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特別的食補養生方案給特別的你1
第一章 常見的幾種體質的養生法
血虛體質養生法
血對身體有營養和滋潤的作用,如果營養攝取不足就會造成身體氣血虛弱,形成血虛體質。血虛體質的特點是麵色蒼白無華或萎黃,肌膚幹燥,唇色、指甲顏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多夢,肢端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女性還伴隨有月經顏色淡且量少的特點。血虛體質的人養生應當補血養血,因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統血,故心、肝、脾皆當補之。
血虛體質的人應當注意起居調攝,要謹防久視傷血,不可勞心過度。在飲食調養方麵,可常食補血養血的食物,如桑葚、桂圓、何首烏、黃精、熟地、黑木耳、菠菜、胡蘿卜、牛肝、烏雞、甲魚、海參等食物。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十全排骨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補血的菜肴還有很多,例如,涼拌菠菜含有較多對補血有益的鐵質,牛奶含有對補血有益的鈣質,動物肝髒的鐵質含量也很多,對於女性補血是很有幫助的。血是女性健康的根本,如果你本身就屬於血虛體質,那就要更加注意飲食的調理。
氣虛體質養生法
氣虛體質的特點是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怯,麵色蒼白,常自汗出,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胖苔白,脈虛弱,女子白帶清稀。氣虛體質的人養生應該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肺、腎皆當補之。
氣虛體質的人應該注重飲食調養,宜吃甘溫補氣的食物,粳米、糯米、小米等穀物都有養胃氣的功效。山藥、蓮子、大棗、黃豆、薏仁、胡蘿卜、香菇、雞肉、牛肉等食物也有補氣、健脾胃的功效。具有補氣功能的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白扁豆等,用這些中藥和具有補氣功能的食物做成藥膳,如黨參黃芪雞,常吃可以促使身體正氣的生長。
中年女性是較為常見的出現氣虛症狀的人群,平時多喝一些山藥粥、魚湯等補氣的食物,注意攝入各種優質蛋白,對補氣都大有好處。氣虛往往和血虛同時出現,因此在注重補血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是否為氣虛體質,氣血同補。
陰虛體質養生法
陰虛體質是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不當,久病不愈所致,多見於形體較瘦的人。表現症狀為:身體消瘦,臉色暗淡無光或潮紅,有時會有烘熱感;口舌容易幹燥、口渴時喜歡喝冷飲、四肢怕熱、易煩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幹、小便短少、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陰虛體質的進補關鍵在於補陰,陰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滋陰清熱、滋養肝腎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髒為要。此體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此種人形體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幹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在飲食調養方麵應滋陰潛陽,宜清淡,少吃肥膩厚味、燥烈之品。陰虛體質的人宜食味甘、性涼寒平的食物,如麥苗、醋、綠豆、豌豆、菠菜、竹筍、空心菜、冬瓜、蓮藕、百合、絲瓜、番茄、胡瓜、苦瓜、紫菜、梨、柚子、西瓜、白蘿卜、椰子、豆腐、豆漿、山東大白菜、茭白等。忌食大蒜、辣椒、胡椒、咖啡、榴蓮、荔枝、龍眼、櫻桃、核桃、紅豆、韭菜、大蒜、生薑等。
陽虛體質養生法
陽虛體質是指陽氣偏衰、機能減退、熱量不足、抗寒能力弱的生理特征。陽虛體質的人大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不當所致,較常見於體形白胖者。表現症狀為:臉色淡白無光,口淡不渴,體寒喜暖,四肢欠溫,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懶言,大便溏瀉,小便清長或短少,舌淡胖嫩苔淺,脈象沉細無力。
陽虛體質的進補關鍵在於補陽,陽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溫補脾腎以祛寒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本,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