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藥補不如食補3(1 / 3)

第一卷 藥補不如食補3

第三章 食物是最好的營養倉庫

營養來自每天的飲食

營養是維持生命的先決條件,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康複的重要條件。很多人關注“營養”,但不見得真正懂得“營養”。其實,營養的重要來源就是食物。食物是維持人體生命和保證健康的物質基礎,它能維持生命、保證生長發育、促進健康。人類從胎兒開始直至死亡都離不開食物和營養,人類體質的好壞與營養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關係。

讓我們先看看食物的功效:

食物供給我們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車跑動需要汽油,空調製冷需要電力一樣,人體也像一台機器,需要食物的營養來維持運轉,站、走、睡覺、讀書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牙齒、血液,它們的生長發育需要食物提供“建築原料”。各種組織需要不斷地更新和修補,也需要食物提供原料。

與此同時,食物還參與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堿平衡等一係列生理生化活動,保持機體正常運轉。人的一生,以70歲壽命計算,包括飲水在內,共計攝入接近60噸的食物。如此巨大的膳食庫足以改變人的健康走向。合理飲食,有益健康,可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好色”是獲取健康的明智之舉

科學研究發現,不同顏色的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和具有的功效有所不同,下麵我們就介紹七種不同顏色的食物的特殊功效,讓您在滿足口福的同時,也能從食物中得到最均衡的營養,從而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健康和長壽。

1黃色食物——維生素C的天然源泉

黃色食品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中的佳品,最宜患有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食用。黃色源於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二者功效廣泛而強大,在抗擊氧化、提高免疫力、維護皮膚健康等方麵更有協同作用。

玉米和黃豆是黃色食品的代表。玉米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等,可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成形和排出,防治便秘、腸炎和腸癌;還可調節血脂,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香蕉是很好的垃圾清理劑,能強化消化係統功能,同時還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2紅色食物——添加能量

紅色食物有助於減輕疲勞,並且有驅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擻,使人充滿力量。紅色源於番茄紅素、胡蘿卜素、鐵、部分氨基酸等。紅色食物對男性的前列腺炎有益。

紅豆、紅薯等是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可彌補大米、白麵中的營養缺失,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對主食中營養的利用率。

不過進食過量,會引起不安、心情煩躁,使人易怒,所以切記要適可而止。

3綠色食物——腸胃的天然“清道夫”

大部分的綠色食物都含有纖維素,能清理腸胃,防止便秘,降低直腸癌的發病率。另外,常吃綠色食物能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酸堿平衡的狀態,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癌症的發生。不僅如此,常吃綠色食品還可以舒緩精神壓力,並能預防偏頭疼等疾病。

4紫色食物——延年益壽

甘藍、茄子以及紫菜都是含碘豐富的食品。除此之外,紫色食品還是男人的最愛,例如洋蔥就是著名的壯陽食品。另外,紫色的葡萄更是為皮膚的養護和心髒的健康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葡萄中富含維生素B1、B2,能加速血液循環。

5藍色食物——穩定情緒

藍色的食物並不常見,除了藍莓及一些漿果類以外,一些白肉的淡水魚原來也屬於藍色的食物。雖說藍色的食物有鎮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會適得其反,因為冷靜過度會令人情緒低落。為避免失控,進食藍色食物時,可以放點橙色的食物,如用香橙之類伴碟。

6黑色食物——益脾補肝

黑色的食物都是滋陰的佳品。蘑菇中含有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和抗衰老的抗氧化物質——硒,它有助於加速血液循環,防止皺紋產生。另外,黑米中含有18種氨基酸,還含有鐵、錳、鈣等多種微量元素。而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含量極豐富,具有益脾補肝的作用。

7白色食物——蛋白質和鈣質的豐富源泉

通常說,白色食品如豆腐、奶酪等是鈣質豐富的食物,經常吃一些白色的食物能讓我們的骨骼更健康。同時,各種蛋類和牛奶製品還是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品,而我們常吃的白米則富含碳水化合物,它是飲食金字塔堅實根基的一部分,更是身體不可或缺的能量之一。

溫馨提示:

菜的顏色影響營養價值還反映在同類蔬菜的不同品種中,例如紅皮甘薯的營養價值高於白皮甘薯,黑木耳所含維生素高於白木耳,紅色胡蘿卜所含胡蘿卜素高於黃色胡蘿卜。另外,即使是同一株蔬菜,因不同部位的顏色深淺有別,其營養價值的差異也甚為懸殊,例如蔥的綠色部分所含維生素是蔥白部位的45倍,芹菜綠葉所含維生素C是莖白部位的4倍以上。

食物的“性”、“味”兩部曲

藥物有“四氣”、“五味”之分,食物同樣有“四氣”、“五味”的不同。一些人認為,凡是食物,你能吃,我當然也能吃,不存在什麼性味上的差異,那就錯了。

“性味”學說是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補藥、補品的性味與功能是在長期醫療保健實踐中逐步形成,並通過反複實踐,不斷充實、發展而日臻完善的。“性”、“味”就是“四氣”、“五味”,這是中醫藥的獨特理論。“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區別,又有聯係。

1四氣

所謂“四氣”,即指飲食具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另有不寒不熱、不溫不涼的飲食,屬於平性。

(1)寒涼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清熱、瀉火、消炎、解毒等作用,適用於夏季發熱、汗多口渴或平時體質偏熱的人,以及急性熱病、發炎、熱毒瘡瘍等。例如,西瓜能清熱祛暑、除煩解渴,有“天生白虎湯”之美稱;綠豆能清熱解毒,患瘡瘍熱毒者宜多選用之;其他如梨、甘蔗、蓮藕等,都有清熱、生津、解渴的作用。

(2)溫熱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溫振陽氣、驅散寒邪、驅蟲、止痛、抗菌等作用,適用於秋冬寒涼季節肢涼、怕冷,或體質偏寒的人,以及蟲積、脘腹冷痛等病症。例如,生薑、蔥白二味煎湯服之,能發散風寒,可治療風寒感冒;大蒜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對肺結核、腸結核、急慢性腸炎、痢疾等都有很好的補養作用;韭菜炒豬腎能治腎虛腰疼;當歸生薑羊肉湯能補血調經。

(3)平性的食物。大多能健脾、和胃,有調補作用,常用於脾胃不和、體力衰弱者。例如,黃豆、花生仁均富含油脂,煮食能潤腸通便,為慢性便秘者的最佳食補方法。

上述平性的食物,無偏盛之弊,應用很少禁忌。但寒涼與溫熱兩種性質的食物,因其作用恰好相反,不宜過多偏食。如舌紅、口幹的陰虛內熱之人,忌溫熱性的食物;舌淡苔白、肢涼怕冷的陽氣虛而偏寒的人,就應忌寒涼性的食物。講究飲食必須這樣考慮,如有違反,益增其偏,反而加重病情,為害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