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作者:莊帥

百貨地頭蛇 淘寶商城會讓你兵敗如山倒

沒錯,單從銷量對比上,傳統百貨公司至少可以再安穩十年,然而,格局的變化並不是單純數字的比較,百貨格局的變遷其實內潮湧動,關鍵是,你有沒有分清對手

誰能保證銷售百億或千億的百貨企業在目前的市場發展狀態下就可以高枕無憂?想一想前幾年風光一時無兩的鄭州亞細亞百貨是如何突然倒閉?再看看美國的電路城(Circuit City),這可是擁有上千家連鎖賣場的全美第二大電子產品零售商,不也在僅僅幾個月時間裏宣告破產,人去樓空。

零售行業的兵敗如山倒,似乎來得更快!

地方百貨的高忱無憂

近一個月來,接觸了兩大地方零售企業:

A是東三省最大的零售企業,2010年的銷售額突破800億,擁有超市、百貨等零售子公司,但是卻一直無法將自己的實體店開到北京,原因是遭遇到北京本土百貨公司的強大阻力!

而B企業則更像狙擊手,銷售額突破百億,許多區域外的競爭對手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後,紛紛被B企業——擊退,這麼多年了,愣是沒有一個打進去的,自己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實際上這是中國百貨業的現狀,長三角、東三省、珠三角均有著銷售過百億的百貨業巨頭,這些巨頭在20多年的發展中牢牢占據著各個城市最旺的商業網點,以商業地產的模式獲得非常高的收益,在這樣的收益下,這些區域性巨頭通過各種正當的和不正當的競爭方式鞏固自己的地盤,阻止其他區域的百貨巨頭進入,這就使得中國的百貨業到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家全國性集團。

全國百貨巨頭的猜想

這種局麵,可能就會因為電子商務的出現而根本改觀。目前最大的全國百貨公司是淘寶商城。

淘寶商城從一開始和百貨業的商業模式就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前期招商及後期運營管理商戶並抽取提成,這使得淘寶商城能夠非常容易地說服傳統商家加入其中,傳統百貨的商業規則無需變化就在網絡上得以延伸,於是,淘寶商城扮演了“全國百貨”公司的角色,慢慢開始蠶食傳統百貨公司的市場。

對於品牌商家來說,跟傳統百貨公司的合作向來沒有那麼歡樂,一方麵高額的租金和高額的扣點,一方麵還要承擔銷售款結算(百貨公司一般是統一收銀)和忍受一年一度的評估和百貨大樓內租賃位置的調整。

於是,直接人駐淘寶商城這樣的網絡平台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一年交納1萬元保證金,6000元技術服務費,承擔6%到3%的扣點。除了淘寶商城,你還可以選擇當當網、京東商城、凡客v+。

或許有的看官說了,這又怎麼樣呢?網絡銷量目前對傳統百貨的衝擊還微乎其微,而且傳統百貨的銷售額仍在上漲之中啊?沒錯,單從銷量對比上,傳統百貨公司至少可以再安穩十年,然而,格局的變化並不是單純數字的比較,百貨格局的變遷其實內潮湧動,關鍵是,你有沒有分清對手。

地方百貨的第一個對手未必是其他地方的百貨企業,因為每個地方的百貨企業都安居一方,地域限製始終是競爭的隔離帶,他們的第一個對手應該是他們的供應商,也就是租他們店鋪的品牌企業。

對品牌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幹掉百貨公司,而是占據主動權和重新製定商業規則。做個簡單的設想:如果某一知名傳統品牌在網絡上的銷售占比達到25%(所有網絡渠道),那麼傳統品牌就將在與傳統渠道的談判中將占據主動權,逼迫百貨公司改變當前旱澇保收的聯營模式。當然作為傳統品牌商家,如果仍然受製於傳統百貨或專賣店渠道,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被新渠道裏的新品牌所取代而不自知。

實際上,品牌商與百貨公司榮辱與共的現象是沒有的,百貨公司不行,品牌商就撤櫃,just so,從來如此。常年以來,品牌商受製於百貨公司,這口惡氣,他們隻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出。

第二個對手,就是淘寶商城、京東等電子商務公司。他們會讓百貨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一方麵,他們的成本效率多是優於百貨公司;其次,電子商務公司的終端攔截能力根本就在無形之中,因為他們攔截客流的環節就在消費者的鼠標上,而不是在百貨公司的櫃台前或者大馬路上,這會讓百貨公司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客流沒有下降而銷售額卻一直提升不起來。一方麵,可能看客越來越多,另一方麵,很有可能是品牌商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將收銀中心由百貨轉移到了自己的官方商城,這真是太要命了。

更重要的一點,電子商務讓品牌商擁有更多的消費者數據用於指導新品開發和促銷活動。而傳統百貨對於消費數據的掌握一直都很初級。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淘寶商城,來勢洶湧的垂直百貨類B2C和進軍百貨類的綜合性B2C也具備全國性百貨的優勢,隻是這些B2C們將調整成為超市的運營模式,要求品牌商家提供商品到其建立的倉庫,並試圖截取品牌商家的定價權。這可能會蘊藏衝突。

地方性百貨公司還有第三個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