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之間的合作(1 / 3)

木板之間的合作

如果公司的各部門主管和骨幹員工都非常優秀,但由於各主要部門意見不合,矛盾重重,就可能導致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或者與日俱下。一個方案本來大家都認可,但如果A部門先提出,B部門就反對;如果B部門先提出,C部門就反對。很顯然,這裏的問題在於雖然每一條木板長度都足夠,但相互之間縫隙很大,還是無法裝滿水。這時決定木桶容量的不隻是最短的木板,還包括木板之間的縫隙。

阿裏巴巴曾有令互聯網同行羨慕不已的夢幻“四○”組合:CEO(首席執行官)馬雲、COO(首席營運官)關明生、CTO(首席技術官)吳炯和CFO(首席財務官)蔡崇信。

馬雲和蔡崇信在阿裏巴巴創立時結識;關明生2001年1月加盟阿裏巴巴,曾在GE等世界500強企業中擔任要職;2000年5月加入阿裏巴巴的吳炯,則是雅虎搜索引擎的發明人。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馬雲更是個布道者,就像唐僧和陳近南他們一樣。將目標和使命牢牢把握,看清方向,其他的事由其他人去做就行,發揮員工的專長,自己要做的隻是根據各人的特點,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位置用合適的人,而不是親自去做具體的工作。

作為首席技術官,吳炯建立阿裏巴巴在美國的研發團隊。吳炯主導了阿裏巴巴、淘寶網的技術平台設計,至今仍在沿用。

蔡崇信就任CFO,使阿裏巴巴真正開始了規範化運作。蔡崇信放下70萬美元的年薪,投奔馬雲,每月隻拿500塊人民幣的薪水。在湖畔花園,蔡崇信和第一批員工講股份、講權益,拿出18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馬雲和“十八羅漢”簽字。

如果沒有蔡崇信的加入,阿裏巴巴可能會是一個家族企業,會一直以“感情”和“義氣”來維持團隊。蔡崇信將阿裏巴巴做成了規範公司,並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將最初的創業團隊綁在了一起。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阿裏巴巴因此能將最初的創業激情和團隊文化維係下來。

關明生在2001年初加入阿裏巴巴,就任COO。當時因為遭遇互聯網寒冬,阿裏巴巴前期的全球擴張留下了爛攤子,這是阿裏巴巴在成長期遇到的最大困難。關明生加入後,執行B2C,拆除海外分公司,收縮全球市場,“回到中國”,並以強力手腕裁掉大批員工。關明生對阿裏巴巴最大的貢獻,在於將馬雲最初提到的團隊文化和創業精神發揮到極致,使馬雲逐漸成為阿裏巴巴的“精神領袖”。

馬雲再厲害,憑一己之力也難以將阿裏巴巴做到如此之大。麵對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技術及管理的日益複雜,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常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是一個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幫襯,才能造就事業的輝煌。很多企業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其根源並不在於員工個人能力的卓越,而在於其“團隊合力”的強大,由於有良好的“團隊精神”,“木板”之間不存在縫隙,或其縫隙能得到有效填補。

2004年6月,擁有NBA曆史上最豪華陣容的湖人隊在總決賽中的對手是14年來第一次闖入總決賽的東部球隊活塞。賽前,很少有人相信活塞隊能夠堅持到第七場。從球隊的人員結構來看,科比、奧尼爾、馬龍、佩頓,湖人隊是一個由巨星組成的“超級團隊”,每一個位置上成員幾乎都是全聯盟最優秀的,再加上傳奇教練菲爾·傑克遜對其的整合,在許多人眼中,這是20年來NBA曆史上最強大的一支球隊,要將其戰勝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更何況對手是一支缺乏經驗的平民球隊。然而,最終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湖人幾乎沒有做多少抵抗便以1:4敗下陣來。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湖人的失敗有其理由:明星之間相互爭風吃醋,都覺得自己才是球隊的領袖,在比賽中單打獨鬥,沒有配合;而馬龍和佩頓隻是衝著總冠軍戒指而來,根本就無法融入整個團隊,也無法完全發揮其作用。最終結果是,缺乏凝聚力的湖人隊如同一盤散沙,其戰鬥力大打折扣。

組織的戰鬥力和競爭力,不僅取決於每一位成員的個人能力,也取決於相互之間協作、配合的緊密程度。各部門、各成員隻有在各盡所長、各司其職的基礎上進行密切合作,才能提高整個團隊的業績。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木桶博弈定律可以說明個人或組織的能力與水平並非由最好的部分決定,反而由劣勢的部分決定。簡單地說,如果你的考試成績中數學和物理兩門拿了高分,而曆史和政治很差,那麼你的總成績就會被曆史和政治拉下來。

聯想集團創始人、聯想控股總裁柳傳誌在為《執行》一書所作的序言中寫道:企業就像一個木桶,由各個業務板塊構成,決定這個木桶盛水量多少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如果企業想從平凡走向成功,領導者必須能夠發現和補齊使企業“漏水”的最短的那塊木板。在這個基礎上,企業決策者還要積極發現和發揮“最長的木板”的優勢,也就是發揮自己所有業務資源中比較優勢最大的一項,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一位農民,從小便樹立了成為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堅持每天寫作。他將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章滿懷希望地寄往報社和雜誌社。可是,好幾年過去了,他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

在29歲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總編在信中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麵過於狹窄,生活經曆也顯得相對蒼白。不過,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他叫張文舉,現在是一位有名的硬筆書法家。

