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怎樣給孩子一生的健康上保險
第九篇 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保健怎能少
讓孩子增高的四大秘訣
你對孩子的身高滿意嗎?許多家長為孩子的“海拔”太低而苦惱,事實上,孩子長高的秘訣就在家長手裏,趕緊運用一下吧。
1、保證孩子的睡眠
孩子睡得好,長得高。科學家們發現,生長激素出現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時——在晚十點以後,而且持續較長時間。因此,充足的睡眠是促進寶寶長高的重要途徑。
2、別讓孩子挑食
給孩子多吃些富含各類營養的食物,如豆類製品、蛋、魚蝦、奶類、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鈣,因此應給幼兒和學齡兒童添加適量的鈣質和魚肝油。
3、讓孩子做有利於長個的運動
孩子的活動應當選擇輕鬆活潑、自由伸展和開放性的項目,比如遊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單杠等。不宜讓孩子做那些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
4、心情愉快很重要
影響孩子生長的重要的生長激素,在睡眠和運動的時候分泌較高,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分泌較少。如果孩子心情壓抑則對增高不利,因此要讓孩子保持快樂心情。
十歲之前孩子飲食五不要
孩子在十歲之前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乎著孩子一生的健康,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飲食禁忌。
3個月內不要鹹
3個月內的嬰兒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已足夠了。3個月後隨著生長發育,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了,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原則是6個月後每日可將食鹽控製在1克以下。
1歲以內不要蜜
周歲內小兒的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蜂蜜後易引起感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寶寶周歲後,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肉毒杆菌孢子可被腸道內的有益菌雙歧杆菌等抑製,故食蜂蜜無妨。
3歲以內不要茶
3歲以內的幼兒不宜飲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會幹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少兒多動症。
5歲以內不要補
5歲以內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補品中含有許多激素或類激素樣物質,可引起骨骺提前閉合,縮短骨骺生長期,造成個子矮小;激素能幹擾孩子生長,導致性早熟。此外,年幼進補,還會引起牙齦出血、口渴、便秘、血壓升高、腹脹等症狀。
10歲以內不要醃
10歲以內的兒童不要吃醃製食品。原因一是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二是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亞硝酸鹽。研究資料表明:10歲以前開始吃醃製品的孩子,成年後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特別是咽喉癌的發病危險性高。
流食最能養孩子嬌嫩的髒腑
很多年輕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喂養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吃幹硬的食物,要不就跟著大人一起吃飯。小孩子的腸胃脆而窄,過早吃幹食、硬食就很容易生病。其實流食,也就是稀、爛、軟的食物最能養孩子嬌嫩的髒腑。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因消化酶發育不完全,特別是澱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麵粉、玉米、小米、紅薯、馬鈴薯、芋頭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的。但是以前的人們並沒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給孩子喝,另外還有母親缺乳或母乳不足時,都是給孩子喂米湯、麵湯等流食,孩子一樣長得好好的。
我們知道消化的目的是將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順利通過消化道的黏膜進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質隻能通過糞便排出。
西方營養學中有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就是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而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就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
想想喂養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孩子出生時喝母乳、奶粉等液體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幫助就直接進入血液。6個月後,增添的稀飯、肉泥等同樣在進入消化道後被順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越瑣碎的食物越能滋養孩子的髒腑,固護孩子體內的陰氣,但是現在許多家長圖省事,孩子才幾個月,就大人吃什麼,孩子也跟著吃什麼。孩子牙齒都沒長全,胃腸又虛弱,哪能將食物消化、磨碎,隻能是通過糞便排出來。所以,很多孩子的喂養問題都出在10個月後開始增添固體食物的時候,以前不愛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呼呼的健康孩子變得消瘦了、氣色也暗淡了,這就說明孩子的胃、腸還沒發育到能消化固體食物的程度。這時候孩子必須回到吃瑣碎的食物那個過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