧所蓄含的力量,同時也使他看到了誅滅秦國的希望。在安心撫養玉漱的閑暇時間裏,他更加用心的鑽研秦國律法,以備將來之用。
在秦國日趨強盛壯大的時刻,又一位精英人物登上了秦國的政治舞台,他就是後來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書法家李斯。
李斯,初為楚國管理糧倉事務的小吏。生得五短身材,凸額凹目,須眉稀疏,走路有虎踞龍盤之態,說話有黃鍾大呂之音。某日入廁,李斯見正在偷食糞便的老鼠畏之倉皇而逃,而其所管轄糧倉中的老鼠看到人來後,卻是大搖大擺,從容不迫,乃歎息曰:“人生如鼠,有無作為,是為善惡,非能力所焉,蓋決於環境耳!”遂放棄自己渺小的官位,到儒學大師荀子那裏學習帝王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