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失去上黨,西南門戶大開。秦軍距趙國都城邯鄲不過三百餘裏,秦軍隻待一聲令下,便可朝發夕至。趙國青壯男丁盡喪,城中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根本無力抵抗,因此趙國人在沉痛之餘,人人自危,極度恐懼,嚎啕之聲徹夜不絕。
趙忠更是擔心白起興兵伐趙。經過長平戰火的洗禮,這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身上不僅具有了超人的膽識,也稍稍有了些謀略。他經過一番思考,決定聯絡那些從戰場上與自己一些僥幸逃生的少年,組成敢死隊,偷渡秦國,刺殺秦昭襄王。隻要秦昭襄王一死,白起必定撤軍,趙國之險頃刻可除。
趙忠第一個要遊說的人是辛武子。辛武子的父親曾是趙忠伯父趙奢麾下裨將,早於趙奢去世,他生時與趙家關係如同兄弟,死後兩家亦有往來。在馬服君府趙忠曾與辛武子有過數麵之緣,且一同玩過擊壤遊戲。
趙忠隻身一人,來到辛府門外,見辛府大門緊閉,使以指叩門。良久,才見一身穿布衣的中年婦女,滿麵愁容的打開院門。趙忠上前,深施一禮,問:“敢問夫人,此可是辛武子公子府上?”
婦人見趙忠身著錦衣,料是貴胄公子,還禮道:“喏,此家正是辛府,敢問公子你是——?”
趙忠如實回答:“在下馬服君之侄,趙忠!”
婦人聽到“馬服君”三字,臉色驟變,起身直奔門內,一邊掩門,一邊說:“原來是倒黴的趙家,整個趙國都被你們家毀了,還有臉出來見人,羞也不羞?”說完,還從門內向外啐出一口唾沫,噴在趙忠臉上。
趙忠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婦人會如此無禮,從她的裝束上看,她無非也就是辛家的一名下人,她敢如此對待趙家?這充分表明了辛家對待趙家的態度,同時也代表了整個趙國人對待他們趙家的態度。趙忠在這一瞬間,他方明白伯母一家為什麼要背井離鄉,投往齊地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原來是伯母早已料到趙國人不會容忍趙家,這才忍痛割愛而去。想想他們趙家,自馬服君趙奢起,兩代為國盡忠,如今卻落到遭人唾棄的地步,著實令人扼腕歎息。最為可憐的是堂兄趙括,在強秦大兵壓境時,不顧個人安危,臨危受命,最後戰死疆場。非但得不到國人的同情與讚揚,還要蒙受不白之冤,抱憾千古,這太不公平了!趙忠想到此處,義憤填膺。他要進宮去找趙孝成王,向趙孝成王陳述,長平之戰的罪責不在趙括,而是在於有人向秦軍泄露戰爭機密,在於軍隊後援不足,以免太史令誤信世之傳言,把堂兄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趙忠想到這裏,徑奔趙國王宮。剛至宮門處隻見四匹快馬拉著香車從宮內駛出,車頂華蓋如傘,車內肥頭大耳、載著朝天冠者正是趙孝成王。
“趙忠叩見大王!”趙忠迎著趙王車駕而上,當街跪倒,大聲呼叫。
車夫勒住奔馬,趙孝成王在車內一顛,麵露不悅,沉聲問趙忠:“汝是何人?找寡人何事?”
趙忠大聲說:“臣乃馬服君之侄,百夫長趙忠,今日麵見大王,有一事向大王說明!”
趙王不耐煩的揮揮手,道:“有事快說,寡人還有要事要辦!”
趙忠擲地有聲的道:“臣隨馬服子趙括抗秦,為百夫長,時刻不離括將軍左右,括將軍出奇兵襲敵,本可以製勝,取秦將之首,但是不知何人泄露軍機,致使吾軍反被敵軍牽製,一敗塗地,括將軍為國捐軀,其罪責實不在括將軍,請大王詔告天下,為括將軍正名!追究那個泄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