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領導精力有限,所以他不會每件事都告訴你該怎麼去做。這時候,如果你不懂得自我要求,那麼你就很難成為老板最需要的員工。相反,如果你能在工作中做到自我要求,那麼總有一天你會成為老板眼中的忠臣。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有一位被大家稱為“每桶4美元”的員工。他隻是一個小職員,之所以得到這樣的稱號,是因為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或在寫信和簽收據的時候——在一切需要簽名的時候,總會在自己名字的下方加注“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的字樣。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他的這個習慣,於是就戲稱他為“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卻沒人叫了。
這個名字傳到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的耳朵裏,他說:“想不到竟然有員工這樣不遺餘力地為公司進行宣傳,我要見見他。”於是,洛克菲勒邀請那位員工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從標準石油公司卸任,而他的繼任者就是那個被稱為“每桶4美元”的人,他的名字叫阿基伯特。
很多人認為,能把老板要求的任務完成就可以了,至於老板沒要求做的大可不必去做。他們心裏想的就是能不動就不動,能少做就少做,能舒服就舒服。可阿基伯特不是這樣想的。在阿基伯特的心中,作為標準石油公司的員工,他有義務這樣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盡管老板並沒有要求他在簽名時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的字樣,但是他自己給自己提出了要求,並且按照自己給出的要求,自覺去做了。結果,他不但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而且還成了老板的接班人。
從阿基伯特的成功經曆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人如果懂得自我要求,那麼他就會以主人翁的姿態來對待工作。在工作中,即便老板沒提出要求,他們也會主動去幹自己能幹的事,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快速地從同事中脫穎而出。
如果我們也能不斷給自己提出要求,那麼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單位裏成為佼佼者。
比如你是一個文員,從表麵上看你的職責或許僅僅局限在打印資料、負責考勤上,如果在老板沒要求的前提下,你能要求自己不僅要打印資料,還能把公司的相關發展材料分類整理,並做成可供參考的小冊子,那你在工作中能收獲更多。
成功的機會是不會白白降臨的,隻有積極主動工作的員工才有可能獲得更多機會。如果你總是等著老板提出要求後再做,那麼你永遠無法獲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能夠做到的比老板期望的還要多,那麼你就永遠不用擔心沒有機會。在任何一個公司裏,那些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己找事做的員工、那些不是等活幹而是找活幹的員工,那些永遠也不問怎麼辦而是主動克服困難的員工,那些主動請命為公司工作的員工就是老板心目中最優秀的員工。在有升職機會時,老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人。
有自覺精神的員工應當善於補位
補位,就是當一個職位或者一項任務沒有人做時,你能頂上去。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
“老板,我的專職工作是搞設計的,您讓我多幹些別的,可那是分外的事啊!要麼給我獎金,要麼別讓我幹!”
“加班,加班,怎麼老有幹不完的活兒?真是煩死了!”
“算了,不是我的事,我才不管呢!”
“千萬別多攬事,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幹得多,錯得多,何苦呢?”
在企業中,職能的閑置、重疊,或者分工沒有落實好,都會導致缺位、錯位的現象。這時,如果沒有一位員工懂得補位,那麼就很有可能帶來等待、停滯等現象,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效率。
一個有自覺精神的員工應當是一個善於補位的人。在沒人願意補位的時候,他不用老板吩咐就能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艾倫是一個公司的速記員。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同事們約好了去看球賽,這時,公司的一位律師走進來問艾倫,去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艾倫告訴他,公司所有的速記員都看球賽去了,如果晚來5分鍾,自己也會走。艾倫又說:“球賽隨時都可以看,工作第一,讓我來幫你吧!”
