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違反羅馬婚俗的舉動,自然遭到了輿論的譴責,加上他擅自將羅馬帝國在東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給了被他尊奉為“眾王之女王”的克裏奧帕特拉,這就更加激起了羅馬人的憤怒。在屋大維的煽動下,羅馬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撤消了他的執政官職務,並剝奪了他的一切權力。
公元前31年,安東尼與屋大維會戰於阿克提烏姆海角上,從實力看,雙方各有優劣,不相上下。然而,正當酣戰之際,克裏奧帕特拉突然命令她的艦隊退出戰鬥,結果使安東尼海軍陣容大亂,當此勝敗存亡的緊急關頭,身為全軍主帥的安東尼,一看見豔後已率艦逃跑,居然丟下為自己血戰的10萬將士,乘一隻小船追趕豔後而逃亡埃及。1年後,屋大維兵臨埃及,由於埃及軍隊叛變,安東尼見大勢已去,解下披甲,抽出佩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52歲。
克裏奧帕特拉被屋大維生俘後,她還抱著一絲幻想,想以美色再次迷惑屋大維,但沒有奏效。一天,當她得知她將作為戰利品被帶到羅馬遊街示眾的消息後,便懇求屋大維讓她為去世的安東尼祭奠。她寫了自己的遺書,沐浴後,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此後,便悵然地進入自己的臥室,安詳地平躺在一張金床上,從此再沒有醒來。
慌忙趕到的屋大維展開了她的遺書,女王懇求讓她與安東尼埋葬在同一墓穴裏,詞情懇切,哀婉動人。屋大維對她的自殺雖然感到失望,但不能不欽佩她的偉大,便下令將她的遺體安葬在安東尼身邊。
克裏奧帕特拉女王自殺了。這位絕代佳人的死,不僅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而且為古今中外史學家留下了一個至今不解之謎:她究竟是用什麼方法自殺的呢?
一種傳統觀點認為,女王事先安排一位農民帶進墓堡一隻盛滿無花果的籃子,裏麵藏有一條叫“阿斯普”的毒蛇,讓它咬傷了自己的手臂,導致中毒昏迷而死。或者是,女王早就把蛇喂養在花瓶裏。用一枚金簪刺傷它的身體,引它發怒,直到它纏住她的手臂。
另一種意見認為,女王不是死於毒蛇,而是用一隻空心錐子,刺入自己的頭部所致。
然而,也有不少人反對上述兩種意見,因為死者屍體上沒有發現有刺傷和咬傷的痕跡,在墓堡中也末找到任何有毒的小蛇。他們認為是服毒而死。
堅持是毒蛇咬死的人根據考證材料提出:墓堡朝向大海的一側開有一個窗戶,受驚的毒蛇是可以從這裏溜走的,另外,女王的醫生認定:“在她的手臂上,確實有兩個不大明顯的疤痕。”但截止目前為止,豔後的死因還不能大白於天下。
聖女貞德殉國之謎
曆史書對聖女貞德的描述得最清楚不過。名望卓著的曆史學家一致認為她的死完全沒有疑點:1431年5月一個早上,貞德在廬昂一個公眾廣場被燒死。當時有數以千計的人親眼看見這樁慘事。通往火刑台的通道擠滿大群觀眾,800名英國士兵把人群跟火刑台遠遠隔開。在審訊之中,貞德雖然提出強硬有理的申辯,但審判結果早已擬定。當日貞德臨刑之際,自頂至踵罩著布,在兩名教士陪同下,步向生命的盡頭。這個19歲的農家少女曾率領法國抗拒英國侵略,一度是萬人累仰的民族女英雄。如今圍睹的群眾快要看到她悲慘的收場;不過在英軍眼中,這才一了百了,斷絕後患。
