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作者:魏菊華

變革難免引起陣痛,破繭成蝶顯然才是自然堂更為看重的

作為本土化妝品牌的領先者,自然堂在百貨渠道做出的每一個新舉動,總能生出些其他的故事來。今年也不例外。

百貨渠道:代理變直營

2001年,對於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來說,是百貨夢的起點。是年,當鄭春影準備把自然堂打進百貨商場大幹一場時,沒有一家百貨願意給這個“新兵”機會。吃了閉門羹的鄭春影轉而與專營店渠道深交。憑借之前在專業線積累的資源與經驗,自然堂通過係列營銷創新及精耕細作,一舉坐上專營店終端護膚品牌的頭把交椅。

2005年,自忖已經做足鋪墊的自然堂宣布進入百貨渠道。但彼時,自然堂的重心還在專營店渠道,因此未能獲得主流百貨渠道的廣泛認同。之後,自然堂將重心逐漸向百貨渠道轉移,通過改進專櫃形象及重金聘請形象代言人等多重努力,自然堂的品牌形象獲得大幅提升。

2008年,自然堂舉辦一線品牌戰略發布會,宴請各大百貨公司采購經理,深入闡述品牌發展戰略。隨後,自然堂順利進駐部分省市的A類商場。而也正是在這一年,自然堂因為商超與專營店雙渠道並行,引發了兩大渠道間的衝突。專營店主對自然堂的聲討,令其一時間陷入尷尬的輿論境地。

變革難免引起陣痛,破繭成蝶顯然才是自然堂更為看重的。

此時的鄭春影也認識到:“本土品牌與外資品牌真正的戰場在百貨商場和KA大賣場,而不隻是專營店”。這一意識貫穿了此後自然堂的發展路徑。外界意識到,自然堂進軍百貨渠道的決心已定,即使在落地實踐的過程中荊棘密布。

截止今年7月,自然堂在全國成功進駐1170家百貨商場。不久前,自然堂迎來品牌創立十周年,鄭春影向外界表示,伽藍將加大對自然堂百貨渠道的投入,持續提升品牌實力,直至將其打造成世界級品牌。

而就在外界以為自然堂會在百貨渠道平穩推進之時,自然堂又悄悄開始尋求新突破。就在近期,業界曝出消息,自然堂開始效仿部分外資品牌在百貨渠道的操作模式,宣布其18個地區的銷售部門全麵接管原來由代理商直接負責的百貨專櫃。與此同時,相關B艚理工作也一並被接手。

據自然堂一代理商向《化妝品觀察》透露,像他們這樣的一批代理商現在已基本“淪為”自然堂的物流服務商,毛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一時間,輿論四起,部分代理商甚至開始“鬧情緒”。

大家怎麼想,自然堂怎麼想

百貨作為主流渠道,無論是從品牌形象還是產品銷量方麵,都有著其他渠道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幾乎不需要做太多考慮,在中國,化妝品牌要想做大做強,站穩百貨渠道是品牌發展的必然路徑。

但與以往外資品牌在百貨渠道占絕對領導地位,本土品牌難成氣候的形勢相比,現如今,局麵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伽藍集團副總裁張昊向《化妝品觀察》描述,在百貨渠道,本土和外資品牌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特別是在京滬等一線市場,對比部分外資品牌,自然堂一些百貨專櫃已經顯露出微弱優勢。

不過,在外資品牌仍占優勢,更多本土品牌又奮起直追的百貨渠道,自然堂能時刻感受到危機。也因此,自然堂才又開啟由代理商模式轉為直營模式的探索。

“由於代理商對百貨渠道的不熟悉,導致近年來自然堂在百貨渠道沒有取得想象中的好成績。”一位不願具名的代理商如是說。不得不承認,自然堂的代理商大多隻諳熟於專營店渠道,對百貨渠道的運作模式和操作技巧則談不上有多少經驗。自然堂最初宣布進軍百貨渠道時,很多代理商其實是被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去做。現在,自然堂決定收回百貨自營權,對某些代理商而言未嚐不是件好事兒。但是對於一些剛摸到門路嚐到甜頭的代理商來說,此舉則無異於橫刀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