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口頭表達與演講2(3 / 3)

1“三”是個能增強說服力的數字

人們對於“三”這個數字有著奇特的心理感應,因為它有說服力!

某些地方的人們喜歡以“數到三”來迫使別人服從他們的意誌,他們覺得“一”過於倉促,“二”不夠顯示他們還有仁慈之心,隻有“三”才使人感到穩妥。

很多講話具有強烈說服力的人,不知不覺中都利用了這種心理。無論談什麼問題,你隻要把內容緊緊扣在“三”這個數字上,“關於那個問題,可以有三種解釋”、“問題有三個”等等。人們對這些語言的評價是:思路清晰,容易理解,易於接受。

2使用肯定語氣表達無把握之事

或許你不止一次地把口袋裏的錢送到街頭占卜師的口袋裏,一臉滿足的誠意。這些金口鐵嘴之類的先生常常用各種模棱兩可的言辭來解釋人們的命運,但他在每段的尾句都表達極肯定的意思。他們永遠都不會說“你也許會這樣”,因為這樣隻會使他的鈔票一天天減少。他們總是斷言“一定會這樣”。正是利用了這種肯定形式尾句的心理暗示效果,才使得他們財源廣進。這種暗示效果當然也可以用在演講中,你會發現它對你很有用。

3為使你的話具有說服力,請適量運用諺語和名言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感覺暗示”,用以解釋某種專家和社會藝人所說的話易於被人認可的現象。為了使自己的話語具有說服力,可以利用這種暗示,引用一些名言、諺語來輔助自己的見解。由於人們深信這些名言和諺語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往往輕易地就被說服了。但切忌過多引用,否則會有鸚鵡學舌之感。

4應強調自己的見解

許多人在演講時,常常運用過多的名人名言,這會使人感到他缺乏見解。

5使用帶尾數的數據能提高你的可信度

如果合乎情理的話,在演說中經常引用一些你記住的帶尾數的數據,會使對方覺得你精於某專業而產生強烈的信賴感。

這種“尾數效果”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它會使別人對你產生信賴感。

6不要用連珠炮一般的語勢

情緒激動的演講者常常把打動人心的希望寄托在連珠炮一般的語勢上,他們如一串點燃的鞭炮瘋狂地響個不停,這種熱烈的場麵或許會激動人心,但他們所說的內容不會給聽眾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一般來說,流暢而平靜的語言更能打動人心。

7幽默的語言

你所麵對的人群並不缺乏幽默感,無須用一些平淡無味的語言來取得他們的同感。幽默的語言往往使演講富有活力而魅力十足,丘吉爾在這方麵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我們不如引用他最沉痛的一次演說中所講過的話來說明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丘吉爾被趕下了台,他在離職演說中講到:“非常感謝這些恩將仇報的人民對我的愛戴,我竭盡全力為他們付出我的一切時,他們終於如願以償,而我卻沒有。”這位戰功顯赫的功臣沒有被選上首相,但被選人世界十大傑出演說家之列。

善待聽眾的反應

聽眾的反應是衡量演說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不同的演說產生的效果也各不一樣。麵對不同聽眾的不同反應,我們應當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1演說中善意的反應

在群眾麵前講話,很容易會碰到各種反應,何況,各種不同性質的聚會,氣氛也不會相同,例如競選演說會,股東大會,學術研討會和各種發表會。在年輕人和熟悉的團體裏,很容易出現合作的反應,這樣會有助於會場的良好氣氛。有一些較為嚴肅的會場裏,聽眾的好惡較不易表現出來,即使心裏不喜歡聽,也不會表現出抗拒的態度。

某公司為了選舉部門經理而舉行演說會,他們雖然是保守的公司,但年輕又拚勁十足的年輕人都跳上講台展示自己的實力。他們在講話的時候,也發生不同的反應。“是的,就是這樣”,“對啊,你說得沒錯”,“我有同感”,很明顯的,這些均是善意的反應,這樣會增加會場的熱鬧,對整個氣氛的形成也有良好的助益。