在一萬多人注視之下,這個體型纖小,被宣判為女巫和異端信徒的少女,迅即被熊熊烈焰吞噬;很多圍觀者聽到她喊出耶穌的名字,並且呼叫那些激發她率領義軍、把英軍逐出法國的聖徒名字。烈火燒了一段時間,她還沒有氣絕,最後聽到她低吟一聲:“耶穌”,便離開人世,群眾看見行刑者耙開火堆,露出一具燒焦的屍體。不過有個時期,很多法國人相信一個言之確鑿的傳聞,認為貞德根本沒有在火刑台上燒死。到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認為在1431年5月那個早上死去的,並非貞德本人。
當然,這個虔信宗教的年輕牧羊女,易釵從戎,帶領法國軍隊打敗英軍,正足以令群眾相信上帝創造奇跡。在她領導下,法國軍隊解了奧爾良之圍,而且在其他戰役裏把英軍一路逐出法國,當時的王太子顯然勢孤力弱,但貞德激發起群眾愛國情緒,效忠於王太子,結果1429年他正式加冕為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時,貞德亦站在他身旁,不過這已是她最得意之時了,其後,她要收複巴黎,可惜徒勞無功,而翌年春天,便落入英國軍隊的手中。英國人決意要把貞德公開處死,隻因她能創造奇跡,提高士氣,令法國士兵奮不顧身投入戰鬥。英國人因此視她為最危險的敵人。
行刑人向群眾展示奧爾良姑娘(當時的人喜歡這樣稱呼她)燒焦的屍體之後,再度燃起烈火,將屍體燒成一堆灰燼、然後把這些灰燼扔進塞納河去。不過,有些目睹行刑過程的人,自此就談起當時的神奇景象。一名英國士兵說,貞德的靈魂離開肉身時,他親眼看到一隻白色鴿子自火堆飛升,部分人說看見火焰中出現“耶穌”字樣。不久,又有傳說貞德的心和腸髒保持完整,沒有給燒掉。過了一個短時期,更有人說火焰沒有傷及貞德。她仍然活在人間。
貞德的兩個兄弟知道法國人樂於相信這位女英雄仍在世間,發覺可以從中圖利,於是決定布置一個令人齒冷的騙局。意圖乘機賺上一筆,這兩兄弟早已因貞德的名望而得享寬裕生活,到1436年,即貞德死後5年,兩人把貞德仍在人間的傳聞再加渲染,結果使傳聞繼續流傳了數百年。兄弟兩人突然在奧爾良的街頭出現,身旁還有一個披甲策馬的年輕女子。他們說那女子就是貞德,在施行火刑之前最後一刻由另一個女子頂替受刑。事實上,那披上盔甲的女子是個名叫安梅絲的女騙子,她在冒充貞德之前,在意大利教皇的軍隊裏服役,有過一段軍旅的經曆,當時她的威武外型和嫻熟的馬術,甚得群眾喜愛,使看到她的人不假思索就相信貞德仍然在世。
奧爾良市民對貞德兩位兄弟的說法完全相信,甚至廢止了自貞德犧牲後一直為她舉行的紀念儀式,貞德的兄弟和女騙子的騙局處處得逞,無往不利,先後在奧爾良及其他法國城市。享盡美酒盛筵,並廣受尊敬。然而好景不常,4年後他們的騙局終於給揭穿了。1440年,安梅絲在巴黎原原本本供認她參與那出無恥的鬧劇。不過,冒充貞德的事件影響深遠:貞德在廬昂一個公眾廣場逃出生天的傳說,雖然已證實為無稽之談,但是有些法國人卻始終深信不疑。
1456年,聖女貞德救國的使命終由後繼的人完成,查理七世亦差不多完全統一法國,貞德那兩名善於欺詐的兄弟這時候又理直氣壯地支持他們母親,請求重新審訊,為貞德洗脫異端信徒和女巫的汙名。那場為恢複貞德名譽而舉行的審訊,終於把1431年的判決推翻,但法庭並沒有傳召貞德的兄弟作證:他們早期利用貞德名譽謀利所作的那彰惡行,大概已令精明的教士和政府當局深惡痛絕。至於女騙子安梅絲,卻能安享餘年,其後結婚生兒育女,而後嗣始終相信她才是真正的奧爾良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