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時複命製符合了古語“今日事,今日畢”,就是一件事不能無限製地拖延。四小時複命製並不是指四小時內完成任務,而是當領導布置一項工作時,下屬若不提出異議,那麼他就要按時完成,並在完成工作的四小時內給予領導答複。若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那麼下屬應在四小時內彙報;若在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那麼下屬也應在四小時內向上級彙報,以便領導及時調動人力、物力、財力,協助下屬克服困難,從而使工作順利完成,不能在沒按時完成工作時再提出種種理由,否則就違背了四小時複命製。
四小時複命製,反映的是一個職業化員工的修養,它是提高落實責任的能力的一種有效工具。
接到新的工作任務,我們先要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然後馬上行動,高效複命。擁有強烈的複命意識和行動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職場中,處處都有成功的機會,隻要我們在工作中時時堅守四小時複命製,讓高效複命意識牽引我們的行為,並全力以赴去實現我們心中的夢,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
最佳的工作完成期是昨天
工作時,對目標的堅持、時間的控製等做得不到位,就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如果拖延已開始影響工作的質量,那麼它就會蛻變成一種自我耽誤的形式。當你肆意拖延某個項目,你就為自我耽誤打下了基礎。找再多的巧妙借口,或故意去忙些不重要的雜事來逃避某項任務,隻能讓你在這種壞習慣中愈陷愈深。
今日不把工作任務完成,任務就會積累起來,而積累就會拖延,拖延必然會導致墮落、頹廢。
在工作中,我們應當為每件任務設定最後期限。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時間限定,就如同開了一張空頭支票,自己會不由自主地把它無限期地拖延下去。隻有懂得用時間來給自己施加壓力,我們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一個追求高效能的人,會為自己製定每日的工作時間進度表,把每件事情都記下來,分清輕重緩急,定下最後的完成期限。這樣做了以後,每天他都有明確的目標,隻要努力執行,他就一定會出結果。
在這方麵,海爾公司“日日清”的目標管理實踐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海爾在實踐中,建立了一個每人每天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清理、檢查的日日清控製係統。案頭文件,急辦的、緩辦的、一般性材料,都擺放得有條有理、井然有序,而且下班後,椅子都放得整整齊齊的。
海爾的日日清係統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日事日畢”,即對於當天發生的各種問題(異常現象),要在當天弄清原因,分清責任,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問題積累,保證目標得以實現。如工人使用的“3E”卡,就是用來記錄每個人每天對每件事的日清過程和結果的;二是“日清日高”,即要不斷改善、不斷提高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要求員工“堅持每天提高1%”,這樣,70後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對海爾的客服人員來說,客戶對任何員工提出的任何要求,無論是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工作責任人都必須在客戶提出的當天給予答複,與客戶就工作細節協商一致,然後毫不走樣地按照協商的具體要求辦理,辦好後必須及時反饋給客戶。如果遇到客戶抱怨、投訴時,工作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加以解決,當自己不能解決時要及時彙報。
對於一個高效能人士來說,最佳的工作完成期永遠是昨天。比爾·蓋茨說過這樣的話:“過去,隻有適者能夠生存;今天,隻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能夠生存。”
隻有做事高效的人能擠出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內容之一。帕金森定律認為,低效的工作會占滿所有的時間。
避免帕金森定律產生作用的辦法似乎很明顯:為某一工作定出較短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要把工作戰線拉得太長,而要盡快完成各項任務——當然,必須保證工作質量。如果不這樣做,那麼你在對待那些困難的或者輕鬆的工作時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期限或者期限較長。如果你隻是從工作而不是從可用的時間上去想,那麼你就會陷入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困境之中。你會巨細不分,而且還安慰自己說你已經把某項(實際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了,這樣,結果隻能是主要的目標落空了。
某公司老板要赴國外公幹,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所需要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在內。
在老板出國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都來送機。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
對方睜著惺忪的睡眼,道:“今早隻睡4小時,實在熬不住就睡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用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也不可能複讀一遍。等他上飛機後,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然後再用電子郵件傳去就可以了。”
誰知,老板駕到後,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
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別白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聞言,這位主管的臉色一片慘白。
一個高效能人士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自作聰明地設計工作期限,不會把工作的完成期限按照自己的計劃往後延,他會牢記工作期限,並清晰地明白,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昨天。
在競爭激烈的公司裏,要想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一個總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人,永遠是一個高效能的工作者。
高效者極少是不準時的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準時更能節省你和他人的時間。許多人因為不準時,失去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博恩·崔西博士曾說,一個人有兩個要素,那就是能力和準時,前者往往是後者所結的果實。真正的高效者,極少是不準時的。事事準時者,不僅能增加自身的可信賴感,而且在無形中還增多了自己的時間。
文森是一家電腦科技公司的業務員。有一次,在他的再三努力下,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主管終於給了他回音,讓他在某天上午10點鍾到他辦公室裏去,與他麵談公司裝修的項目。
但文森在那天去見該主管時,比約定的時間晚了20分鍾。等他到時,該主管已離開辦公室,去出席一個會議了。過了幾天,文森再去見該主管。該主管問他那天為什麼失約,文森回答道:“呀,約翰先生,那天我在10點20分來的呢!”
