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的地方百貨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若是所有地方性百貨公司都開展網絡商城,那將會是什麼樣子?每一個省甚至每一個地級市都有地方性龍頭百貨公司,現在要到同一層麵上競爭,打破了區域限製,沒有了地方保護,完全憑借市場操作能力,那將會使一番什麼景象?
已經有了一些先行者,這兩年網絡渠道的興起讓一些傳統百貨公司已經有了強烈的危機感,麵對線下拓展無法突破區域化的魔咒,以及在百貨公司有限空間下無法獲取更多的新品牌增量銷售,這種危機感讓部分區域性百貨公司開始進軍電子商務。
典型的代表是杭州的銀泰百貨,在2010年底銀泰百貨高調成立銀泰網,宣布銀泰網投資過億,並以完全獨立的方式運作,這個獨立誇張到不用銀泰百貨任何一個員工,不用銀泰百貨任何一點地方,完全獨立租用辦公室,招聘新員工,建新倉庫,整個運營模式也和銀泰百貨的租賃式商業地產不同,直接通過采購經銷方式來運營。
相對於銀泰百貨過億的投資以及基本上完全獨立的B2C運作來說,處於大連的大商集團、山東的銀座集團、石家莊的北國百貨則是謀求合資布局電子商務,希望搶在淘寶商城、垂直和綜合B2C成為更加強大的全國性百貨公司之前,將自己的業務通過網絡拓展快速成為全國性的百貨集團。
當然,現在傳統百貨做電商並沒有成功,不過也是因為沒有成功所以大家都有機會,回到本節開頭的問題,全國性的百貨公司需要很多家嗎?從建立電商係統到建立品牌優勢,沒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五年後一旦第一批傳統百貨的電商成功了,洗牌地方性百貨的時間也就到來了。
或許,你仍堅持認為,線上是不可能取代線下的,是的,我也認為如此,地方性百貨永遠都有生存的空間,問題是你還能像現在這樣做地頭蛇嗎?你還能製定商業規則嗎?你還能左右與品牌商的談判嗎?在電子商務時代,有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倒掉的,也未必清楚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危險了,所以,你需要做好轉變,無論你是否參與做電子商務。
全國性百貨集團,是一個多麼讓人激情澎湃的商業帝國夢想,無數商業英雄夢寐以求,隻要有這種夢想,就一定有資本去驅動,所謂新舊商業模式的係統不兼容、人力不匹配、商業規則不相同等等,都是浮雲,你做不到,證明你沒有做全國性百貨集團的能力,不見得別人做不到,總會有人有這個能力。
傳統百貨的機會 中國不會隻有一個“淘寶商城”
中國的網絡百貨商城,絕對不會隻有淘寶商城一家,幾十萬家品牌企業不可能都在一個淘寶商城上搶飯碗,中高端品牌也不會與淘品牌在一個平台上搶食
上文說道,淘寶商城會讓區域百貨的談判優勢喪失,從而引發“兵敗如山倒”。但話說回來,做到幾百億的區域百貨當然也不是吃素的,豈會坐視地盤被蠶食而不組織自衛反擊?
傳統百貨的電商歧途
最近,參加了國內兩大百貨集團大連大商集團、石家莊北人集團的電商運作項目,發現傳統百貨做電商在商業模式上已經有好多走入了歧途。
傳統的零售模式一是百貨業的商業地產模式,也就是租賃模式;二是超市模式。電子商務則分為B2C、B282C、C2C等,新舊模式映射,B2C的模式相當於超市模式,典型代表有京東、當當;B282C則相當於商業地產模式,典型代表有淘寶商城、QQ商城。
鑒於淘寶和騰訊的影響力,很多百貨公司做電商的時候故意避開淘寶商城模式,同時,“B2C才是中國電商的未來”的論調也給了大家更好的借口。所以,杭州銀泰百貨的銀泰網、王府井百貨、天虹商場等,紛紛以京東、當當這些超市模式的商城為樣板,自建倉庫獨立營銷。百貨業賴以生存的租賃模式,到了線上卻直接改為超市模式來經營。
這種轉變必然帶來運營模式的調整,原來百貨公司強勢的招商團隊要被超市模式的B2C采購團隊取代,而商戶管理團隊則需要網站的運營團隊來提升商城的銷售和用戶體驗,並且在財力方麵原來百貨公司麵對商戶的結算和溝通方式也將被分隔成麵對供應商和終端用戶,這都使得目前百貨公司在開展電子商務項目時紛紛受阻,進展緩慢。
區域“淘寶商城”有出路嗎?
既然網上商超模式不被看好,傳統百貨的電商出路似乎又要回到自己擅長的商業地產模式了,但是,這個模式淘寶商城已經占據了,難道要跟淘寶商城對著幹?
記得在淘寶商城建立之初就有不少城市實踐所謂區域化的山寨淘寶,包括同城淘寶、區域淘寶、校園淘寶等,這些所謂的山寨淘寶商城為什麼最終沒有風聲水起呢?因為不被大資本看好,山寨淘寶難有作為,此外,這些創業型的山寨淘寶本身資金、人才和供應商資源實力也不足,這就導致山寨的區域化垂直化淘寶不成氣候。
但隨著傳統零售業對電子商務的不斷重視,垂直性的B282C開始陸續出現,比如深圳華強北集團投資的華強北在線商城和著名投資人薛蠻子投資的五百城3c電器網,還有百度戰略投資的以家居建材為主的齊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