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資金問題?融資是必經之路!
如何融資?是選擇負債還是選擇引進新股東?
融資的盤口多大?是由融資規模來決定擴張速度還是由擴張速度來決定融資規模?這個問題表麵上是個偽命題,但的確是擺在股東麵前令人頭疼的問題。
2008年初,小米化妝品連鎖店股東會議的主題仍然隻有兩個字:擴張!
公司常年顧問董先智教授照例列席了股東會議,他提出,照小米的發展態勢,的確需要提前做好資本運營的準備,以及實現財務稅收和連鎖經營管理的規範化。同時,2008年的擴張目標應以原三年計劃(總店數45家)做底線,以總店達60家為上限,否則將會超出自身資源能力和運營管控水平。據此,再考慮現有資金狀況和當年營收預期,估計融資額在1500-2000萬元之間。實際擴張速度則按融資額來決定。融資途徑則首選債權,次選股權。
會上,董教授提出了一個令股東們頗感新鮮的融資概念:可轉股債權。可轉股債權有三種:一種是由債權人和債務人預先約定,一種是到期後由債券人決定是否債轉股,一種是到期後由債務人決定是否債轉股,這需要在舉債過程中商議及在合同中明確相關規定。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尋找到這樣的債權人。
股東們一致認同董教授對融資和擴張的建議。
與此相關,股東們還將職業經理人持股的問題再次擺到了股東會議程,對此也基本達成一致:職業經理人持股不以無償轉讓股權的方式作為經營管理業績的獎勵,而以按股東權益非溢價方式的優先購買權入股。前提條件是,職業經理人必須是入職小米店6年的區域經理(或相當級別)以上的中層管理人員,或入職小米店4年的總監(或相當級別)以上的高層管理人員,符合條件的職業經理人可一次性或分次購入不高於1%的股權。該政策僅限於公司股票上市之前,並以職業經理人總持股不高於20%為限,轉讓給職業經理人的股權由股權高於5%的股東(包括未來的新股東)共同承擔。按此規定,實際上可以即時入股的職業經理人隻有子君,萌萌因中途曾跳槽離開小米須待2008年底才能獲得優先購買權。
股東會的第三個議題是:2008年,小米的連鎖擴張是否考慮做跨省試點?這個議題是股東雅婷提出來的,但其他兩個股東米蘭和劉曉則覺得這樣做太冒進,董教授也比較認同米蘭和劉曉的觀點。該議題因此暫時被擱置。
但2008年並非好年頭,年初的雪災重挫銷售。
向銀行貸款也遇到相當大的阻力。第一,貸款利息率高企;第二,銀行貸款大多流向房地產業和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第三,小米之前一直以店鋪租賃方式進行經營,幾乎沒有可抵押的固定資產,貸款更難。不過最後,因為小米近年的良性發展,加上小米在江城也算是小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再通過米蘭前夫的關係,小米才在江城申請到政府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的短期(一年期)低息貸款300萬元,但為此花費的公關費用則無法盡算了。
此時,廣東有一家大型化妝品品牌製造商公司(也是小米化妝品連鎖店的供貨商)看中了小米,願意借款1000-1500萬元。但該公司提出四個條件:一是按比其他代理商優惠的折扣,一年內,小米回購該公司旗下3個品牌與借款等額的產品;二是一年內歸還借款不計息,兩年內歸還則按15%計算年息(超過一年不足兩年按兩年計),如果小米兩年內未清償該債務前進行股權融資或超過兩年不歸還借款,則按股東權益非溢價債轉股(不計息);三是債務未結清期間,小米的經營狀況(包括財務報表)必須向該公司股東公開並接受該公司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四是小米在清償該債務後如果3年內進行股權融資,同等條件下該公司具有小米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這四個條件當中,以該公司3個品牌在小米往年的銷售狀況來看,達成第一個條件並非什麼大問題;小米正朝著規範化發展,如果附加一些保密條款,對第三個條件也比較容易接受;關鍵是第二條,本來先債權後股權的初衷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價值,獲得股權融資時的溢價利益,但該條款無疑增加了這樣做的機會風險成本,甚至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至於第四個條件,該公司很明顯要逐漸介入終端銷售渠道經營,即使其最終不能債轉股,亦可通過對小米經營狀況的了解而為其未來的渠道投資戰略做準備,隨時準備以投資方式成為化妝品終端銷售商的合作者或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