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與熟人做生意
俗話說:“生意場上無父子。”這句話之所以能流傳多年,時至今日仍在教誨我輩,就因為人們很難做到這點。在實際的商戰中,以“義”代“利”不僅違背追求最大利潤這一商界最高原則,也常常帶來事與願違的隱患。
一個熟人帶了他的一個朋友來買一台電視機,因為同介紹人關係挺好,張雲親自給他選了一台,並讓出納按批發價給開了發票。那“二道熟人”當時也沒說什麼,隻說第二天把支票送來。當時天近黃昏,張雲便邀請兩位到附近的飯店吃了晚飯,那頓飯已經超出賣電視的利潤。事過一星期,對方沒把支票送來,出納員便按名片地址找去。結果回來無奈地說,見到那位家電銷售部的老板,他倒沒說什麼,隻是他手底下的夥計抱怨買貴了。張雲擔心引起誤會,當即趕過去,對那位老板坦誠相告:“我不可能靠這筆業務發財,也就沒有必要把給你的價高出別的顧客,從而使自己堵上兩扇門。”對方笑笑,竟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你幹脆在我這裏也買點東西吧!”順著他的視線,張雲看見他店裏盡是家電用品,而自己並不缺這些東西,便遺憾地拒絕了。張雲提起支票的事,那位老板隨即說:“這樣吧,等幾天手頭鬆點就給你送去,就幾天,行不行?”“就幾天”最後成了遙遙無期,這筆爾款便又成了一筆“爛賬”。
還有一個事例:
2000年7月的一天,劉星的一個熟人跟他訂一批辦公用品,聲言他的公司剛成立,貸款沒下來,但新開張時費用超支,故先把貨拉走,等開張後立即把貨款送來。完了,還補上一句:“信不信得過我,朋友?”話到這份上,劉星不答應顯然不合適,但還是讓他打了欠條,寫明還款日期。
可是時間過去3年,劉星熟人的公司早已開張,摩托車變成了長安麵包車,又變成了小轎車。他也沒有上門,更別說還款之事了。期間劉星也打電話或直接上門找過他。一提欠款,他不是推說貸款沒下來,就是大訴苦處。
盡管有充分的理由,劉星還拉他去對簿公堂。因為是“朋友”,不管你在法律上能否取勝,在輿論上恐怕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明智的人不跟熟人做生意,這就是做人的博弈智慧。
當然,不要同熟人做生意,並非一成不變的。但初涉商海則抱著靠自己的膽子、朋友的路子便能發大財的想法是危險的。最根本的是,既然置身商界,就應該嚴格遵循為商的原則。
給自己留點權威感
風頭正盛時自行退讓需要很大的勇氣,智者明白什麼時候退出舞台,什麼時候重返舞台。
米提人曾經長期處在亞述人的統治之下,公元前8世紀,米提人終於奮起反抗,獲得了自由,並建立了新政權。
之後,長久以來受統治和折磨的米提人為了避免專製,拒絕將權力托付給任何個人。這樣一來,國家很快陷入混亂,紛爭四起,不久便分裂成好幾個小王國,各個國家之間也是爭戰不休,原有的法律在混亂的狀態下也不起作用,人們找不到一個可以約束社會的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名叫狄奧西斯的人以公正的判決及解決糾紛的本事開始嶄露頭角。漸漸的,人們遇到任何法律糾紛都會請他幫助解決,於是他的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當狄奧西斯的智慧、清廉以及不偏不倚的公正傳揚開來後,遠近各地的人們都來找他解決各式各樣的案子,他逐漸成為全國唯一的正義仲裁者,成了法律的代言人。
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位於權力巔峰的狄奧西斯有一天突然引退。一切約束又不複存在,犯罪率因此劇增。
於是,困惑的米提人召集所有城市的代表開會,商討如何走出困境。“我們必須要選出一個人來統治我們的國家,並建立一個秩序井然的政府。”有人說。
他們最希望的統治者是公正的狄奧西斯,但狄奧西斯表示再也不想插手人與人之間的戰鬥與爭執。在米提人的再三懇求之下,狄奧西斯最後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他住在人民為他建築的宮殿裏,隻有幾個重要的人才能夠見到他。
狄奧西斯在位53年,擴張了米提帝國,為後來的波斯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狄奧西斯統治期間,人們對他的尊敬逐漸轉變成崇拜,他們相信,他並非凡人,而是神之子。
狄奧西斯為人解憂排難,成了引人注目的焦點。同時,他也明白:如果自己太容易接近,反而會喪失以前享有的尊敬,人們會將他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最後又會產生厭倦,甚至還有可能遭遇抵製。
一味地進取有時是不明智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要想獲得尊重和權力,最好的方法是以退謀進,暫時撤離,等到人們發現你不可或缺,這時候重返舞台,才是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