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從“等活幹”到“找活幹”(1 / 3)

第八章 從“等活幹”到“找活幹”

不等老板吩咐就能出色完成任務

每一位員工都有實現企業終極期望的潛能,可真正展現出這一潛能的人卻少之又少。不等老板吩咐就做該做的事,這是一個員工在職場上出類拔萃的標誌。

著名企業家奧·丹尼爾在《員工的終極期望》中這樣說道:“親愛的員工,我們之所以聘用你,是因為你能滿足我們一些緊迫的需求。如果沒有你也能順利滿足要求的話,那我們就不必費這個勁了。但是,我們深信,我們需要一個擁有你那樣的技能和經驗的人,並且認為你正是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最佳人選。於是,我們給了你這個職位,而你也欣然接受了。謝謝!

“在你任職期間,你會被要求做許多事情:一般性的職責,特別的任務,團隊和個人項目。你會有很多機會超越他人,顯示你的優秀,並向我們證明,當初我們聘用你的決定是多麼明智。

“然而,有一項最重要的職責,或許你的上司永遠都會對你秘而不宣,但你要始終牢牢記在心,那就是企業對你的終極期望。

“永遠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別人要求你去做。”

這個被奧·丹尼爾稱為終極期望的理念蘊含著這樣一個重要的前提:企業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作為企業的一分子,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無論你在哪裏工作,無論你的老板是誰,管理階層都期望你始終運用個人的最佳判斷和努力,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每一個老板要找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種類型的人,即那些能夠不等老板吩咐就可以出色主動地完成任務的人。當然,不同老板的需求因人而異,正如他們所招聘的員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一樣,但是,從根本上說,他們要找的是同一種人,即那些能獨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員工。無論他們的背景、訓練或技能如何,他們都將成為老板最需要的人,都將獲得更多的獎賞。

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於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於是她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能的職業,隻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投入到這個工作中,因為這樣的工作看起來實在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

而這個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並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時間以後,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還掌握了他們的口味。隻要客人光臨,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她不但贏得了顧客的交口稱讚,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兩道菜,並且在別的服務員隻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能夠獨自招待幾桌客人。

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她的才能,準備提拔她為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幹,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而她則負責管理和員工培訓,這位顧客還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

現在,她已經成了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老板。

一個普通的餐館服務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本職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務和實現服務的突破,而不是隻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隻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務員,她完成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是不同的。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收集了大量顧客的信息,並且利用這些信息改善服務質量,使服務更加人性化、親情化和個性化,通過服務,她為飯店創造了更大的價值——贏得顧客的忠誠,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客戶服務,解決某個問題,協助自己的同事,提出省錢的建議,想出好點子或改進流程,這些是每位員工天天都需要做的事。

如果公司的員工隻做老板吩咐的事,老板沒交代就不做,那麼這樣的公司是不可能長久的,這樣的員工也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今天,對於許多領域的市場來說,激烈的競爭環境、越來越多的變數、緊張的商業節奏,都要求員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

如今,上級和下屬之間壁壘森嚴、涇渭分明的模式早已過時。今天的工作關係是一種夥伴關係,是置身於其中的每一分子都積極參與的關係。在工作或者商業的本質內容發生迅速變化的今天,坐等老板指令的人將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員工必須積極主動、自覺地去完成任務。

員工比任何人都清楚該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再也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顧客的需求。他們擁有的第一手資料和切身體驗是大多數高層管理人員所欠缺的,因為高層管理人員距離問題太遠,隻能從報告中推斷出大致的情況。隻有各個層級的員工保持熱忱,隨時隨地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對顧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時的回應,才能在達到目標方麵更具競爭力。

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要我做”強調的是被動狀態。在職場上,很多人一談起工作就會不自覺地說“煩死了,老板怎麼要我做這麼多事情啊”,“太討厭了,要我做這麼多,我哪能做完”。在職場上,一說到“要我做”這三個字,很多人便自然而然帶上了無奈或者厭煩的口氣,好像他們做一切工作是被逼的。這些人就像隻有發條指令,按動按鈕就會動一動的電腦員工,而這樣的員工,沒有人會欣賞,更沒有老板願意接受。

而“我要做”則與之恰恰相反,“我要做”強調的是主動。有著這種主動思想的人,在工作中不是被動地等待老板的吩咐,而是自覺地找活幹,自覺為公司作出更大的貢獻。不管何種公司,老板要找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種類型的人,即那些能夠不等老板吩咐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務並主動找活幹的人。

作為一名員工,我們要把公司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無論老板有沒有吩咐,隻要自己能做,我們就應該發揮主動負責的精神,把公司的事情做好。

格林大學畢業之後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代表。這是一項很讓人頭痛的工作,因為很多人都對保險業務員敬而遠之,所以,格林的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

辦公室的其他業務員整天對自己的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會在這裏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惡了,整天覺得自己上當了。”當然,這些人隻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隻有在業務部經理的催促下,或者是“胡蘿卜+大棒”的政策下,他們才有一點點進步,否則就是原地踏步或者在退步。

唯有格林和他們不一樣。盡管格林對現狀也不是很滿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格林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與其說是放棄工作,不如說是在放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人強迫你放棄自己,除非你主動為之。因為格林還相信,努力是沒有錯誤的,努力還會讓平凡單調的生活富有樂趣。

於是,格林主動去尋找客戶。他熟記公司的各項業務情況,以及同類公司的業務,對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類公司的不同,讓客戶自己去選擇。雖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險方麵的常識,但是他們對保險業務員的反感使他們在這方麵的知識很欠缺。格林知道這些情況之後,主動在社區裏辦起“保險小常識”講座,免費講解。

人們對保險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對格林有了好印象。這時,格林再向這些人推銷保險業務,大家沒有反感,而是樂於接受。格林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當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格林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老板沒要求他做那麼多工作的情況下,他自覺去做自己能幹的事情,主動找活幹,從未放棄。正因為如此,他才比別的員工更快地獲得了人們的認可,也得到了公司的獎勵。

作為員工,我們應當沉下心來,把公司的使命當成自己的使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不要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成就。

很多人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在替別人工作,做得再多、再出色,得好處的還是老板,於我何益?”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容易被動地工作,他們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有時甚至趁老板不在沒完沒了地打私人電話或無所事事地遐想。這種想法和做法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有兩種人永遠都會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求,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則是即使別人要求,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在現代社會,雖然服從與執行能力相當重要,但個人的主動進取精神更受老板的重視。對每一個老板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卻缺乏熱情和責任感,不能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員工。隻有沉住氣,主動進取,才能備受老板器重取得,卓越成就。

老板沒要求也要自覺給自己提要求

在工作中,為什麼同樣的職位,有的人能幹得很出色,而有的人卻業績平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能不能做到自我要求。

那什麼是自我要求?很多人在麵對工作時,老板要求做的,他們就做,老板沒要求做的,他們絕不會做。也就是說,這種員工是典型的撥一撥就轉一轉,不撥就不轉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