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和激勵雙管齊下:胡蘿卜大棒博弈定律
《圍城》中有那麼一段話:西洋人趕驢子,每逢驢子不肯走,鞭子沒有用,就把一串胡蘿卜掛在驢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這笨驢子以為走前一步,蘿卜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繼續向前,嘴愈要咬,腳愈會趕,不知不覺中又走了一站。
趕驢子要胡蘿卜加大棒,這樣驢子才能持續幹活。管理者駕馭員工也要善用胡蘿卜大棒博弈定律,獎懲結合。
激勵的目的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獎賞是正麵強化手段,即對某種積極行為給予肯定,使之得到鞏固和保持。而責罰則是反麵強化,即對某種消極行為給予否定,使之逐漸消失。
獎勵多一點,懲罰少一點
很多人往往把批評單一地看做是對下屬既往行為的意見和指正,實際上,從管理的動態上來看,批評是管理中的一個環節,通過批評能夠使下屬知道領導的意見,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批評使下屬知道未來應該怎麼辦,隻有這樣,員工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
正在和同事有說有笑的李明,口袋裏的手機突然響了。一看是銷售部經理辦公室的電話,李明接通後忙說:“經理——”“小李,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經理“啪”的一聲掛了電話,讓剛剛還說有笑的小王一下子心驚膽戰。無奈之下,他忐忑不安地走進了經理辦公室。
“你最近怎麼回事,自己看看這個月的銷售成績多差勁?你看看別人,就連新來的小孫也比你強。你以為我給這麼高的工資就不用工作了,你這個銷售冠軍還能坐不住,別再提加薪的事。” 李明沒來得及開口,就被經理連環珠炮般地轟炸了一番。經理順便還把一疊厚厚的報表扔到他麵前。
“經理,你聽我解釋。”李明本想趁機把工作中的問題與經理溝通一下。
“我不想聽解釋,自己回去好好反省吧。我給你一次的機會,要是下個月你的業績還不能上來,那你的年終獎金就不發了。好了,我還有事。”經理不耐煩地擺手,示意欲言又止的李明出去。
滿臉委屈的李明無奈地走出經理辦公室,想起經理那咄咄逼人的架勢,心裏就窩火得厲害。由於被經理分派到剛開發的市場,客戶數量不多,銷售額自然不能與成熟市場相比,而小孫雖說是新員工,但進公司就被安排到原有的老市場,客戶源穩定充分,客戶關係網堅固牢靠,銷售額自然較高。小王心裏覺得經理隻看數字,不問事實,心裏很委屈,工作情緒也不高了。
在實施批評過程中,管理者首要做到的事情是肯定他所做的事情中的好的部分。也就是說,在批評之前先進行表揚和肯定。美國著名企業家玫琳凱采取了“先表揚,後批評,再表揚”的做法,比方說,有的人遇到別人一件事情做得不夠好,大多數情況下,直接去批評的話,效果一定不好,那你要先讚美,然後進行小小的批評,再去讚美。
批評由於其負麵作用明顯,人們普遍對懲罰有對立情緒,故應慎用,最好作為一種補充手段。同時,必須兼顧軟硬兩手,賞罰分明。如果隨意獎罰,既不能保證公平,也不能保證結果,賞罰都會失去應有的效力。
管理博弈中,既要批評、也要獎勵,一個很好的管理者總是把二者結合起來,嫻熟運用。
領導的“火攻”與“水療”
我們可以把領導的發威喻為“火攻”,把領導的施恩視為“水療”,水火並進,雙管齊下,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
所謂恩,主要是指親切的話語及優厚的待遇。比如,要記得下屬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時,如果親切地叫出下屬的名字再加上一個微笑,這名下屬當天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他會感到:領導是記得我的,我得好好幹!有許多身居高位的領導,能夠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裏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常會令下屬受寵若驚。
所謂威,就是必須有命令與批評。領導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為了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領導必須拿出做上司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並能不折不扣地去執行你的命令。上司的威嚴還在於,一方麵敢於放手讓下屬去做,不會自己包辦代替;另一方麵在交代任務時,要求明確,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標準,都有明晰的指示。布置了以後,還必須檢查下屬完成的情況。
唐太宗在去世前故意找借口貶了輔佐太子的李世績的宰相之職宰相之位,太子李治繼位後,又讓李世績複任宰相。李世績對新皇自然是感激涕零,從此以後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太宗使用就是“胡蘿卜加大棒”手段。李世績是元老級功臣,唐太宗擔心其不服太子李治,恐怕太子駕馭不了這位權高位重的宰相,這才故意利用手中的大棒狠狠地敲了李世績一棒,以讓太子再給其胡蘿卜的獎勵——官複原職。一降一升中,李世績被訓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