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吃鹹鹽,少活十年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每日鈉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在我國,普遍存在著食鹽攝入過量的問題。研究數據表明,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平均為135克,有的高達17克。調查資料還表明,人的血壓與食鹽的攝入量成正相關。因此,平時的飲食中應注意控製鹽的攝入量。
(1)每人每餐食鹽不超過2克,同時避免攝入過多高鹽食物,如醬油、榨菜、鹹菜、黃醬等。
(2)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例如將青椒、番茄、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像番茄炒蛋,可起到互相協調的作用。
(3)利用蔥、薑、蒜等經油爆香後產生的油香味,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蔥油雞等。
(4)在烹調時,利用白醋、檸檬、蘋果、菠蘿、柳丁汁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添增食物的味道,如在煎烤食物上擠點檸檬汁。另外,醋有減少對鹽需求的作用,因此,吃水餃時,醬油碟裏隻加白醋,同樣的美味。
(5)烹調時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需求。
(6)采用高鉀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
4常吃泡飯不好
俗話說“湯泡飯,嚼不爛”。湯和飯混在一起吃,是個不好的習慣,時間久了,會使消化機能減退,引起胃痛。我們吃進的食物,首先要在口腔中進行初步消化處理。堅硬的牙齒將大塊食物切磨成細小粉末和顆粒,同時唾液腺不斷分泌唾液,與食物充分攪拌混合,唾液中的澱粉酶使澱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麥芽糖,便於胃腸進一步消化吸收。人吃固體食物時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量也就越多,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湯和飯混在一起吃,形成半流體狀,咀嚼需要的時間短,唾液分泌量亦少,食物在口腔中不等嚼爛,就同湯一起咽進胃裏去了。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受到刺激,胃和胰髒等產生的消化液就不多,並且還被湯衝淡,使吃進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胃病。所以,不要吃湯泡飯。
5大量飲酒使健康遠離
少量飲酒對身體無害,但過量就會損害身體健康。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可以提高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減少血栓產生。但飲酒過量會產生如下危害:
(1)損害肝髒。酒精要通過肝髒分解和處理,在分解過程中,有相當數量的酒精轉化為對人體有害的乙醛。這種物質會使肝細胞變性,纖維組織增生,嚴重損害肝髒功能,最終誘發中毒性肝炎和肝硬變。
(2)降低記憶力。經常酗酒會使腦神經不斷遭到破壞,從而使大腦容積逐漸縮小,影響大腦功能,使智力減退。
(3)經常大量飲酒,會引起酒精中毒,動脈硬化,誘發食道癌、胃癌等疾病。
(4)長期大量飲酒,會降低食欲,使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營養素供給不足,不利於維持各種組織器官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的協調,從而損害人體健康。
因此,就算適合飲酒的人,也要少飲。
6空腹喝茶,疾病上身
毫無疑問,喝茶有許多好處,可是如果喝茶的時間和方法不對,不僅不會促進健康,還會適得其反。有些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熱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堿成分,空腹喝茶,腹中無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所吸收的咖啡堿過多,會產生一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狀,出現心慌、尿頻等,時間長了,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
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空腹狀態吸收率高,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就會被大量吸收到血液裏,從而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症狀,這就是人們所謂的“醉茶”。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不飲空腹茶”之說。
7吃糖多,壞處多
糖是三大營養素之一,是人體熱能的重要來源。適時適量攝取糖分,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如果食用過量,就會傷害身體,甚至誘發疾病。
(1)吃糖過多導致齲齒的發生。吃糖過多給口腔細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條件,逐漸使牙表麵的釉質融化。又因糖是酸性食物,會腐蝕牙齒形成齲齒。
(2)吃糖多會引起多種維生素的缺乏或營養性疾病。大量吃糖後,血糖升高,可產生飽腹感,使食欲減退,影響消化和吸收,引起多種維生素的缺乏。一旦缺乏維生素B1,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厭食、嘔吐、消化不良,以及煩躁不安等神經係統症狀,嚴重時出現麵色蒼白、肌肉鬆弛、抵抗力下降等營養不良現象,還會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
(3)吃甜食過多,容易影響視力。吃糖過多,由於血糖增高,可對眼睛造成損害。糖是產酸食物,能中和體內的鈣、鉻等堿性元素。鈣和鉻是保持眼球彈性的材料之一,營養均衡時,體內的鈣、鉻元素亦處於平衡狀態,保持眼壓正常;鈣、鉻不足時,眼球壁彈性降低,不能保持正常眼壓,長時間緊張用眼即可使眼軸拉長,造成近視。另外,血糖增高會加速眼晶狀體變性,引起眼晶狀體和房水滲透壓的改變,使屈光度增加,導致近視。
8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家大魚大肉,往往忽略了青菜或者吃得比較少。在江蘇南京一帶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青菜屬於蔬菜中的綠葉類,色澤明亮,鮮嫩味美,是蔬菜中的首選。春季的青菜,味略淡而鮮,維生素含量豐富,含水量也特別高。夏秋季節的青菜味略苦,富含有去暑降溫作用的物質,具有降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等作用。冬季的青菜略帶甜味,這是由於冬天的青菜沒有強烈的陽光照射,因此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營養物質逐漸增多,含水量相對減少,澱粉類物質轉化成麥芽糖,所以味甜。
營養學家指出:成年人每天應吃500克以上的蔬菜,其中青菜應占總量的一半。青菜同油菜、小白菜、柿子椒等一樣,富含維生素C。牙周易出血、易患感冒的人,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所以應多吃青菜。青菜中的維生素C還能阻斷亞硝酸鹽合成致癌物亞硝胺。
多吃青菜還能減輕消化係統的負擔,對高血壓及失眠者有一定的鎮靜作用。青菜還含有能組織糖類轉化成脂肪的物質,這一功效對肥胖者有益。青菜還有潤腸效果,所以建議便秘的人多吃青菜。
青菜中富含鉀元素。鉀元素屬堿性,對胰髒和唾液腺有利。糖尿病患者最適合吃青菜,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胰髒已失去控製血糖量的功能,而胰髒的化學元素主要是鉀,所以含鉀豐富的青菜對糖尿病患者有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