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過程中的陣痛啊!

股東們開會討論後,最終還是決定按以上四個條件接受該公司1200萬元借款,除第三條增加相應的保密條款外,對第二條約定也明確將職業經理人購股排除在股權融資的範圍之外,對第四條補充了如果在清償前或清償後該公司投資了其他化妝品終端銷售商則自動喪失購買小米股權的優先權,並且,如果該公司獲得小米的股權超過5%,將不得再投資其他化妝品終端銷售商,否則必須退股。

小米隻考慮1200萬元借款,看似保守,但股東們的意圖也非常明顯,盡量在最快一年、最遲兩年內歸還借款。借款合同在2008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正式簽署,一周內款項到賬。政府的低息貸款也在4月份到賬。

2008年,小米化妝品連鎖店的擴張計劃如期進行。因全球金融風暴來襲,加上對未來市場狀況預期不明朗,小米在第四季度還是適當放緩了擴張步伐。2008年,小米在三級(縣級)城鎮新開了29家,分店,總店數達到51家(比原計劃多了6家),年銷售總收入139億元(比原來計劃低了1100萬元)。

專家點評

梁棅琦

(工商管理碩士,渠道與店銷專家)

擴張,意味著業務規模和範圍的擴大,對零售商來說往往涉及網點的增加,必然需要增量資本的支持。多數企業在擴張時的資金需求都是額外的,超過原有運營資本水平的,因此就須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融資。而融資一般又是以某些企業權益來換取資金的流入,這些權益可以是股權、產權、利息、專利、品牌、市場和渠道資源(包括市場區域、市場份額、市場信息,甚至市場政策和營銷方案,等等)。融資又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途徑和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利弊。

小米化妝品連鎖店選擇的政府專項低息貸款屬於間接融資,一般需要符合專項扶持的各種條件,可遇不可求。而另外選擇某供應商企業的有條件借款則屬於直接融資,如果隻是以賒銷商品的方式則非常簡單,但現在附加了前提條件的債轉股和優先權,這種融資則是比較複雜的,債權人也就具有股權投資人的角色。小米在選擇投資者和挑選被投資策略時,不僅要考慮融資成本、利益風險等是否可控和可以承受,還要考慮公司控製權被稀釋,以及商業信息披露的接受程度等,一處細節處理不慎,都可能留下經營管理的隱患,甚至為日後發展埋下地雷陣,又或者引狼入室造成內耗。當然,如果小米能如願以償地實現兩年內還本付息,則能有效降低融資成本,為自身發展打下堅實鋪墊。總而言之,不論是融投資者,當事企業在挑選合作對象時都要倍加謹慎,仔細衡量自己的風險和回報。

何偉俊

(副教授,化妝品經營專家)

我首先要讚歎的不是小米化妝品連鎖店,而是那家供應商公司的戰略眼光。那四個附加條件真是太絕了!即使小米化妝品連鎖店一年內清償了所有債務,債權人可獲得的利益就包括了產品銷售的利益、化妝品連鎖經營的操作方法和財務信息等商業機密、購買股權的優先權。值啊!雖然對這家公司的背景描述不多,但也可看到其有非常清晰的化妝品經營產業鏈發展的戰略規劃,並且肯定有精於資本運營的高手進行操盤。當然,我還要佩服小米股東們追求企業價值增長的膽識和勇氣,以及走向未來規範化經營和資本運營的決心。與故事中的董教授觀點相同,小米的經營管理團隊需要盡快補充一位懂得資本運營的財務總監。

我還要點評一下小米的職業經理人持股方案,該方案可能會令人咋看不屬於股權激勵,但其實實在在是股權激勵的一種,隻不過是選擇了股權激勵中的獨特方式:優先購買權。我個人覺得,一家公司給到職業經理人更高的年薪和股權優先購買權,然後讓職業經理人來決定是否擁有公司股權,比那種以低年薪和獎勵股權(職業經理人變成被動接受股權)的方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