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托項目載體 打造科研平台 著力聚攏人才(1 / 2)

依托項目載體 打造科研平台 著力聚攏人才

人才小高地

廣西文化及自然遺產保護與利用人才小高地於2010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近年來,小高地始終堅持以“出人才、見成效”為指導方針,在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機製方麵大膽探索,持續實施優惠政策鼓勵人才成長,積極搭建科研平台優化人才發展空間,創新項目載體聚攏和培養人才,全麵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確保小高地人才培養和聚攏功能發揮最佳效力。

一、製定優惠政策,多渠道多途徑培養人才,打造高學曆高素質人才隊伍

培養人才是小高地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各載體單位高度重視青年業務骨幹的培養培訓工作,下大力氣,加大力度,重點在3-5年內從內部培養和提升一批高學曆高層次人才。小高地先後出台《職工繼續教育培養實施辦法》《職工繼續教育培養實施辦法補充規定》《繼續教育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科研申報和獎勵實施辦法》等製度,重在對一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政策傾斜,保障其福利待遇水平,加大獎勵力度,鼓勵職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多出成果,提升學曆層次和專業水平。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有效施行和影響帶動下,載體單位職工熱情高,幹勁足,學習研究蔚然成風。目前,小高地已培養在讀博士7人,碩士研究生17人,一支知識結構豐富、年齡梯隊合理,以中青年骨幹為主,老中青結合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正在茁壯成長。

同時,多形式多渠道為人才培養創造機遇和條件。首先,選派業務骨幹赴國內外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中短期高級培訓班,堅持走出去、學經驗、多交流、促成長,提高青年人才專業技術水平。近年來,小高地承辦大型學術會議和專題培訓班6項,派員赴美國、德國、葡萄牙等地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議13項,赴北京、西安、成都等地參加專題培訓56項,共培訓142人次。其次,大力支持骨幹人才赴國外深造學習,拓寬學術視野,促進國際交流,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隊伍。載體單位莫誌東、艾蘭2名同誌先後入選美國國務院讚助的國際訪問者計劃,作為訪問學者赴美進行學習交流。載體單位王頠、陳運發同誌分別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和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學習深造。實踐表明,派遣人員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習交流訪問,不僅有利於加強對學術科研領域前沿動態的了解,而且是培養人才、提升素養的快捷高效途徑。

二、搭建科研平台,優化發展空間,營造人才隊伍建設良好環境

為加強人才培養力度,載體單位積極搭建科研學術平台,創造有利於科研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機遇,打造有助於人才成長的依托載體和外圍環境。

首先,與高校雙向培養,共建科研基地。小高地重視與高校交流合作,積極與高校聯合辦學,共建科研基地,培養高級人才。先後與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藝術學院聯合設立“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等專業碩士點。與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6所重點院校共建教學科研基地。加強與高校的共建合作,將為小高地人才在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和繼續教育方麵提供助力,為人才隊伍建設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