律師問艾倫應該付多少錢給他,艾倫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那就1000美元吧!換了別人,我就白幫忙。”律師笑了笑,向艾倫表示謝意。
艾倫確實是在開玩笑,所以後來他把1000美元的事忘得一幹二淨。但六個月後,律師卻支付了他1000美元,而且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高一倍。
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隨之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你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卻做了,這就是機會。為什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卻無法確認,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的樣子。對於一個自覺的員工而言,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誰該為此問題負責,誰應該具體完成這一任務,都不是最重要的。他的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才能將問題解決,這使得他們很快就受到老板的重視。
當然,在工作中做到補位,除了當別人不願意做時,我們要能主動補位外,在別人做不了時,我們也要懂得毛遂自薦,把工作做好。
曼斯是德國一家工廠的普通技術人員。有一次,工廠的電機突然壞掉了,全廠停電,一大幫技術人員圍著電機團團轉,就是找不出毛病,他們使盡了渾身解數可仍未解決問題。正當工廠主打算另請高明時,曼斯毛遂自薦。
許多人都瞧不起他。廠長也帶著一種懷疑的口吻問道:“你幾天能修好?”
曼斯想了想,說:“三天吧!”廠長又問他用什麼工具,他說隻用一把小鐵錘、一支粉筆就行了。
白天,他圍著電機轉悠,這兒看看,那兒敲敲,晚上,他就睡在電機房。到了第三天,同事們見他還不拆電機,不禁懷疑起來,一些同事讓他別打腫臉充胖子了。但是,曼斯並沒有放棄。當天晚上,他讓人搬來梯子,然後他又爬到電機頂上,用粉筆在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說:“此處燒壞線圈18圈。”
技術人員半信半疑地拆開一看,果然如此,電機很快就修好了,並恢複了正常的運行。
廠長覺得曼斯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決定給他1萬元的獎金,並讓他升任技術部顧問。
做出一些人們意料之外的成績來,多解決一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管是自己分內的事還是分外的事,都會讓你更快地走向成功。
除了要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懂得補位,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這樣,不僅可以讓你時刻保持鬥誌,在工作中不斷地鍛煉自己,充實自己,而且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表演舞台,讓你把自己的才華適時地表現出來,從而引起老板的關注。
看足球比賽時,我們會發現,最優秀的射手那是最善於捕捉戰機的人,他們總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上。最優秀的射手也都是會跑位的人。同樣,一個最受企業歡迎的員工也應當是一個善於跑位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用老板吩咐,他們總能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我們的工作就和一場足球比賽一樣,任何時候都可能有意外情況發生,這時候,積極主動的員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隨時有補位的意識。一個能夠隨時應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員工,會成為老板最需要的員工。這樣的員工不會把問題留給老板去解決,所以自然會得到老板的賞識和重用。
即使企業分工十分明確,也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也會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工作。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可以判斷出員工是否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有的員工認為某些事和自己的工作職責無關,即使是一件隨手可以做好的小事他們也不屑為之。有的員工則能夠把這些事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主動去做,並且腳踏實地繼續做好。最終,前者則平庸,而後者則登上了職業的領獎台。
張良是一家合資公司的普通職員,他的工作十分簡單,負責收發和傳送文件。當公司裏出現一些突發的事情時,其他員工總是推三阻四,不願去做,而張良總是能夠像一個候補隊員一樣,及時補上去。因為他願意多做事,從來都不叫苦叫累,而且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上司對他的指派也越來越多。有些本來不在他工作範圍內的事,上司也常常派給他。
有些同事開始笑他,說他在被老板耍,幹那麼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可是,對於這樣的議論張良絲毫不放在心上。他認為雜事多,自己就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至於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經驗時,自然會增加。
後來,老板注意到了他,對他的工作表現十分欣賞。張良接手的工作越來越多,而他的工作也漸漸變成了一些更為重要的工作。當公司要派人去拜訪重要客戶或者去參加重要談判時,他總是老板的第一人選。後來,公司成功上市,而張良則以董事會秘書的身份成了公司的一個重要員工。
張良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員工來說,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越多,對於自己的提升就越有利。
我們現在做任何工作,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隻有樹立起補位意識,才能夠把今天的每一份工作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為明天的成功積累更多的資本。
A和B住在同一個村子,他們都很聰明。由於出身貧窮,他們都是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去打工了。由於他們能吃苦,所以不久他倆就在一個製陶廠找到了工作,但待遇不算好,做的也是最粗最累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