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營養來自最常見的食物4(1 / 3)

第二卷 營養來自最常見的食物4

第四章 肉禽蛋水產是健康的加油站

“無鴿不成宴,一鴿勝九雞”——鴿肉

鴿肉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對人的身體很有益處。在清代,它已作為珍貴食品、美味佳肴進了宮廷,素有“無鴿不成宴,一鴿勝九雞”之說。

鴿肉含有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富含氨基酸,是一種脂肪含量少的肉類。

鴿肉可強壯身體、開胃益氣、解毒滋陰,常被視為一種壯陽的食品。鴿肉補力十分平和,易被腸胃吸收,特別適合大病初愈的人食用,作為一種滋補佳品深受少年兒童、體弱老者、產後婦女、手術後患者的喜愛。它對老年人陽氣虛弱、老年性功能衰弱、兒童發育不良、氣血不足等的保健作用亦十分明顯。鴿肉還有解瘡毒之功效,對小兒麻疹、水痘、天花等有效。由於鴿肉的脂肪量少,也受到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青睞。

溫馨提示:

鴿肉營養豐富,若油炸後食用,會降低營養成分,長期食用還會引起機體癌變。凡是病死、毒死的鴿子都不要吃,兒童為避免消化不良,一次不宜食用過多。

“天上吃龍肉,地下吃驢肉”——驢肉

俗語說得好:“天上吃龍肉,地下吃驢肉。”這句話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於驢肉比牛肉更細嫩,味道更鮮美,曆來為我國北方人民所喜愛。因為它豐富的營養和鮮美的味道,現在被更多的食客所喜愛。

驢肉營養價值相當高,蛋白質含量比牛肉、豬肉都高,而脂肪含量比牛肉、豬肉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驢肉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能為體弱、病後調養的人提供良好的營養。

中醫認為,驢肉的功效一是補氣養血,用於氣血不足者的補益;二是養心安神,用於心虛所致心神不寧的調養。功效非凡的阿膠製品,就是用驢皮熬製而成的,具有很好的補血、護膚、養顏功效。

溫馨提示:

吃驢肉後不宜立即飲茶。驢肉也不可和金針菇一起吃,否則會引起心痛,嚴重時可能致命。驢肉不能和荊芥、豬肉同食,否則容易導致腹瀉。

“肉中驕子”——牛肉

牛肉是中國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牛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牛肉中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很多,營養價值頗高。

中醫認為,牛肉性溫,味甘,具有益筋骨、增體力、暖中補氣、補腎壯陽、健脾補胃、滋養禦寒之功效,主治筋骨不健、脾胃虛弱、水腫脹滿、腰膝乏力等症。

寒冬食牛肉有溫中暖胃的作用,實為冬季補益食療佳品。

牛肉的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比豬肉高一倍,且含脂肪、膽固醇低,維生素含量高,並含有人體所需的12種氨基酸,因此,牛肉很適宜肥胖者、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硬化和糖尿病人食用,是滋養強壯的補品。

溫馨提示:

宜食者:牛肉適宜營養不良、身體衰弱、久病體虛、畏寒怕冷、麵色萎黃及頭暈目眩之人食用;體力勞動者、運動員及體力消耗過大者,尤其適宜食用牛肉。

忌食者:患皮膚病者不宜食用,肝炎、腎炎等患者應慎食,外感時邪或內有積熱、痰火者、癰疽患者忌食。

“動物人參”——鵪鶉肉

鵪鶉,古代稱鶉鳥、宛鶉、奔鶉,鵪鶉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素有“動物人參”的美譽。

鵪鶉肉含有蛋白質、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鐵、鈣以及維生素、尼克酸等,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它的蛋白質含量遠遠高於其他肉類,膽固醇的含量很低,其維生素的含量比雞肉高1~3倍,而且易於消化吸收,適宜老、弱、病、產婦食用。

中醫認為,鵪鶉肉可“補五髒,益精血,溫腎助陽”。男子經常食鵪鶉肉可增強性功能,並增氣力、壯筋骨。

鵪鶉肉還可入藥。《本草綱目》中說“鵪鶉肉能補五髒、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鵪鶉肉和小豆、生薑煮食,止瀉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

鵪鶉肉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虛體弱、貧血萎黃、咳嗽哮喘、神經衰弱等,而且鵪鶉肉中含有卵磷脂,可生成溶血磷脂,具有抑製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防治動脈硬化。

溫馨提示:

挑選時要注意皮起皺、嘴堅硬的為老鵪鶉,品質較差;皮肉光滑、嘴柔軟的是嫩鵪鶉,品質較好。

“葷中之素”——兔肉

兔肉味美香濃,久食不膩,食後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消化率可達85%,這是其他肉類達不到的。

兔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其所含的蛋白質高達70%,比一般肉類都高,但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低於其他肉類,故有“葷中之素”的美稱。

兔肉含有蛋白質、脂肪、水分、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它還含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卵磷脂等。

常吃兔肉可強身健體,但不會增肥,是肥胖者理想的肉食品,女人食之,可保持身材苗條。

兔肉還具有抑製血小板黏聚的作用,能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有人將兔肉稱為“保健肉”。

常食兔肉還可增加細胞營養,防止有害物質沉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老人延年益壽。兔肉、兔肝、兔腦、兔骨、兔血皆可入藥。

兔肉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的作用,可治熱氣濕痹,能止渴健脾、涼血、解熱毒、利大腸;兔肝可瀉肝熱,能明目;兔腦可治凍瘡,催生滑胎;兔骨主治熱中,消渴;兔血可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催生易產。

溫馨提示:

宜食者:兔肉適宜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症、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及肥胖症等患者食用。

忌食者:脾胃虛寒及便溏腹瀉者忌食,有四肢厥冷等明顯陽虛症狀的女性也忌食。

“婦科聖藥”——烏雞

烏雞又稱泰和雞、武山雞,具有十大特征,如紫冠、纓頭、綠耳、胡須、毛腳、五爪、白絲毛等,以其烏皮、烏肉、烏骨而得名。它原產於中國江西省泰和縣,一向被視為“婦科聖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烏雞含有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烏雞的血清總蛋白和γ球蛋白含量均明顯高於普通雞。每100克烏雞肉中含氨基酸的量高於普通雞25倍,鐵元素比普通雞高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