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撒馬爾罕城市曆史與古城保護(3 / 3)

(3)長期以來沿Pendjikent Street等幾條重要道路發展起來的商業街區,是撒馬爾罕長期作為絲綢之路貿易大邑所形成的特色城市街區。這一區域數百年來經曆了多次自我更新的階段,在規劃中擬繼續保留作為商業區,但應注意商業建築中地方特色的保持。

(4)原有城牆周邊的傳統風貌改變較大、建築物較為破敗的區域劃定為緩衝區,在這一區域內新的建設不僅要注意尺度、色彩上的控製,還應注重與傳統居住區的肌理形成良好融合。

(5)由於19世紀末以來新的城市建設擴張而形成的非傳統居住區主要集中在帖木兒古城西側,與傳統街區在城市形態、風貌上均相差甚遠。這一區域內的主要規劃措施是力圖實現對新建築物高度、體量的較嚴格控製。

除此之外,穿過古城的灌溉渠及其兩側的綠化帶應得到保護和修繕。

Afrosiab城市舊址作為考古遺址區,禁止一切新的建設活動。

6.3 四個重點控製區域

本次規劃的進一步工作是確定了四個主要控製區域,這一做法的現實意義是使當地政府能夠將有限人力財力投入到最為關鍵地段的詳細規劃設計中。

6.3.1 Gur-i Emir(帖木兒墓)周邊地塊

作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Gur-i Emir周邊是酒廠、板式公寓和缺乏精心設計的空曠廣場,空間秩序極為淩亂,與美輪美奐的建築本身極不協調,且地段中傳統的居住區在各個時代不斷遭受破壞。該地段詳細規劃設計的任務應為整合Gur-i Emir周邊建築群,形成能體現傳統風貌的紀念性空間,並對遭受破壞的傳統居住區空間肌理進行修補。

6.3.2 Registan廣場建築群

Registan廣場建築群曾經是帖木爾古城的宗教中心。在20世紀初,圍繞它曾經形成巨大的巴紮(Bazaar),現在這裏是撒馬爾罕旅遊者聚集最多的場所,同時也是從帖木兒古城內居住區和商業區通往新城的必經場所。巨大的交通壓力和繁榮的商業活動使這一地段的功能大大複雜化,未來的規劃設計任務應主要致力於在保證文物建築得以妥善保護的前提下,保持這一地段的城市活力,實現空間秩序的優化,以及對過境交通的有效疏散。

6.3.3 Bibi Khanum清真寺和塔什幹街周邊地塊

這一地塊中高大宏偉的Bibi Khanum清真寺及其北側的Bazaar與塔什幹街兩側的小尺度商業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旅遊活動的發展帶來的日益繁盛的商業活動促進了該地塊商業建築不斷進行快速更新,因此對新的建設活動的尺度和界麵控製應是未來詳細規劃中的主要內容。

6.3.4 Pedjikent街沿線地塊

連接Registan廣場和Firouza城門的Pedjikent街是另一條重要的商業街道,現狀中良好的傳統商業氛圍已經被較為繁忙的機動車交通大大影響。重賦這一街區的商業活力、恢複部分步行活動空間將是未來詳細規劃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7 結語

作為與羅馬、巴黎、北京有著同樣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城,撒馬爾罕由於近代以來較長時間的衰落,並未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但其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在東西方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其塵封已久的曆史文化價值得以更多的凸現。筆者有幸參加了於2005年春在撒馬爾罕舉行、為期半月的“第二屆東中亞曆史城市保護與規劃國際研討會”,及其相關保護規劃設計國際合作項目,與來自日本、韓國、阿塞拜疆及烏茲別克斯坦本國的專業人士一道,對撒馬爾罕古城的保護狀況進行了了解和探討。客觀而論,由於國力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限製,撒馬爾罕古城的保護與規劃尚處於起步階段,從當地建築師、規劃師所做的部分工作看來,曆史保護規劃中的一些觀念、意識和技術手段也不免顯得較為片麵和追求急功近利。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UNESCO的支持和幫助下,撒馬爾罕古城的保護工作從一開始就吸取了來自意大利、法國等的先進經驗,有著較高的起點。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國際合作組織應和當地專業人士密切配合,更為深入地發掘撒馬爾罕曆史城市的特色,建立起一套源於當地、適應當地情況的保護理論體係和技術措施體係。撒馬爾罕理應成為中亞地區曆史文化古城保護的傑出典範。

(特別感謝日本慶應大學三宅理一教授提供本文圖片資料和對整個國際合作項目的組織工作)

注釋:

① UNESCO的評定報告中原文如下:

i) The architecture and townscape of Samarkand, situated at the crossroads of ancient cultures, are masterpieces of Islamic cultural creativity.

ii) Ensembles in Samarkand such as the Bibi Khanum Mosque and Registan Square played a semin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slamic architecture over the entire region,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ii) The historic town of Samarkand illustrates in its art,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ructu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s of Central Asia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② 1976年UNESCO關於曆史性的區域(第3段)中的陳述:“每一曆史區域和其周圍的環境應該被看做是一個密切的整體,對於這個整體的平衡來說,人類行為、建築、空間組織和環境的融合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威尼斯]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遊記[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 [法]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3] 錢雲,張敏.撒馬爾罕古城保護係列規劃[J].國外城市規劃,2005,(4):94-97.

[4] UNESCO. Samarkand—Crossroad of Cultures [EB/OL].[2005-07-12].

責任編輯:於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