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司興亡,我的責任2(1 / 3)

第八章 公司興亡,我的責任2

用主人翁精神填補“責任空白”

“責任空白”隨時隨地都會出現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一個把自己視為企業主人的員工,當企業發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現了“責任空白”的時候,才能夠主動地填補責任上的缺失。

韓國某知名公司有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管理製度——一日領導製,即員工輪流當經理,全權管理公司大小事務。

這些輪流當的經理和真正的經理沒什麼本質區別,擁有一切處理公司事務的權力。他們擔任一日經理時,如果發現員工有不正確的地方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就必須詳細記錄在工作日記上,分發給所有員工收看,並讓大家發表意見。而公司其他的部門經理、主管等,在收到這一記錄文件後,必須根據批評、意見,隨時審核、查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記錄中所說的失誤。所以他們必須竭盡全力,才能在經理這個位置上表現得最好。

自從“一日領導”製在公司實行以後,公司員工的工作狀態大為改觀,公司的向心力極度增強,而且僅開展後的第一年就節約了近500萬美元的生產成本。

讓公司的所有員工都試著做一次老板,他們就會對“我是公司的主人,我應該做主人應該做的事情,承擔主人翁責任”這一意識有深刻體會。員工有了這種主人翁精神,當企業發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現了“責任空白”的時候,才能夠主動地填補責任上的空缺。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國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大慶油田。當時麵對物資和技術的匱乏,中國發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一個普通的鑽井工人——王進喜,在這場會戰中成了當時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事跡其實很簡單,麵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即使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尤其是在一次危急的油井井噴事件中,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人們譽為“鐵人”,當時並沒有明確的製度規定,發生井噴時該由誰承擔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更沒有任何具體的說明,在這種緊急狀況下,需要用人的身體在冰冷的泥漿中充當攪拌機的作用。

王進喜這種奮不顧身,不計個人得失的行為正是以極大的“主人翁精神”填補責任空白的生動例子。“責任空白”會隨時隨地地出現在企業管理中,我們無法采用麵麵俱到的製度規章,來解決責任空白的出現。這時候我們就應當主動發揮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行動來填補責任上的空白。

珍妮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普通職員,負責遞交文件、打掃環境衛生、清理垃圾等雜務。工作瑣碎且辛苦,不過她總是盡心盡力,沒有怨言。

珍妮連續五年上班全勤,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遲到早退,而且樂於助人,年年當選優秀員工。她自願放棄每兩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從未填報加班費。珍妮經過的公司角落,你不會看到不該亮的燈、滴水的龍頭,或是地上的紙屑。

珍妮還是公司環境的維護者。清理垃圾時她堅持實施垃圾分類,印壞的紙張或是一些背麵空白的廢紙,她都裁成小張分給同事做便條紙,其他廢紙隻要是可以回收的,就一一攤平後與廢紙箱一並捆綁賣掉,得到的錢捐給工會。

顯而易見,珍妮已經把企業視為自己的家了。她贏得了同事們由衷的敬佩,尤其當擁有高學位的員工抱怨工作不順時,看到她每天很認真地做事時,也就無話可說了。兩年後,珍妮靠著把自己當做企業“主人”或“合夥人”的責任感,在那些學士、碩士們的羨慕中被破格提升為總務主任,進入公司中層主管的行列。

珍妮的行為也是一個用主人翁精神填補“責任空白”的例子,在別人都在逛街,睡懶覺,在工作中出現“責任空白”的時候她並沒懈怠自己的責任,而是主動留下來工作,公司的工作因為珍妮的主動負責而順利開展,她自己也成就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那麼企業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責任缺失的現象了。

主動去做公司需要的事

企業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作為企業的一分子,你絕對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無論你在哪裏工作,無論你的老板是誰,你都應當學會運用個人的最佳判斷和努力,為了公司的成功把需要做的事做好,這也是作為一名員工的最高職責。

著名企業家奧·丹尼爾在他那篇著名的《員工的終極期望》中這樣寫道:“親愛的員工,我們之所以聘用你,是因為你能滿足我們一些緊迫的需求。如果沒有你也能順利滿足要求,我們就不必費這個勁了。但是,我們深信需要有一個擁有你那樣的技能和經驗的人,並且認為你正是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最佳人選。於是,我們給了你這個職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謝謝!

“在你任職期間,你會被要求做許多事情:一般性的職責,特別的任務,團隊和個人項目。你會有很多機會超越他人,顯示你的優秀,並向我們證明當初聘用你的決定是多麼明智。

“然而,有一項最重要的職責,或許你的上司永遠都會對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終牢牢地記在心裏。那就是企業對你的終極期望——永遠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別人要求你去做。”

這個被奧·丹尼爾稱為“終極期望”的理念蘊涵著這樣一個重要的前提:企業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作為企業的一分子,你絕對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無論你在哪裏工作,無論你的老板是誰,管理階層都期望你始終運用個人的最佳判斷和努力,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這也是作為一名員工的最高職責。

在《棋行天下》一書裏,董明珠就是一位主動去做公司發展需要的事的員工。她在安徽的時候,選擇了一件一般人不會去做的事情——討債。這個過程花費了她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苦心。在40多天的時間裏她一直咬緊牙關,拚到最後一刻。但是,聽到這件事情的人,在為之動容的同時,很多人難免生出疑竇:“堂堂大公司會在乎這幾十萬嗎?你為了公司花這麼大精力去自討苦吃,值得嗎?”但是,很顯然,正是因為她有了這段討債的艱難經曆,覺得討債之“苦”已經受夠了,才感覺到未來要做生意,必須選擇比較誠信的經銷商,所以後來才一步一個腳印,非常仔細地把一些誠信、踏實的經銷商引進來,用她的服務和熱忱幫他們做生意。由此她也才更加確信一點:唯有價值觀一致的廠商和經銷商湊在一起,以誠信為基礎,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這無疑成為她後來做經營決策的重要思想依據。另外,在挫折當中的很多思考和對意誌的磨煉,使得她自己學到了很多內行的東西。過後才發現,這段“令人難過”的經曆,正是曆練她成為一個營銷主管的很重要的基礎。

和董明珠不同,很多在職場中的人,隻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在工作中沒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他們隻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創造性地、自覺自願地工作。這樣缺乏責任感和主動性的員工,是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如果公司的員工隻做老板吩咐的事,老板沒交代就被動敷衍,糊弄自己的工作,那麼這樣的公司是不可能長久的,這樣的員工也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今天,對於許多領域的市場來說,激烈的競爭環境、越來越多的變數、緊張的商業節奏,都要求員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

拿你所在的公司和眾多的競爭者比較一下吧。你將發覺,從產品到服務,從技術水平到銷售渠道和營銷戰略,無不大同小異。

那麼,在眾多的經營要素中,是什麼決定了一家公司蒸蒸日上而另一家公司步履維艱呢?是人——在工作中有主見,勇於承擔責任,能夠主動去做公司需要的事的人。

有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於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於是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能的職業,隻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

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投入這個工作,因為這看起來實在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

這個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並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

一段時間以後,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們的口味,隻要客人光顧,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但贏得顧客的交口稱讚,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兩道菜,並且在別的服務員隻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卻能夠獨自招待幾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其才能,準備提拔她做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卻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幹,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她負責管理和員工培訓,並且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