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露臍裝一定要在夏季天熱時穿,不可因為急於展示魅力在天還有些寒冷時就穿上露臍裝。深秋和初冬氣溫變化很大,也不適合穿露臍裝,不要因為追求美麗而損害了健康。
2 要注意臍部衛生。夏日出汗多,身體上的汙垢很容易隨汗液進入臍眼而沉積,所以平時要對臍部進行清潔,每天用溫熱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臍周及肚臍眼,以清除汙垢,防止病菌滋生。但是,擦洗時不宜用力搓擦,以免搓傷皮膚,發生感染。
3 要注意防“風”。臍周是胃腸部位,容易受涼,除不要在天寒冷時穿露臍裝外,就是在夏季天熱的時候,早、晚天氣也較涼或者陰雨天溫度也較低,穿露臍裝也會使肚臍和胃腸受涼,所以不宜穿露臍裝。電扇、空調的涼風不要正對著臍部吹;晚間睡眠時不要讓臍部當風而吹,必要時可在腹部蓋上小被子。
4 要防止臍部意外損傷。肚臍周圍部裸露,缺少衣著的保護,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損傷,如劃傷、擦傷等,因而日常起居工作中要小心,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過猛。
5 胃腸、腰部或腎部有慢性病的女性,不宜穿露臍裝,以免加重病情。
貼身衣物勿忘經常洗
人的皮膚每平方厘米有1000多條汗腺,全身表皮分布著幾百萬個毛孔,它們存在於表皮細胞間隙中,人體通過毛孔不斷排汗。汗中含有尿素、鹽分等廢物,留在衣服上的“汗漬”就是這些廢物的痕跡。特別在夏天,因為出汗多,衣服更容易髒。
另外,緊挨在毛囊附近的皮脂腺,分泌油膩狀物質,每天分泌20~40克皮脂,均勻地在全身表麵形成薄薄一層,起著滋潤、保溫、護膚的作用。但這些皮脂分泌物是高級脂肪酸和膽固醇酯,它們可以和汗液、表皮脫屑、灰塵等同時混合附著在衣服纖維裏,如果不及時清除,可使衣服逐漸被酸化而變黃。
皮膚的表皮細胞在不斷的新陳代謝過程中,衰亡細胞與角質皮層,經常從表皮脫落下來,加上身上汗毛脫落,兩者與皮脂、汙垢,黏附於貼身的衣服上,會使衣服變髒。因此,我們必須經常換洗貼身衣服。
要溫度還是要風度,健康說了算
冬天來臨的時候,許多人都會穿上保暖的衣服,但是一些愛美的女性卻“要風度不要溫度”,即使室外的溫度已經很低了,他們也常常是穿得很單薄,這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一些人在冬天裏穿裙子,導致膝部漏在外邊,而膝關節沒有肌肉,並且脂肪非常少,冬天的氣候寒冷並且潮濕,穿裙子就會使膝部得不到足夠的保暖,從而引發膝關節炎。
女性在冬天穿裙子很容易受寒,尤其是在經期,受到風寒的刺激就會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從而引起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這些症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導致衰老甚至引發不孕。
在寒冷的季節裏,皮膚的營養吸收緩慢,因此會變得格外的幹燥、脆弱,這時如果不注意對皮膚的保暖,使其受到寒冷空氣的刺激,人就很容易患上毛囊炎、瘙癢症、凍瘡等皮膚病。
衣服保暖不在厚
一到冬天,人們就會考慮要加件“厚”衣服了,以抵禦嚴寒。但是,光考慮衣服的厚度還不行,穿衣服也要講究“層”數。厚衣服透氣性差,人們容易出汗,特別是在室外活動的時候,浸透了汗水的衣服,由於缺乏衣服纖維間空氣的保暖,會導致熱量迅速散失。所以,有的人雖然穿著厚大衣卻還總覺得冷。
相反,如果多穿幾層衣服,情況則要好些。層數多,層間的空氣流通相對較好,即使出了汗也容易幹,這就總能保證衣服裏麵空氣的隔熱效果。另外,層數多,有脫換的餘地,無論室內、室外總能保持身體溫度的相對穩定,而不會忽冷忽熱,使身體著涼,因此,隻有多穿層衣服才能真正起到保暖的作用。一般在冬天,至少穿3層衣服是比較合適的。隨著天氣的轉冷可以適當增加層數,不可隻考慮衣服厚度。
穿襪子也需要講科學
在生活中,穿襪子也是要講科學的,平時最好穿吸濕性、透氣性和舒適性好的麻襪、棉襪和真絲襪子,睡覺時不要穿襪子,否則會影響靜脈回流,如果天氣太冷,或睡覺時容易著涼,或需要做腳部護理時,可穿上寬鬆點的棉質襪子。
對老年人來說,襪口太緊,容易使腳踝部勒出紅痕,還會導致靜脈血液淤滯在腳踝附近,造成“堵車”,致使心髒負擔加重,長久下去可引發高血壓。腳部長期血液循環不良還會使腳板發涼,誘發雞眼、腳墊。因此,適合老人穿的應該是鬆口的羊毛、棉紗或真絲襪子。
糖尿病人要少穿全棉襪子。全棉的襪子最容易引起水泡,尼龍襪最好,棉與尼龍混織的襪子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