每個人並不是都能學會和做好任何事;每個人的最大弱點並不是他進步的最大機會,正好相反,優勢才是他進步的最大機會。否則,李嘉誠就應該去學習拳擊,馮小剛就應該去學習唱歌,劉德華就應該去讀MBA,伏明霞就應該補習功課,丁俊暉就應該好好學習,姚明就應該踢足球,劉翔就應該練跳水……

人如此,企業也一樣。強化企業優勢,使優勢更優,成為相對優勢中的絕對王者,以此來使自身獲取成長空間,實現優勢製勝。

兩隻表給不出一個準確的時間:手表博弈定律

森林裏有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有一次,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樹下,猴子伶俐拾到了這塊手表。它很快搞清了手表的用途,於是,伶俐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伶俐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伶俐來規劃。伶俐逐漸樹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伶俐認為是手表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裏巡查,希望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伶俐又拾到了第二塊、第三塊表。但伶俐有了新的麻煩:幾塊手表指示的時間不盡相同,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伶俐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伶俐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造反,把伶俐推下了猴王的寶座。伶俐的手表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也麵臨同樣的困惑。

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博弈定律的起源。當一個人隻有一塊手表時,他隻有一個判定時間的標準,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塊手表,他的判斷就會受到幹擾,甚至無法確定時間。也就是說,兩塊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一塊,盡力校準它,並以其作為自己的標準,按它的指引行事。

多層領導等於沒有領導

一個企業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這個企業將會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這個人將無從下手。

在聖路易斯的巴恩斯醫院,黛安娜?波蘭斯基給醫院院長戴維斯博士打電話,要求立即作出一項新的人事安排。從黛安娜的急切聲音中,戴維斯感覺到發生了什麼事,於是請她馬上過來。大約5分鍾後,波蘭斯基走進了戴維斯的辦公室,遞給他一封辭職信。

“戴維斯博士,我再也幹不下去了,”她開始申述,“我在產科當護士長已經4個月了,我簡直幹不下去了。我有幾個上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優先處理。要知道,我隻是一個凡人。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想要適應這種工作,但看來這是不可能的。讓我給你舉個例子吧,請相信我,像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昨天早上7點45分我到辦公室就發現桌上留了張紙條,是達納?傑克遜(醫院的主任護士)給我的。她告訴我,她上午10點鍾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況報告,供她下午向董事會作彙報用。我知道,這樣一份報告至少要花一個半小時才能寫出來。30分鍾以後,喬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層護士監督員)走進來問我為什麼我的兩位護士不在班上。我告訴她,雷諾茲醫生(外科主任)從我這兒調走了她們,說是急診外科手術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反對過,但雷諾茲堅持說隻能這麼辦。你猜,喬伊斯說什麼?她叫我立即讓這些護士回到產科。她還說,一個小時以後,她會回來檢查我是否把這事辦好了!戴維斯博士,這種事情每天都要發生好幾次,難道一家醫院就隻能這樣運作嗎?”

上麵的故事正好驗證了“手表博弈定律”,說明一名員工不能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領導同時指揮,否則他將無所適從。對於一個企業或組織的管理更是如此,“多頭領導”會使員工工作效率低下,使企業陷入混亂。

手表博弈定律的意義在於你需要一塊值得信賴的手表,以它為標準行事。一味地添加更多的手表,你隻會無端地增加自己的壓力,失去方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在擇業時,麵對發展潛力、待遇各有所長的兩家單位,你同樣會舉棋不定。

人生的很多苦惱都來自於太多的標準,擁有太多的“手表”。很多人都在說這麼一句話:“簡簡單單過一生。”這所謂的“簡單”就是盡量減少自己的“手表”。

一次隻做一件事

手表博弈定律也提醒人們,一次同時做幾件事,那可能一件事也做不好。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隻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聚焦到一點上,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這樣才會有收獲。

用心不專是成事的大忌。一事無成常常是人用心不專的結果。歌德教導我們說:“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庸人之所以學無專長,一生碌碌無為,原因就在於他們難以專心致誌。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心智,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開鑿大量淺井,卻不會花同樣甚至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所以,他們始終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多年前,賈金斯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隔板,有人想要幫他,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鋸掉再釘上去。”於是,賈金斯找來鋸子之後,還沒有鋸兩三下又撒手了,說要把鋸子磨快些。

於是他去找銼刀,接著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又得先磨快斧頭。

磨快斧頭需將磨石固定好,這又免不了要製作支撐磨石的木條。製作木條少不了木匠用的長凳,可這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賈金斯到村裏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也不見他回來了。

清代大將胡林翼說:“凡辦事皆須神情貫注。若心有二用,則不能有成。”一個專注的人,必然不易被周圍的事物分心,也必定是能夠成功的人。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稻草博弈定律

有一句諺語說:“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一匹健壯的駱駝身上放一根稻草,駱駝毫無反應;再添加一根稻草,駱駝還是絲毫沒感覺……一直往駱駝身上加稻草,當最後一根稻草放到了它身上後,駱駝會不堪重負癱倒在地。有人把這種作用原理命名為“稻草原理”。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態與人類精神》一書中,介紹了美國物理學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個研究。在研究中,他們讓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漸增高的一堆,借助慢速錄影和電腦模擬,精確地計算在沙堆頂部每落一粒沙會連帶多少沙粒移動。初始階段,落下的沙粒對沙堆整體影響很小。但是當沙堆增到一定高度之後,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導致整個沙堆發生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