“但是約定的時間是10點鍾啊!”該主管提醒他。
文森辯解道:“我知道的,但是我以為遲了一二十分鍾,是無關緊要的。”
該主管很嚴肅地說:“誰說不要緊?你要知道,準時赴約是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在這件事上,你已經失去了你所向往的那筆業務,因為在當天下午,公司接洽了另一個人。你不能認為我的時間不值錢,以為等一二十分鍾是不要緊的。老實告訴你,在那一二十分鍾裏,我還預約好兩個重要的約會呢!”
文森的做法很糟糕,因為他浪費的時間太多,因為他缺乏準時做事的品德,從而失去了已經落入手中的賺錢機會。
生活好像一盤棋賽,坐在你對麵的就是時間。時間抓得起來就會是金子,抓不住就會成為流水。時間給浪費者留下的是遺憾,給準時做事的人獻上的是成功機。如果你一再拖延,不準時做事,大量如金子般珍貴的時間就會從你的手中白白溜掉,原本應該屬於你的金錢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你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一無所獲。相反,如果你說做就做,那麼你就有獲勝的可能。
如果你想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高效的人,那麼就應當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準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如維京公司的總裁布尼斯先生所言:“沒有什麼比守時更能激起一位商人的信任感,也沒有哪種習慣比總是拖延更能削弱自己的聲譽。”
喊多次不如自覺落實
在我們的工作中,工廠的車間、辦公室的牆壁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口號,但是,又有多少口號落實到了實際工作中呢?
喊口號與抓落實,作為做好工作的兩個方麵,從辯證的觀點來看,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要想開展好一項工作,完成好一項任務,應當說,喊口號與抓落實是一個不能少的。一項新的工作開始了,張貼一些口號,懸掛一些宣傳橫幅,提出一些希望要求,通過一些簡明扼要、富有新意、提綱挈領式的口號可以輿論引導,對人們做好工作並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解疑釋惑、凝聚力量、鼓舞幹勁的作用。這樣的宣傳口號是必要的、正當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在喊好口號、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因為無論多麼科學的決策、多麼宏偉的藍圖、多麼超前的戰略、多麼美好的設想、多麼健全的製度,如果隻是喊些口號,不落實到行動上,那麼就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隻能掛在牆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永遠不會實現。對於喊口號與抓落實,我們不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隻做其一,不做其二。
有些人在安排工作時,由於急於出成績,或急於樹形象,或心情浮躁,或好大喜功等,往往隻注重喊一些激動人心的口號,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宣傳,發一些空洞無物的指示,而對於工作落實的具體方法、關鍵措施、意見建設,卻很少花心思、動腦筋、費精力。在口號上雷聲大,在落實上雨點小,必然導致結果上的不盡如人意,以致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
有一次,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去一家韓國麵粉企業參觀。然而就是這次普通的參觀,給他了很大的刺激,回國後好幾個晚上都難以入眠。
這家麵粉廠屬於西傑集團,每天處理小麥的能力是1500噸,卻隻有66名雇員。一個隻有幾十名員工的小廠,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劉永行驚歎不已。在國內,相同規模的企業一般日生產能力隻有幾百噸,而員工人數卻高達上百人。
劉永行與這家工廠的管理層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了解到他們也在中國投資辦過廠。當時的日處理能力為250噸,員工人數卻高達155人。同樣的投資人,設在中國的工廠與韓國本土生產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遙,效益自然也不會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將工廠關閉了。
兩家工廠的效率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劉永行特意請教這位廠長:“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管理,設在中國的工廠卻需要雇傭那麼多員工呢?”
那位廠長回答道:“也許是因為中國人做事總是習慣說得很漂亮,落實的時候卻不到位吧。”而正是這麼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讓劉永行回國後徹夜難眠。他知道,當著一群中國企業家的麵,那位廠長的話已經是十分客氣了。
光喊口號,說漂亮話,結果生產效率卻十分低下,這樣的話,口號喊得響亮,又有什麼用呢?
可見,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在落實上下工夫,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喊口號與抓落實的辯證關係,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一些必要的口號與宣傳是可以的,但不能僅僅隻局限於喊口號、搞形式、做樣子。在工作中,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與智慧,多思考,多研究,多出台一些切合工作實際的好決策、好辦法、好措施,在落實上下硬工夫、真工夫、苦工夫。那些隻會說空話、喊口號的人,收獲的必然是人們的冷漠和反感。隻有那些抓落實、辦實事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稱讚與認可。
在行動中成熟計劃,在執行中創造佳績
一家大型貿易公司正好趕上周期性的貿易淡季。從年初到7月份,其貿易額連續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業務員變得動力不足,老板想了很多激勵辦法,效果不佳。公司陷入現金流危機中,老板每天都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