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常見疾病食來補5
第五章 婦科疾病患者的膳食營養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主要是指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屬婦科常見病。中醫一般將月經不調歸納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
一般症狀是:
1不規則子宮出血。包括:月經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月經過少,經量及經期均少;月經頻發即月經間隔少於25天;月經周期延長即月經間隔長於35天;不規則出血,出血全無規律性。以上幾種情況可由局部原因、內分泌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2功能性子宮出血。指內外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由內分泌調節係統失調所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是月經失調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
3絕經後陰道出血。指月經停止6個月後的出血,常由惡性腫瘤、炎症等引起。
4閉經。指從未來過月經或月經周期已建立後又停止3個周期以上。
營養方案
1推薦食物:在行經期間及經後,應多攝取一些鐵、鎂、鈣,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C,以助於鈣的吸收,鋅、銅的補充量應避免高於正常水平。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經、月經不調患者的最佳品。另外,要多食用一些有緩解精神壓力作用的食物,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蝦、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紅柿等,還可以食用瘦肉、全穀類、深綠葉蔬菜、牛奶、奶酪等。
2限量食物:減少鹽的攝取。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性酒、煙等。
營養食補
1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250克,羊肝200克,薑片10克,鹽、水澱粉各適量。
製法:韭菜擇洗幹淨,切段。羊肝切片,加水澱粉掛漿。鍋中放油燒熱,加薑片炒香,加羊肝片爆炒,放韭菜段炒熟,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腎固精,補肝明目。適用於月經不調、經漏帶下等。
2當歸補血粥
原料:黃芪30克,當歸1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黃芪切片,與當歸共煎,去渣取汁,再與洗淨的粳米或糯米同入沙鍋,加清水共煮為粥,加紅糖調味。溫熱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用於氣血不足,月經失調,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等。
痛經
痛經多數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後不久發病,下腹痛是痛經的主要症狀,疼痛常於經前數小時開始。大多數婦女是輕度痛經,表現為月經時下腹部輕度疼痛、墜漲。
營養方案
多食B族維生素、鐵、鉀、鎂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髒、金槍魚、沙丁魚、大豆、蘑菇、瘦肉、血、柑橘、西紅柿、牛肉、綠葉蔬菜、蜂蜜、果仁等。
營養食補
1補血養顏黑米粥
原料:紅棗、枸杞各25克,黑米5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紅棗、枸杞、黑米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用旺火煮沸後改文火煨煮,粥成時加入紅糖調勻即可。
功效:此粥養肝益血,補腎固精,豐澤肌膚,適用於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者。
2烏骨雞湯
原料: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烏骨雞1隻,紅棗、枸杞、板栗各適量,鹽少許。
製法:將當歸、黃芪、茯苓放入洗淨的烏骨雞腹內。將雞置於沙鍋內加水煮開,然後改小火慢慢燉煮,出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健脾養心,益氣養血。
流產
流產為婦產科常見疾病,如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可能遺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婦健康,甚至威脅生命。此外,流產易與婦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於20周前終止,胎兒體重少於500克,稱為流產。流產發生於孕12周前者,稱為早期流產。發生於12周後者,稱為晚期流產。
臨床表現
流產的主要症狀為出血與腹痛。
流產的臨床分型:流產大多有一定的發展過程,雖然有的階段在臨床表現不明顯,且不一定按順序發展,但一般不外以下幾種類型,即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和完全流產。
營養方案
流產後應重視飲食的補養,這對女性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流產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傷,丟失一定量的血,加上流產過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和肉體上的痛苦,使流產後的身體比較虛弱,有的人還會有貧血傾向。因此,進行補養是完全必要的,補養的時間以半月為宜,平時身體虛弱、體質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適當延長補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