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作者:段繼剛
經過多年發展,彩妝品類已被專營店重視起來,多數門店的彩妝品牌都不止一兩個,但做彩妝真賺錢嗎?相信很多老板都會搖頭,因為較之於護膚品而言,彩妝操作繁瑣量又小,一不小心還壓庫存,一年下來賺不到什麼錢。
筆者也遇到不少經營彩妝很成功的店家,兩者做個對比,不難得出,除了經營中的技巧之外,大多數是因為選擇的不同而造成的。“選擇大於努力”,一定程度上應該是真理。
選擇品牌失誤
選擇品牌失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價格缺陷型 即定價不合理,價格體係的構架不合理,高低價格的搭配不均,或產品價格斷檔,這都是價格缺陷的表現。
定位缺陷性 定位模糊,沒有突出特色,不知道賣給什麼樣的消費者,不清楚在怎樣的渠道賣。或者產品適銷不對路,不好賣的貨一大堆,造成積壓,好賣的貨很少,色號單一;抑或技術落後,產品更新慢,陳舊過時等。彩妝是最怕陳舊過時的,彩妝產品跟服裝一樣的道理,女性的顧客首先要看的是款式,否則連了解的興趣都沒有,更不用說購買了。
品質缺陷型 包材出問題,如斷裂、滲出,產品問題如褪色、睫毛膏幹、口紅易斷等,這樣沒有回頭客,口碑差,很難賣好。
產能缺陷 有些品牌經常斷貨,特別是賣得比較好的產品,銷售旺季一斷貨就是幾個月甚至大半年,嚴重影響銷售,這背後就是品牌的生產與銷售脫節或者沒有研發和生產的問題,沒有足夠的產能支撐市場銷售,這樣的硬實力不具備,合作起來很受限製。
門店老板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沒有去了解這些問題,就很容易出現失誤。有的企業很大也很有實力,但是在彩妝方麵不專業,做出來的彩妝品牌也一樣不行,很多護膚的生產廠家做不好彩妝就是這個道理。這樣說來,即使你的門店賣得再好,選擇的品牌不行,最終廠家放棄了或者是倒閉了,門店往往也跟著白辛苦一場,是賺不到錢的。
選擇廠家失誤
有些彩妝品牌則可能在產品品質和形象等方麵還不錯,但所屬廠家卻存在各種缺陷,仍然會導致不良後果。這樣的廠家有這幾種類型:
唯利是圖型 誰給錢就給誰代理,一年換好幾個代理商。專營店主剛進了貨,再去找代理商,代理商說:對不起,廠家不讓我做了,不能給你調換和培訓,你找新代理商去吧。新代理商說:對不起,你的貨不是從我這裏拿的,我也管不了。最終變成了門店自己處理庫存,彩妝的庫存是最難處理的,因為越是拖得久,產品越過時,也就越難賣。保本就不錯了,談何賺錢?
不管不問型 不能及時的做市場服務,如產品的調換、人員的培訓、促銷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能保證產品能夠及時的調換,加之門店初期進貨不了解產品品類銷售情況的時候,是最容易造成積壓的。
急功近利型 拿品牌的未來去做賭注,也許每年隻做千萬的銷售額,卻也要搞得轟轟烈烈:上央視、做衛視、開大會、大張旗鼓做路演。反正護膚品怎麼折騰,彩妝也都跟著上。這些可都是需要大把燒錢的,就那點銷量,費用根本出不來,等資金鏈一斷,幾乎筋脈也就斷了。為了短期回款搞旅遊抽獎等刺激,降低門檻,跑馬圈地,圖便宜的往往是小店,成活率不高,網點多了不一定賺錢多,賠本賺吆喝的事,廠家一般維持不了多少時日。政策一收緊,市場馬上就停止了,可以說有很多的廠家都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沒有長遠的戰略,急功近利是走不遠的,門店也最終跟著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