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令而行,自動自發——變“要我落實”為“我要落實”
自動自發:有效執行的保障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格蘭特將軍是這樣理解自動自發的,他說:“自動自發就是主動精神,所謂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積極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
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和微軟公司圍繞著“是什麼樣的特質使優秀員工創造出10倍於普通員工的成績”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要成為一名優秀員工,你無須擁有非常高的智商,隻需改進工作策略,發揮出自己巨大的潛能。在需要改進的工作策略中,自動自發最能體現出一名優秀員工的品質特征。
職場魔方:
威爾遜上大學的時候在一家著名的IT企業做兼職,由於表現出色,大學畢業後他成為該企業的一名正式員工,擔任技術支持工程師一職。工作兩年後,他被提拔為企業曆史上最年輕的中層經理,後來調到美國總部任高級財務分析師。
初進這家企業,威爾遜隻是技術支持中心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但他非常想幹好這份工作。當時,經理考核他的依據是記錄在企業報表係統上的“成績單”。“成績單”月末才能看到。於是他想:如果可以每天得到“成績單”,經理可以更好地調配和督促員工,員工可以更快地得到促進和看到進步。與此同時,他還了解到現行的月報表係統有一些缺陷。當時技術支持中心隻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產品發布等,業務量會突然增大,或者一兩個員工請假,就會有很多工作被耽誤。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威爾遜覺得自己有必要設計一個報表係統。他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寫了一個報表小程序。一個月後,威爾遜的“業餘作品”——基於Web內部網頁上的報表開始投入使用,並取代了原來從美國照搬過來的Excel報表。威爾遜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使企業總裁看到了他的潛質,認為他可以從更高的管理角度思考問題。一年以後,總裁親自給了威爾遜一個重要的升遷機會,讓他擔任企業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技術支持總監。
威爾遜是在沒有任何人要求的情況下主動改進工作的,他的工作使企業的工作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創造了有目共睹的驕人業績,遠遠超越了老板的期待。正是基於此,他才能在企業中平步青雲。
自動自發其實並不難,隻要我們多一些主動,多一些敬業,多一些為企業創造效益的責任感。
點石成金:
任何公司都喜歡那些主動尋求任務、主動完成任務、主動創造利潤的員工。主動性就是不用別人說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主動是出色完成任務的必要前提,在工作中,我們隻有主動接受任務,主動想辦法,盡一切可能使任務完成得更好,才會取得長足發展。做一個主動做事的員工,你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比老板工作的時間更長
不要吝嗇自己的私人時間,一到下班時間就率先衝出去的員工是不可能主動做事的。除了自己分內的工作以外,盡量找機會為公司作出更大的貢獻。
2.搶先思考,不把問題留給老板
搶先在老板提出問題前,把答案奉上的行為最受老板賞識。因為這樣的職員能減輕老板的精神負擔和工作壓力,他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不是被動等待機遇,而是主動創造機會
想要成功的人,大多存在著這樣一個疑惑——機會在哪裏呢?如果答案是機會是老板給的,他們便會產生一種被動的惰性,這樣,他們就很難主動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找機會、創造機會。
正如愛默生所說:“坐在舒適軟墊上的人容易睡著。”人在優越的環境裏很難主動尋找機會,隻是在觀望和等待,希望機遇會自動降臨;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機會也不會從天而降,正所謂“自助者天助”,聰明人應該懂得主動積極地創造機會。
職場魔方:
1977年恢複高考,張藝謀帶著自己的60幅攝影作品來到北京電影學院西安考場,其中還有獲全國一等獎的作品,可是他超出規定年齡6歲,不能錄取。張藝謀一下子陷入絕望之中,後來他給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黃鎮寫了一封信,並附上自己的作品。他的主動出擊為自己迎來了機會,張藝謀終於如願進入了北京影視學院的攝影係。1996年張藝謀又被評為“20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導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