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A對B說他想繼續學習,所以報了夜校想學一點工商管理的知識。
B並沒有表示什麼,隻是點頭笑了笑,這其中多少有不屑的成分。從那天起,A開始一邊學習工廠的技術,一邊讀夜校學習工商管理知識。
沒過多久,工廠的一名技術人員因為偷竊行為而被開除了。當車間主任苦於找不到替代的相關人員時,A及時向主任毛遂自薦。很自然的,A得到了他想要的那份工作。
成為技術工人之後,A感覺自己已經找到了改變前途的機會,於是他工作時更加賣力,學習也更加刻苦了。他憑借所學的知識,經常向車間主任提出自己的意見,這一切主任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在這家工廠工作的第三年,A的上司——車間主任從自己的位置上退休了,A很順利地得到了車間主任的職位,而這時的B還在幹著最苦最累的工作。
職業谘詢師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永遠同時做好兩件事,一件是現在的工作,另一件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也就是理想中的工作。這並不是鼓勵你跳槽,而是教你要懂得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當你學到足以超越目前職位的技能和經驗時,你就擁有了更多的成功資本。
老板期望“二” 你能做到“十”
如果你想取得優秀員工那樣的成績,辦法就是比那些優秀員工更積極主動地工作;如果你想取得像老板那樣的成就,辦法就是比老板更積極主動地工作,永遠超越老板的期待。
工作中,一個員工在接到任務時,通常有三種表現:第一種是根本就達不到領導的期望;第二種是達到了老板的要求,但能做到最高卻不做;第三種是不僅達到了要求,而且超出老板的期望。
第一種人不用說就是凡事都打折扣的員工,這樣的員工自然不會讓老板喜歡;第二種人是能把任務完成,達到老板的要求,但是在工作中明顯缺少主動精神,明明能把工作做好,但就是懶得去做,這種員工在單位中永遠普普通通;第三種員工則截然不同,雖然老板僅僅期望他們做到二分,他們積極主動地做到了十分。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這樣讚美他的黃金搭檔楊綿綿:“楊總裁是特別主動的人,總是我期望二,她能做到十。”“期望二,做到十”這是楊綿綿之所以能成為張瑞敏左膀右臂的原因。
同樣,如果你也能做“老板期望二,你做到十”,那麼你就能成為老板眼中的骨幹。
公司規定,每到年末,員工們都要寫一份年終述職報告,將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書麵總結,既要總結經驗,也要製定目標,提出建議。公司裏近千名員工都把這個舉動諷刺為最大的形式主義。
所以,當辛月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敲鍵盤的時候,老員工們說:“別傻了,從網上下個改改就得了。上千份報告摞起來比老總的個子還高,老總會看?笑話,肯定最後賣了廢紙。”
辛月沒有理會,因為她工作了一年,確實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機會提出建議和設想。以前辛月的建議最多走到部門主管那裏就石沉大海了,而以她的職位和身份,想要見到老總當麵陳述,隻能是一種奢望。辛月有一種衝動,一定要借這次機會把自己對公司現狀的看法和今後發展的建議詳細而完整地表達出來,她認為沒有什麼比一份圖文並茂的報告更好的了。
於是,辛月每天晚上回到家,飯後第一件事就是衝到電腦前準備材料,繪製圖表。一周之後,一本像時尚雜誌般的年終總結送到了公司辦公室。彩色封麵上是公司的標誌和宗旨,扉頁上有目錄和提要。正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議。每一部分都有詳細的數據和直觀的圖表,還用漫畫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風和浪費現象,最後是態度誠懇的建議和充滿激情的設想。
接下來的幾天裏,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在談論這份不可思議的年終總結,都說真沒想到年終總結也能這樣寫,辛月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熱門話題。又過了三天,老總把辛月喊到辦公室,說:“無論是你第一次來應聘,還是這次寫總結,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報告我看了四遍,你看問題很準,思路也很清晰,設想很有創意,但我更欣賞你對公司、對工作的那份責任感,你也許需要一個更合適的崗位,好好幹吧。”
就這樣,這個公司裏最傻的員工,走上了職業生涯的高速公路。
當別人都不把老板交代的任務當回事,隨便糊弄的時候,辛月卻自覺地給自己提出了高要求,她要做一份真正能夠表達自己觀點,能夠對公司發展有幫助的報告,絕不能敷衍。她拚命工作,努力去做一份能讓自己滿意的報告,不管別人是不是會說她傻。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做出的成果遠遠超過了老板的期待,讓老板對她刮目相看。
