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抗寒能力是要從秋天逐漸培養的。假如這個冬天你已經給孩子穿得太多,那麼還是等到明年吧,從明年秋天開始,慢慢給孩子加衣。在脫衣服的時候別讓孩子受涼,這樣才能盡量減少他感冒的次數。
父母還應該督促孩子,一定要改變膳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雜糧類的食物,魚、肉之類蛋白質的攝入一定要適量,油炸食品要少吃。
喂養孩子時,父母往往一相情願,給小孩吃這吃那,穿這穿那,卻獨獨忘了,孩子也是一個智能的生命體。應該順應孩子的自然習性,“三分饑和寒”,小兒自會平安長大。
很多家長怕孩子營養不夠,每天都喂給孩子很多高營養的食物,結果導致孩子脾胃損傷,從而成為眾多疾病的根源。所以,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接受”能力。
水是孩子最好的飲料
目前市場上的飲料可謂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飲料吸引著孩子,也讓父母挑花了眼。由於大多數的飲料都聲稱具有諸如保健、益智、營養等功能,於是許多家長不惜多花錢,也要讓孩子喝“有益健康”的東西。有時甚至用飲料取代水。那麼,讓孩子喝什麼好呢?正確的答案是水。
水是人體六大營養素之一,一個人可以數日不吃飯,但不可一日不喝水。水是人體重要的成分,占成人體重的60%,兒童則還要多些。水是保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的基礎,在保持人的體溫平衡和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等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體內如果缺少水,輕則易於疲勞,代謝障礙;重則出現代謝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人體缺水的信號是口渴,但是對孩子而言,就不能等到他感到渴時再讓他喝水。因為,孩子的玩心大,玩時常將口渴的信號放置腦後,等到玩累才想起喝水時,就晚了,容易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堆積。不利於孩子健康發育。特別是夏天,孩子出汗多,不及時補充水分,還可能出現中暑現象。中暑的孩子表現為體溫升高、神誌不清,有時還會出現四肢抽搐等情況。
那麼孩子究竟應該喝多少水呢?這要視年齡而定,並非越多越好。在新生兒期,喝水量要嚴格掌握,因為寶寶的腎髒發育尚未完善,一次20毫升即可。隨著月齡增長,喝水量也要相應增多。一般而言,喝母乳的孩子需水量相對少,而喝牛奶的孩子需水量就多一些。到了1歲,孩子活動量大了,需水量就更多了。此時,應該讓孩子每天至少喝3次水,每次在100~200毫升左右。天氣幹燥及夏天時還要相應增加。過了1歲,孩子每天的需水量就應在500毫升以上。
有些家長說,孩子不喜歡喝白開水怎麼辦?這是因為孩子常喝飲料以至於成為習慣,他們認為甜水好喝。但從健康角度講,白開水更適合孩子。
營養好了,孩子怎麼還貧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仍有很多孩子被醫生診斷為營養不良性貧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
1食物搭配不合理
(1)奶或奶製品吃得過多。孩子每日需鐵約6~12毫克,以供造血之需。奶或奶製品吃得過多,可使食欲降低,鐵的攝入勢必減少。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鐵作為造血原料,孩子怎能不貧血呢?
(2)常吃高熱量食品。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如常吃巧克力、奶油點心等一類高熱量食品,容易缺乏饑餓感。由於進食量過少,必需的營養素攝入就會減少。所以,常吃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會導致貧血。
(3)很少吃綠葉蔬菜。維生素C能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而很多父母沒注意給孩子搭配一定量的綠葉蔬菜,即使有蔬菜上桌,也不注意引導孩子多吃點,以致維生素C供應不足,從而影響了鐵的吸收。孩子缺乏維生素C時,體內葉酸和維生素B12可代替維生素C參與核酸代謝。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細胞核中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若經常讓葉酸和維生素B12代替維生素C參與核酸代謝,就容易造成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嚴重影響紅細胞核的成熟,從而引發大細胞貧血。
2營養素攝入不足
嬰幼兒身體發育較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較迫切,尤其是超重和身高增長較快的孩子對營養素的需求更多。如果不適當地予以補充,就容易引發營養性貧血。
可見,要想使孩子不引發營養性貧血,必須注意食物搭配、合理加工和烹調,如紫菜、海帶、蝦、芝麻、蘑菇、木耳、豆製品及豬肝等都含有豐富的鐵質,可以經常調換著吃。特別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孩子多吃點綠葉蔬菜,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各類營養素攝入平衡,孩子自然就不會引發營養不良性貧血了。
要增強孩子的體質,首推食粥
古代很多醫家養生,都首推吃粥。粥護脾胃,孩子脾嫩胃弱,尤要悉心愛護。如果父母擔心粥的營養不夠,可依據孩子體質,加入各類蔬菜切成的絲或末,調入少許食鹽,做成素菜粥,美味可口,也可先熬製骨頭湯、雞湯、魚湯等,然後取這些熬好的湯加入大米熬粥,粥成之時,加入適當調味品,把粥做得色、香、味俱全,勾起孩子的食欲,勝於一切補品。
有的孩子容易上火,可用白蓮子,大米一起熬粥,取米湯或者直接取粥給孩子吃,如果孩子喜歡吃甜食,可以在粥成後加入少許蜂蜜,既討孩子喜歡,療效也好。
孩子平常感冒了,可以用大米適量,切兩三片薑,放一兩棵小蔥,煮粥一碗,然後挑去粥裏的薑和蔥,趁溫熱時讓孩子吃下。由於薑、蔥較少,食用時並無辛辣之味,孩子容易接受,而它的療效也遠遠好於各類發汗藥物。這個方法,大人平常受寒感冒也同樣適用。
春天給孩子吃梨,仿佛給他萌發的生氣潑冷水
水果,在如今的宣傳中,是當做人體必備的營養品推薦的。隻是大家並不知道,在當下季節吃不當的水果,恰恰是不少疾病的病根。
梨,在秋天收獲,汁頗多,是消除人體燥熱的良藥。梨性沉降,秋天食用,有助人體肺氣下行,為冬天的收藏做準備。梨汁性涼,可直接入中醫的處方,作為藥材使用。
然而春天,梨花剛剛開放的季節,人體之氣正生機盎然,向外升發,此時食梨,仿佛給悄然萌發的人體生命之氣潑了一盆涼水。小孩子本身抵抗力就沒有大人強,如此不當的飲食,怎麼能受得了呢?
作為父母,不能輕易相信流行的健康觀點,凡事要細細觀察。其實許多疾病的根源就在於不當的飲食,作為父母,要先知先覺,多留心,這樣孩子的健康就多了一重保障。
孩子一定要少吃桂圓和蝦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覺得什麼食物對身體好就全給孩子吃,有的小孩個子瘦小,以為桂圓補血,就天天給他吃桂圓,孩子愛吃海鮮,就常常買蝦,也不去了解孩子該不該吃,吃的分量又是多少。
桂圓產於南方。南方多熱,七月,驕陽似火,桂圓在那時成熟,得火氣,也必然增加人體火氣,偶爾食用無妨,可天天吃它,體內必然火旺。《本草綱目》記載:“蝦,甘,溫,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