但是,也有支持別人的聽眾在台上高喊: “胡說八道”,“滾下來”,“別再把我們當傻子”。

即使聽眾反應不一,可是台上的演說者卻不把聽眾的反應放在心裏,照講不誤,善意的支持者逐漸興奮起來,於是聽眾之間開始爭吵了。“喂,安靜一點,吵死人了!”“你們安靜地聽嘛。”結果,當天支持候選人的聽眾比較多,善意反應呈現壓倒性的力量,聲勢浩大。那些惡意反應的人,在聽眾的非難之下,反而默不做聲,呈現一副悻悻然的臉。

善意的反應深受演說者的歡迎,因為他們會自動圍成圓圈,增進會場的氣氛,在意識上就是“支持弱者”的典型。

2演說中的惡意反應

一般人所說的聽眾反應,大體上是指惡意反應而言。原則上,我們不能把此類反應看在眼裏。隻有笨拙的演說者才會被聽眾的反應所左右,他們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左右為難,結果沒有達成目的,就灰頭土臉地走下講台。

有時候,演說即使在惡意反應的聲勢控製之下,如果暫時不去理它,聽眾的善意反應會將它製止下去,改善會場的氣氛。

某次商務演說,A君與B君同時角逐優勝者寶座。A君自忖不如B君,於是暗中破壞B君的麥克風,並唆使數名無業人員,混入聽眾群中,製造混亂場麵。輪到B君上台時,果然下麵一陣騷動喧嘩,B君因麥克風無法使用,台下一片鼓噪,一時慌亂不已。不久,恢複鎮定後,會場傳來美妙清晰的聲音,原來B君以實力證明自己毋須麥克風,也能讓聲音傳到大家耳中。這樣,引起了大多數觀眾佩服,紛紛將騷動者趕出場外,結果B君果然獲得優勝獎。

如果惡意的反應太強,會場一定會亂七八糟,在這種情況之下,有幾種方法可以對付:

(1)壓製:大方鎮定地回答對方,使他們無言以對而安靜下來。

(2)以牙還牙:“如果覺得我說得不好,你可以上來替我講講看,請你們上來呀!”這時候,心懷惡意的聽眾一定不敢再吭聲。

總之,自己站在講台上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要為惡意的噓聲所動搖,同時要準確判斷當時的情況,根據反應的對象和內容,而采取適當的處理方法。

3演說中聽眾沒反應怎麼辦

有時你站在台上賣力地講了半天,台下毫無任何反應,聽眾隻是怔怔地看著你,或者打瞌睡,你無法從他們眼神中看出他們對演說內容是否感興趣。此時如何炒熱場麵,不致使冷場僵持下去是演說者必須做的事。

有些演說者照本宣科地念演說稿,聲調缺乏抑揚頓挫,令人昏昏入睡;有些情況下不是演說者的錯,例如沒有演說台,使演說者全身暴露在聽眾之前,時間一久,講的人也會疲累,同時耿耿於懷自己扣子沒係好或鞋子有灰塵,讓聽眾看見了,將注意力轉到身體上去。

所以,關於如何維持熱烈的演說氣氛這個問題,就是要從頭到尾吸引聽眾的情緒。誠然,要使聽眾專心聽講並非易事,但若能克服這一點,將是何等美妙的事。

雖然演說者要具備充分的知識,但要接受這一套內容的對象卻是另一個人。所以,如何使對方能側耳傾聽,這是一個大前提。

其次,要決定主題,如果主題不能滿足聽眾的需要,即使選擇適當的內容,也會失去意義的。

第三要注意內容的結構,為了要讓聽眾了解主題,則得舉出適當的例子來說服。隻要例子很生動或者適合聽眾的口味,定能抓住聽眾的心理。

之後,要設計一個有趣的緒論,曾有一位商界高手到一群推銷員中間演說的時候,每次時間一到就登上講台,聽眾在台下鬧哄哄的,這位商界高手一言不發地高舉右掌,擺出一個姿勢,聽眾目睹此舉,無不懷疑演說者要耍什麼花樣,於是,大家立刻安靜下來,全場靜悄悄地把視線集中在他的掌心上,這時候,他才開始安靜地說話:“各位,我這隻手曾送出過數以百萬的保單,接到過豐厚的紅利……所謂推銷這種玩意兒……”接著,就慢慢地引發聽眾的興趣了。

此外,若能活用一些道具,例如現代化的傳媒手段,不但訴諸耳朵,同時訴諸眼睛,這樣能加強商務演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