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營養來自最常見的食物1
第一章 最養人的食物要數五穀雜糧
“代參湯”——粟米
粟米又叫小米,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因其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北方有在婦女生育後,用小米加紅糖調養身體的傳統。用粟米熬成的粥營養豐富,有“代參湯”的美稱。
現代醫學認為,粟米有防治消化不良、反胃、嘔吐、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複體力。中醫認為粟米性味甘鹹,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的功效。《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發芽的粟米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溫馨提示:
小米營養價值雖高,但產婦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營養。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混合食用,用小米煮粥時不宜太稀薄。
“粗糧中的保健佳品”——玉米
玉米,也叫玉蜀黍,又叫包穀或包米。在我國,有些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它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常食玉米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
玉米含有鈣、鎂、鋅、銅、錳、鈷、硒等礦物質,有較多人體極其需要的微量元素;又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亞油酸及維生素E的含量是大米的10倍。由此可見玉米營養之豐富。
玉米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泌尿係結石等病,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玉米中的穀胱甘肽,在硒的參與下生成穀胱甘肽氧化酶,能使化學致癌物質失去活性。玉米中含硒蛋白質的抗過氧化作用比維生素E要高出500倍,目前,硒元素已被國際公認是一種抗癌的微量元素。玉米中鎂的含量也很可觀,鎂元素同樣是一種保護人體免受癌症侵襲的重要物質。
玉米有長壽、美容的功效。玉米胚尖所含的營養物質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整神經係統功能,起到使皮膚細嫩光滑,抑製、延緩皺紋產生的作用。
玉米有調中開胃及降血脂的功效,玉米須有利尿降壓、止血止瀉、助消化的作用。
溫馨提示:
玉米中的尼克酸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物質結合在一起,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在煮玉米的時候有個小竅門——加點小蘇打就能使尼克酸釋放出來,被人體充分利用。
“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
薏米,又名薏仁、六穀米等。它的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它不僅作為佳饌,還被視為名貴中藥,在藥膳中應用廣泛,被列為宮廷膳食之一。
薏米還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潔細膩,可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經常食用薏米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
薏米既可煮飯,也可熬粥、做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
溫馨提示:
除治腹瀉用炒薏米外,其他均用生薏米入藥。
“神米”——黑米
黑米,亦稱黑貢米。西漢“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發現這種奇米後,把它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食後讚其為“神米”,從此被曆代皇帝所享用。黑米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比較高,被認為是稻米中的珍品,是近年國際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
《本草綱目》中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用它入藥,對頭昏、貧血、白發、眼疾等療效甚佳。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外部的皮層中含有花青素類色素,這種色素本身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國內外研究表明,米的顏色越深,則表皮色素的抗衰老效果越強,黑米色素的作用在各種顏色的米中是最強的。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是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有很好的作用。
溫馨提示:黑米的米粒外部有一層堅韌的種皮包裹,不易煮爛,因此,黑米應先浸泡一夜再煮。黑米粥若不煮爛,不僅大多數營養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後易引起急性腸胃炎。
“通便減肥良方”——燕麥
燕麥又稱蓧麥、油麥、玉麥,是由最早生長在亞洲的野生燕麥發展而來的。在早期,燕麥是作為藥材被利用的,而不是糧食作物,到了現代,燕麥的好處漸為人知,成了較受現代人歡迎的食物之一。在《時代》雜誌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麥位列第五。
燕麥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所含的蛋白質是大米的2倍多,比麵粉高出三至四個百分點,所含脂肪量是大米和麵粉的數倍;含碳水化合物比大米和麵粉低10%左右;含纖維素21%,灰分2%,是一種低糖、高蛋白質、高脂肪、高能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