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沒有疲軟的市場,隻有疲軟的思想(2 / 3)

貝弗裏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對此也做了深刻而中肯的論述:“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人們都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和偏見,而不是根據麵前的佐證來作出判斷。因此,人們是根據當時的看法來判斷新設想的。”

同樣,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每個企業都有業務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那麼,在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是套用已知的東西,用老方法解決問題?是被動地等待機會出現?還是積極開動腦筋,為企業突破發展瓶頸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不妨看看自覺的員工是怎麼做的。

李彬是海爾集團西寧冷櫃的產品經理。2005年10月,他得知中國移動公司西寧分公司要在2005年年底推出一個活動:存1萬元手機費,送5000元話費。

移動公司的這一活動引起了李彬的濃厚興趣。他決定要拿下這筆訂單。

西寧移動公司不是推出話費優惠活動嗎,這跟冰櫃有什麼關係?李彬把這件事情跟自己的工作聯係了起來。

李彬了解到,西寧的經濟不算發達,手機對當地人來說,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掌握了這些有關西寧的經濟特點的信息還遠遠不夠,李彬又去了解了移動用戶的信息。一些經濟富裕的移動用戶自己一年的電話費也花不到1萬元,所以再送5000元他們也花不出去,那樣就白白浪費了,所以他們對移動公司的這個活動並不感興趣。

了解到這些信息後,李彬馬上設計出了自己的方案:

如果移動公司贈送的話費可以買海爾冰櫃,那對於移動公司來說,活動的吸引力、可行性就會更大,參與活動的移動用戶也會更多;而對於移動用戶來說,贈送的話費不僅不會浪費掉,而且還有了意外收獲。

方案提出後,得到了移動公司的認可。就這樣,這筆相當於西寧冷櫃平均月銷量兩倍的大訂單被拿下了。

李彬是一個具有創新頭腦的人,他把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聯係在了一起,從其他行業的市場之中發現了自己的市場,不但提升了業績,還使原來兩個公司共有的難題變成了一個雙贏的結果。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當麵對問題時人們經常會出現一種定式思維而非創新。據說,牛頓曾養了一大一小兩隻貓。一次,牛頓請瓦匠砌圍牆,為了讓貓進出方便,他讓瓦匠在牆上開一大一小兩個洞,以便大貓進出大洞,小貓進出小洞。圍牆砌好後,瓦匠卻隻開了一個大洞。牛頓很不滿意。瓦匠解釋說,小貓不是也可以從大洞進出嗎?牛頓這時才恍然大悟。

思維定式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個障礙。要想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打破思維的慣性,遇到問題時,不妨先努力思考:在常規之外,是否還存在別的方法?是否還有別的解決問題的途徑?隻有這樣,才能拋棄舊的思維框框,粉碎思維定式,讓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就像故事中的李彬一樣,當出現問題,工作無法進行下去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積極思考,從而用創意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用自己的智慧努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不把問題推給老板

美國總統杜魯門上任後,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擺了個牌子,上麵寫著“book of stop here”,翻譯成中文是就“問題到此為止”,意思就是說,讓自己負起責任來,不要把問題丟給別人。把這句話引申到職場上,就是問題的終結者不把問題留給老板,這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職業精神。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對那些容易解決的事情負責,而把那些有難度的事情推給別人,這種思維常常會讓我們在工作上失敗。

一個著名的企業家說:“員工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他們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意誌力和責任感去著手行動,處理問題,應該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讓問題止於自己的行動,不把問題留給別人的最佳典範是給加西亞將軍送信的安德魯·羅文中尉。不僅因為是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還有他令人欽佩的職業精神。

那是在多年前,美西戰爭即將爆發時,為了爭取戰場上的主動,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一個合適的送信人,把信送給古巴的加西亞將軍。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羅文在接到這封信之後,沒有提出任何完成任務的困難,而是孤身一人出發了。整個過程是艱難而又危險的,但羅文中尉憑借自己的勇氣和忠誠,曆經千辛萬苦,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終於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著軍事行動決定性力量的人。

羅文中尉最終能夠完成任務,憑借的不僅僅是他的軍事才能,還有他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定要將問題解決”的敬業精神。

除了一定要將任務執行到底的決心和意誌之外,一個不把問題留給老板的員工在麵臨工作中的林林總總的問題時,還應當有自己的主見。麵對問題,既不能幻想逃避,也不能猶豫不決,更不能依賴他人意見,而要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對於自己能夠判斷,而又是本職範圍內的事情,優秀的員工會大膽地拿主意,讓問題到此為止,而不是全部請教老板。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鐵路公司做電報員。有一天正好他值班,這時,他突然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原來在附近的鐵路上,一列裝滿貨物的火車出了軌道,要求上司通知所有要通過這條鐵路的火車改變路線或者暫停運行,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因為是星期天,所以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卡內基也找不到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且正有一次列車駛向出事地點。此時,卡內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冒充上司給所有要經過這裏的列車司機下達了命令,讓他們立即改變軌道。按照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就是立即開除。卡內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在發完命令後,就寫了一封辭職信,放到了上司的辦公桌上。

第二天,卡內基沒有去上班,卻接到了上司的電話。他來到上司的辦公室,這位向來以嚴厲著稱的上司當著他的麵將辭職信撕碎,微笑著對他說:“由於我要調到公司的其他部門去工作,所以我們已經決定由你來擔任這裏的負責人。不是因為其他任何原因,而是因為你在正確的時機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老板聘用一個人,給他一個職位,給他與這個職位相應的權力,目的是為了讓他完成與這個職位相應的工作,妥善及時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不是聽他講關於問題的長篇累牘的分析。

在老板眼中,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一個員工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更能表現出他的責任感、主動性和獨當一麵的能力。一個經常為老板解決問題的人,當然能得到老板的青睞。因為,首先,他沒有讓問題延誤,沒有讓問題釀成大患;其次,他讓老板非常省心省力,讓老板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更重大的問題上。有了這樣的員工,老板就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問題有一個,方法卻有千萬個

問題隻有一個,可方法卻有千萬個,這個觀點強調更多的是一種做法:解決問題,有時一種方法走不通,我們就要不斷嚐試其他方法,總有一種方法能夠把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