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體會上級意圖,接受任務不走樣——溝通必須到位(3 / 3)

點石成金:

溝通是連接上級與下級的橋梁。有效的溝通可以使老板的意圖不走樣地傳達給執行者,從而有利於員工不打折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更有利於有效地預防“二傳誤導”。

員工在與上級進行溝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尋求與老板溝通的機會

想主動與老板溝通,就要主動爭取每一個溝通的機會。事實證明,很多與老板匆匆一遇的場合,都可能影響你的未來。比如,在電梯間、走廊上或在吃工作餐時,如果遇見了你的老板,你可以走過去向他問聲好,或者和他談幾句工作上的事。千萬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樣,極力避免讓老板看見,而僅僅與老板擦肩而過。如果能不失時機地表明你與老板興趣相投,那就再好不過了。或許短短的幾句談話,就會讓你大方、自信的形象在老板心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而這些都會成為你今後事業發展的契機。尋找與老板溝通的機會,對於自己做好工作,執行到位也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我們接到一項任務,老板的意願很模糊,那麼勢必會造成執行的障礙,造成執行不到位的結果。若我們能及時與老板溝通,清楚了老板的意圖,那麼我們就會很容易地按老板意圖做事,順利做出結果。

2.注意溝通的語言藝術

在與上級進行語言溝通時,委婉是一種頗有奇效的黏合劑。委婉是一種以含蓄委婉的語言來與對方溝通的一種方式。此外,委婉還表現了自己對他人的尊重,有利於增強溝通效果。

3.傳遞的信息要清晰、明確、具體

在進行溝通時,一方要盡可能把自己的感受與期待明確表達出來,簡單、具體、明確,能讓對方清楚你要表達的重點。

4.傾聽比說更重要

在溝通時,許多人往往著急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忽視了別人,從而使溝通效果大打折扣。傾聽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心去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傾聽時,不僅要聽到對方說什麼,而且要體會對方話語裏蘊涵的意義,注意其手勢、表情、聲調和身體語言等。然後,對於自己聽到的、觀察到的東西,給予適當而簡短的反應,例如“原來如此……”“是……”以及點頭,讓對方知道你在聽,這樣會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殺“蟲”劑——四招消滅“想當然”,確保執行到位

執行中最怕的問題之一就是“想當然”。絕大多數問題的出現都是“想當然”的結果。所謂“想當然”,就是覺得事情理所當然、應該百分之百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一旦“想當然”,就不會認真去想,就不會核實、確認。

客觀事實與客觀規律不會以你的個人意誌為轉移。當你“想當然”時,許多想象不到的問題就會出現,錯誤甚至災難往往也就由此出現。

職場魔方:

“想當然”一:

美國霍爾公司CEO詹姆斯·格林要去東南亞考察,他讓主管務必在出發前為他準備好資料與數據。當他在機場向主管要文件時,主管卻說:“我太忙了,而且我想你在飛機上也不可能看文件,所以,一會兒我回公司打印出來,等你到了酒店,再傳真給你就行。”

“想當然”二:

當年,外交部有一封急電,通信員問總理秘書是否馬上送來,可總理秘書卻根據平時的情況來判斷,認為這份文件是上個文件的複印件,所以就沒有讓通信員送過來,最後差點耽誤了大事。

“想當然”三:

一個銷售員三天前跟客戶約好今天麵談,於是,他今天就匆忙趕過去了,結果客戶不在。回到公司,老總問他為什麼去之前不打個電話確認,他說都已經約好的事情,沒想到客戶會忘記。

“想當然”四:

一位培訓師為一家企業進行過一次員工培訓,效果非常好。這個企業下個月還有一次高層培訓,可能會再次選擇他。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他十分有信心,因此,在這一次試講時便沒有做前期的準備。最後企業因他不擅長深入分析案例決策而沒有選擇他。

在職場中,員工通常會有四種“想當然”的表現:自以為是,擅自改變領導意見;憑表麵印象判斷;隻考慮原本的計劃;盲目樂觀。以上案例中的四人就分別犯了這四種錯誤。

但是,“想當然”會使人不服從領導的安排,會使人死守計劃,不知變通,還會使人盲目樂觀。這樣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會失敗。

點石成金:

告別“想當然”,踏實做事,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自以為是,改變領導意見前一定要請示

很多時候,領導那麼說,但許多人不一定會按領導說的去做。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執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應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那隻是他們的想法,或許他們改變的恰恰是領導不想要的。所以,隻有凡事多向領導請示,才能保證把任務順利完成。

2.加強核實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覺得一件事情看起來是這樣的,或者以前都是這樣,這次也不可能例外,所以便想也不想就去做了。可是,結果卻很有可能和我們認為的大為不同。所以,在工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有加強核實,才能有效推進工作。

3.要想原來的計劃,更要想可能的變化

有句老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以無論事先計劃得多麼周詳,在執行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種種變化。

這就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多想一些,甚至有時候還必須根據預想的變化來製訂幾個方案。如果隻是拘泥於原有的計劃,那麼,當麵對新的變化時,我們就很可能會束手無策,無法解決。

4.不盲目樂觀

許多人會被“想當然”牽著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樂觀,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後續的發展和結果都會很順利。

盲目樂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到潛在的問題。即使看到了,我們也會覺得這很正常,所以就不會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