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條條大路通健康,千萬別與疾病狹路相逢(2 / 3)

久立傷骨 久立其實傷的是腎,因為腎主骨,如果老站著的話,就會傷及腎,腰部、腿部就會出現問題。

久行傷筋 久行其實傷的是肝,因為肝主筋,過分勞累和運動就會傷及肝髒,肝髒就會出現問題。

人會生病還與“七傷”有關

在中醫學裏,有“七傷”之說,那麼,什麼是“七傷”呢? “七傷”是憂愁思慮傷心,大怒氣逆傷肝,寒冷傷肺,大飽傷脾,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恐懼不節傷誌,風雨寒暑傷形。總的說來,這些均為諸虛百損之症。

憂愁思慮傷心 一個人如果過於憂愁思慮就會傷心神。

大怒氣逆傷肝 一個人在大怒的時候對肝髒損傷很大,除此之外,即使大怒時憋著、忍著也會傷肝,所以最好不要生氣。

寒冷傷肺 我們現在太多人不估計自己的身體大量喝冷飲,這這樣對肺氣的傷害是很大的,而且也傷胃。有一些孩子臉上有痤瘡,就是因為過度喝冷飲造成的。

大飽傷脾 一個人如果吃得過飽就容易傷脾,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了,就會傷及身體。

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 如果行事頻繁或者久坐濕地就會傷腎。所以在辦公室感覺疲憊的時候可以伸懶腰,這樣對調動身體的氣機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是因為雙臂向上伸拉的是膽經,膽經是生發之機。

恐懼不節傷誌 如果一個人整天處於恐懼的狀態下,就會傷及一個人的腎髒,從而影響一個人的誌氣,因為腎主誌,為什麼小孩子誌向都很遠大啊,就是因為他們的腎精非常足,而成人以後腎精就沒那麼足了,所以,誌氣也大不從前了。

風雨寒暑傷形 如果一個人不根據氣候變化來改變穿衣,那麼對他的形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有些女孩子有時候覺得小腿肚比以前粗了,其實就是因為經常不保護好腿部,讓其受寒,為了抵禦寒冷,更多的脂肪就會積聚在腿部。

造成“七傷”的原因很多,有的還與食品的“五味”、節令的“四時”,甚至風向的方位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中醫認為:人們在養生時,要注意酸、甜、苦、辣、成的適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節的交替、冷暖,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鍛煉,順乎自然。這些都是強身健體,預防“七傷”的必要措施。

要避開疾病,就要小心痰飲和瘀血

痰和飲都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清稀的稱為飲。痰不僅是指咯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液,還包括瘰鬁、痰核和停滯在髒腑經絡等組織中而未被排出的痰液,臨床上可通過其所表現的證候來確定,這種痰稱為“無形之痰”。

飲即水液停留於人體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金匱 要略》即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等區分。

痰飲多由外感六淫,或飲食及七情內傷等,使肺、脾、腎及三焦等髒腑氣化 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津停滯而成。因肺、脾、腎及三焦對水液代謝關係密切,肺 主宣降,通調水道,敷布津液;脾主動化水液;腎陽主水液蒸化;三焦為水液通調之道路。故、 肺、脾、腎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濕而生痰飲。痰飲形成後,飲多留積於腸胃、胸脅及肌膚, 而痰則隨氣升降流行,內而髒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種病證,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說。

痰的病證特點是:痰滯在肺,可見喘咳咯痰;痰阻於心,心血不暢,可見胸悶心悸;痰迷心 竅,則可見神昏,癡呆;痰火擾心,則發為癲狂;痰停於胃,胃失和降,可見惡心嘔吐,胃脘痞 滿;痰在經絡筋骨,則可致瘰鬁痰核,肢體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陰疽流注等;痰濁上犯於 頭,可見眩暈,昏冒;痰氣凝結咽喉,則可出現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

飲的病證特點是:飲在腸間,則腸鳴瀝瀝有聲;飲在胸脅,則胸脅脹滿,咳唾引痛;飲在胸 膈,則胸悶、咳喘,不能平臥,其形如腫;飲溢肌膚,則見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