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我的祖國,昨天你還是那麼的強大,雄踞在這天地的東方,讓強秦望而生畏,讓其他五國頂禮膜拜,可是在一夜之間,你就淪為了天下七國之中的弱者,你失去了四十萬的精英,失去了戰爭中最蓬勃的力量,從今以後你還拿什麼與其他國家抗爭?趙國,我心中最神聖的趙國,難道你真的會從此消亡?
趙忠和239名被釋放的俘虜狼狽地奔走在路上,三天兩夜,水米未進。等他們遙遙地望見邯鄲的城門,每個人的心都在哭泣,都在呐喊。城門愈來愈近,他們的腳步卻越來越沉重。這時,隊伍中不知誰發出哭聲,那哭聲猶如從堤壩底部蟻穴中滲透出來的一滴水,落在沉寂的湖麵,發出輕輕的脆響。隨即哭聲便如洪水衝垮了堤壩,泛濫開來,引起哭聲一片。這些死裏逃生的孩子,緣何能承受得了如此沉重的打擊?饑餓、寒冷、死亡本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所經曆的,他們都經曆了,不該他們承受的,他們也承受了。現在,他們又要以俘虜的身份回國報信,他們的尊嚴何在?他們的大王會怎樣處置他們?他們的親友會怎樣看待他們?
一個年齡稍長一點的士兵無法抵抗內心中的強大壓力,用牙齒咬斷了自己的舌頭,他滿口噴血,臉上卻洋溢著如釋重負的微笑,他含糊的說些什麼,誰也聽不清,隻有趙忠聽出來,他在說:“娘,兒沒給趙國人丟臉!”
這些士兵年齡最大的十六七歲,最小的隻有十四五歲,在他們尚未成熟的思想中,榮譽勝於生命。見這個士兵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其他士兵也要效仿,包括趙忠。這時趙忠眼前突然閃現出趙括的影子,趙括用威嚴的目光注視著他,令他不寒而栗。他立即大喝一聲:“慢!”眾人停住了咬在舌尖上的牙齒。趙忠鏗鏘有力的說:“大家聽吾一言,咱們趙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要是咱們都死了,咱們趙國就絕種了,誰還會為死去的父叔、兄弟報仇?”
趙忠的話語驚醒了這些要做傻事的少年,他們放棄了死亡的念頭,進入都城,向趙孝成王報告了趙軍全軍覆滅的噩耗。
這一夜趙國都城邯鄲家家掛孝,戶戶嚎喪,整座城市,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有寡母者,無法忍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慘事實,懸梁自縊者甚多。天公不勝其哀,深秋降鵝毛大雪,平地三尺,為趙地史來罕見。
趙忠回到府上,向伯母、堂嫂哭訴前線一切,堂嫂聞夫君趙括身亡,痛哭失聲。趙母公孫氏斥之曰:“汝公爹馬服君在世時曾對吾言,不可以以此子為將,若為之,亡趙者必是此人,為此吾曾勸說大王,孰料大王不聽,今果然如此,何須為此哭之?其亡趙人四十五萬,乃是趙國千古罪人,此一支還有何麵目姓趙?居於都城?不如姓馬、姓牛,世代為農!”
當夜趙母攜帶兒媳子孫遷出馬服君府,改為馬姓,投往齊地而去。當今天下馬姓之人除少數民族者,其他漢人多為趙括後裔。
趙忠率妻子楚娥、小弟趙成亦搬出馬服君府,回到自家老宅,清理出正房,懸趙括遺像於正堂,殺三牲以祭祀。夜裏,趙忠經常佇立於趙括遺像前,思索那個泄露趙軍進攻機密的人是誰?如果沒有這個人的泄密,慘敗的一定不是趙國,而是秦國。這個人出賣不僅是四十五萬趙軍兄弟的生命,更是整個趙國的前途。他想把這個人揪出來,啖其肉,飲其血。思到深處,他夜不能寐,涕淚交流,妻子楚娥勸其曰:“夫君,括將軍隻是猜測,並沒有真憑實據,夫君何苦如此?折磨壞自己身體,如何替括將軍報仇?”趙忠乃不語。
時趙人認為趙括誤國,怨以尤甚,每日都有殤夫逝子婦人,來到趙忠家院外詈罵,或投擲石子,或投擲土塊,鬧得趙家雞犬不寧。趙忠、趙成兄弟二人心生不憤,常欲持刀出來恐嚇,都被楚娥勸阻,楚娥曰:“長平一役,國中青壯男丁盡失,家家掛孝,戶戶發喪,夫君僥幸逃生,得以不死,國人自是怨怒,夫君何須計較?日久其憤自平。”趙忠乃不言。
長平之戰的勝利,激發了秦軍統帥白起的更大野心。這個手上粘染上百萬人鮮血、身上背負上百萬條人命的人屠之王上書秦昭襄王,請求率軍東進,一舉滅趙。但是在長平戰爭中,秦軍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已是元氣大傷。況在此戰役裏秦昭襄王舉全國之力,十五歲以上男丁皆赴戰場,由此也造成國力空虛,人心不穩,所以秦昭襄王從政治穩定、人心向背的大局出發,暫時沒有批準白起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