為什麼別人做不到,辛月能做到?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人缺少自覺精神,而缺少這種精神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麵對任務,不去努力,反而隻想著怎麼蒙混過關。當麵對比較難的任務時,即便是自己有潛力做到,他們也不願意去挖掘自己的潛能。表麵上看,他們能偷懶就偷懶,覺得便宜了自己,可實際上卻害了自己。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你是一位博士生,你有著博士的能力,可在工作中,你卻處處為自己找借口,處處不主動,老是以本科生的水平來要求自己,那麼從一時來看,你的工作確實輕鬆了,但是,從長遠來看,總有一天你會吃虧。
可惜的是,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在工作中他們總是抱著付出更少、得到較多的思想來行事。如果能夠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番,那麼他們就會發現,工作和人生的因果法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而沒有不勞而獲。你帶給老板多少結果,老板就會給你多少回報。一名拉著企業奔跑的員工,不但能做好老板交代的事情,而且可以超越老板的期待。如果你總能帶給老板驚喜,那麼老板必然會對你另眼相看。
善做準備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
很多員工以為找活幹就是傻,他們整天都認為老板就給自己那麼點薪水,所以找活幹就等於讓自己吃虧。可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多幹一點,手中贏得的籌碼就會多一點。實際上,當你主動找活幹,幹了自己的分外事時,你就提前為自己的成功做了準備。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一個善做準備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
艾麗絲是一家食品公司的銷售員。她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對公司也充滿了感激之情,因為老板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向她伸出了援手。為了養家糊口,也為了更好地回報老板,她在工作中投入了十分的熱情,所以業績一直不錯。但她並不止步於此,而是留意收集、整理客戶的資料,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編程,為公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她覺得多做準備總是有好處的,因為說不定哪天就用得上。
有一次,公司決定實施多元化發展戰備,減少食品的生產量,裁減員工,以達到壓縮成本的目的。資金被轉向了公司準備大力發展的信息產業,所有員工都麵臨著被調整的危險。一時間,公司內人人自危。銷售部要裁去一半人員,這不能不讓所有銷售人員心裏打起鼓來。大家平常工作都差不多,誰走誰不走呢?
麵對這種情況,艾麗絲鎮定自若,似乎並沒有太在意。最後的結果是銷售部人員走了一半,副主管也被辭退了,而艾麗絲卻升任了此職。原來,早在一個月前,艾麗絲就向主管拿出了這個數據庫,為銷售渠道的正規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認可了這個數據庫,而且很快就將其付諸實踐。
艾麗絲對升職感到有些意外,更加用心地工作。她除了將銷售方式正規化外,還積極聯係境外的銷售客戶。在第一筆意大利出口貿易簽單時,總經理發現艾麗絲竟能用流利的意大利語與客戶交談,不禁對她另眼相看。不久,艾麗絲理所當然地升為副總經理,成了這家公司的骨幹,也成了公司晉升最快的員工之一。
艾麗絲的故事告訴我們,機遇青睞有準備的人。時刻準備著,當機遇來臨時,你就成功了。艾麗絲一開始可能也沒想那麼多,隻是覺得應該努力工作來報答老板的知遇之恩,應該多做自己能做的工作,多做準備工作,以備不時之需。無論是編程還是客戶的積累以及意大利語的學習,都為企業和艾麗絲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艾麗絲不見得就是最聰明的員工,但她懂得多為企業著想,這就給了她未雨綢繆的機會。正因為具有這種態度,艾麗絲才成為公司晉升最快的員工。
每個人的機會都不是憑空獲得的。身在職場,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但我們應該知道,是工作給了我們生活的激情與意義,是企業給了我們實現自我與發展自我的平台。所以,有智慧的人善於從工作中尋找快樂之道,懂得多做準備的人,會從工作中看到發展的機遇。
機會從來不會青睞於毫無準備的人,財富也從來不會垂青於毫無準備的人。對於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來說,工作就是財富,工作就是幸福,所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多做準備工作。心懷感恩地工作,做一個有準備的人,讓自己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這樣,機遇和財富就一定會降臨到你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