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即使帶病也要活到天年(2 / 3)

肝硬化患者如果不重視自己所患的疾病,那麼就可能引發肝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對肝病最恰如其分的比喻。所以我們要關注肝髒,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達到預防的目的。那麼肝硬化患者平時該注意些什麼呢?

1 肝硬化患者不宜長期服化學藥物

病理解剖發現,肝硬化的肝髒發生了彌漫性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炎症細胞浸潤和間質增生。因此,肝髒的解毒以及合成肝糖原和血漿蛋白的功能下降了,使得病人出現了疲乏、食欲不振、飯後困倦、厭油、肝區疼痛、腹瀉、腹水等一係列不適。尤其是食醉,就是吃完飯以後,立即想睡覺,這是肝髒有毛病的特征。

肝髒失去了解毒功能,而如果病人還是口服化學藥物,那麼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炎症細胞浸潤和間質增生的過程就要加速。這就是許多肝硬化病人,越治越壞的原因。

2 肝硬化患者不能吃硬食

比如油條、餅幹、烙餅等,因為食道靜脈曲張。食管鏡可以發現,食道壁上趴著許多像蚯蚓一樣的東西,這就是曲張的靜脈。這些曲張的靜脈一碰就破,破了就要大出血。這是肝硬化病人最危險的並發症。避免大出血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吃硬東西。

3 肝硬化患者不宜動怒

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在中醫裏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轄範圍的自律神經出了問題。在治療上,一般會用龍膽瀉肝湯來平肝熄火。透過發泄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光是想到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這樣的念頭,也會增加腦內分泌更多使身

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做好的三個關鍵

胃潰瘍是一種多發病、慢性病,容易反複發作,因此要想治愈胃潰瘍,是一個較為艱難持久的曆程,這就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

1 避免精神緊張:胃潰瘍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胃潰瘍影響很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潰瘍的愈合,因此,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潰瘍的關鍵。

2 講究生活規律,注意氣候變化:胃潰瘍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愈合。潰瘍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3 注意飲食衛生:不注意飲食衛生、偏食、姚食、饑飽失度或過量進食冷飲冷食,或嗜好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不利於潰瘍的愈合。注意飲食衛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饑飽適中,細嚼慢咽,是促進潰瘍愈合的良好習慣。

尿毒症,找胃經

在醫學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尿毒症仍然是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頑症,甚至可以說是不治之症,除了不停的透析延續生命,似乎隻剩下換腎一條路可走。但是,合適的腎源少之又少,換腎的費用即可稱為天價。中裏巴人老師卻在他的《求醫不如求己》中給我們中指出了一條明路,尿毒症是清一色的胃經虛弱,治療應從胃經入手。

中裏巴人老師說,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一組尿毒症患者的經絡測試圖,發現圖中顯示的結果是清一色的胃經虛弱,且虛弱程度極高,而腎經隻是略為虛弱而已。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金元時期的醫學大家李杲說:“脾胃虛則九竅不通。”《黃帝內經》則雲:“痿症獨取陽明。”中裏老師認為尿毒症是腎痿之證,而陽明正是胃經,所以腎功能衰竭是由於脾胃氣血供應不足造成的。而現在的西醫治療,通過透析隻能暫時解除血液排毒的困境,卻沒有關注高虛不下的脾胃。

關於尿毒症與胃經的關係,中裏巴人老師打了個比方,他說:腎就好比是一台電風扇,打開開關它卻不轉,很有可能是停電了,或是線路出了故障,不見得是電風扇本身出了問題。氣血就是電能,而胃經則是線路。隻要氣血充沛,經絡通暢,腎髒得到了足量的氣血供應,就能夠正常工作,而沒必要對“電風扇”本身修來換去。

所以,治療尿毒症時,從胃經著手才是根本。

脂肪肝“三分治,七分養”

中國傳統的治病概念是“三分治、七分養”,這對脂肪肝的治療也是非常貼切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的保健措施是治療脂肪肝的基本治療手段。對於無症狀單純性脂肪肝、僅有甘油三酯輕度升高的患者,不一定需要用藥,加強自我保健就能消除病患;對於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自我保健措施也是治療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對甘油三酯實行“減少收入、擴大支出”的政策非常關鍵。具體做法為如下。

遠離病因如果脂肪肝的病因明確,自我保健的第一步就是要遠離這些病因,不讓其再加重肝髒病變。不論是否酒精致病,都必須嚴格禁酒;因肥胖引起者,需大力減肥;合並糖尿病者,要控製好血糖;由藥物引起的,應避免再用該藥。

調控飲食包括調整飲食結構和控製攝入量。相當一部分單純性脂肪肝是由於營養過剩所致,患者如能管住嘴巴,即調整飲食的“質”和“量”,病情往往可以控製“一半”。由於體內的甘油三酯多由攝入的糖分轉化而來,因此應當減少澱粉類食物的攝入,如米、麵、土豆、糖和甜飲料等,每天攝入總量(相當於米飯)女性約為200-250g(4—5兩),男性為350-400g(7-8兩)。進食澱粉類食物太少也不好,會造成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容易誘發低血糖。正常人每日脂肪的攝入量如不超過35g可促使肝內脂肪沉積的消退。蛋白質食物應保持在每人100g(2兩)左右,足夠的氨基酸有利於載脂蛋白的合成,有助了體內脂肪的轉運。各種畜禽的瘦肉、雞鴨蛋的蛋白、河魚海魚都可以吃。總之,理想的飲食應該是高蛋白低脂少糖的食譜和保持一日三餐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