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口頭表達與演講2(2 / 3)

“有辦法!辦法就出在陝甘寧邊區!辦法就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後抗日根據地!辦法就出在中國人的身上!辦法就出在真正抗日的黨派和軍隊中間!就出在中國共產黨,尤其是在我們的毛澤東同誌心中!”

這是周恩來同誌在延安一次會上發表的演講中的片斷。從全篇演講來看,這段文字顯然是高潮所在。這裏用了五個相同排比句:“……辦法就出在……”這五個排比句或由近及遠、由小及大,或由此及彼、由次及主,好似管弦齊奏,把演講推向高潮。

2運用反問

與設問不同,反問是問而不答,是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這種句式感情色彩濃重,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而同樣有助於構築演講高潮,特別是在說理性、論辯性和鼓動性很強的演講中,其作用顯得尤為突出。請看:

“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

這是亨利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議會上演講結尾中的一組反問句。全篇演講就像跌宕起伏的海浪;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而且處理高潮的語言修辭手段各不相同。這一連串反問句,使演講顯得更加軒昂激越,文氣也隨之大振,充分顯示了反問所特有的鼓動力量。緊接著,亨利用呼籲式的口吻結束了演講:“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在這場鬥爭中,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演講至此,演講者的思想、意誌、信念和感情都達到了最高潮,猶如空穀回音,三日不絕,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運用設問

設問就是自問自答。它之所以被廣泛用於演講,是因為它能夠調節演講時的氣氛,喚起聽眾聽講的興趣和熱情,達到提醒和強調的目的,激發聽眾共同思考問題,從而使演講者牢牢掌握住演講的主動權。

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段演講:

“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我們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人類黑暗悲慘的罪惡史上所從未有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鬥,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無論多麼可怕,也要贏得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贏得勝利……”

這是丘吉爾著名的《出任首相後的首次演講》中的最後一段。該演講的前部分主要報告新政府組閣的情況,後部分則是闡明新政府的態度和政策。通讀全篇演講不難看出,通過步步上升和層層推進,演講者的思想表達越來越鮮明、深刻和完整,其感情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到了結尾部分,演講者巧妙地運用兩個設問句,全盤托出了自己的觀點主張,酣暢淋漓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情緒,使演講達到了最高潮。

邊演邊講效果好

一般情況下,演講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針對性

對於會議上的演講是社會上通常進行的一種活動,是用於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是為了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和聽眾交流,以此來打動聽眾,“征服”群眾,要做到這樣的效果,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首先就是演講者提出的問題就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辯也要具有雄辯的邏輯和力量,要能夠讓聽眾愉快地接受並且能夠從中得到益處,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及目的,

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社會層次,而“公眾場合”所開展的會議也有不同的類型,像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在演講的時候要做到根據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對象,為聽眾們設計更合適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

演講的本質主要是在於“講”,但是卻以“演”為輔。由於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

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是進行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趣,那麼,演講的要求就是要“上口入耳”。好的演講稿對一個演講者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對於聽演講的人來說應該是好聽的。

所以,做演講時要提前精心地寫一份演講稿,當你在進行演講的時候要通過多次的試講或者進行默念。

第三,鼓動性

演講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個好的演講者就應該具有一種能夠激發聽眾情緒、贏得聽眾好感的能力。

鑒於此,一個演講者要想讓自己的演講成功,首先要求演講者思想內容豐富、深刻,見解精辟,還要做到有獨到之處,比如加入豐富的手勢和表情,構成一種邊演邊講的效果。這樣更能夠令人深思,有更大的感染力。

演講的要訣

在會場上演講,有兩個基本的要訣,一個是自信與勇氣,一個是在眾人麵前從容清晰的思維能力,關於這兩個要訣,並不如一般所想像的那樣困難,因為這些條件並不是先天的賦予,就像踢球運動一樣的能力,任何人都具有著這種能力才幹,隻要他有那欲望。那麼是否有一個理由,就是說當你直立在眾人的麵前之時,便不能像你坐著時那樣思維呢?當然,你知道並無此事。事實上,你應當在麵對著眾人時更能思維敏捷。他們的在場,理應鼓舞提高你。一群聽眾的在場正能夠刺激你產生靈感,促使你腦子更清楚銳敏地思考。在這個時候意見、事實、理想似乎為你以前所未有,皆出現於腦海,使你不得不逐一表達出來。

著名學者賀霸特先生有一段名言,說得很好,值得我們牢記,如果一般人在平日都能照這段話去做,那他的生活,定將愉快而順利得許多了——當你出門時,請把下頷收進,頭額抬高,肺部吸滿空氣;碰著朋友,含笑向他打個招呼;和人家握手時要精神飽滿,不要怕被人誤解,不要浪費一分鍾的光陰去想你的仇人,做事必須打定主意,不要常常改變方向,一直向著你的目標前進。把你的心,完全放在你所希望的光明而偉大的事情上。如果你照這樣去做,日子一久你自然會知道,你已經在無意之中抓住了完成願望的機會了,正像珊瑚蟲一樣,從急湍的潮水當中,吸取了它所需要的物質。你的心中必須有一個模範人物,使你做事有了楷模,這樣一來,你的思想,就會不覺地跟著漸漸改善,成為你所崇拜的人物。思想是最有力量的,你必須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況——勇敢,坦白,愉快地去用你的腦子。一切事情,都是從欲望中來的,你有虔誠的祈求,就可得到滿意的答複。

很多大演講家,他們最初在會場上演講時,都曾被難解的不自在的及懼怕的心情所苦,後來經過苦練與學習才把這種痛苦的心情減除了。美國大演講家詹寧斯,他自己曾經承認在他第一次嚐試時,兩個膝蓋顫抖得碰在一起;美國幽默天才文人馬克吐溫說他第一次在會場上演講時,覺得滿嘴像塞滿了棉花,脈搏跳得像在百米衝刺。葛萊特將軍占領了維克斯保土,完成了世界軍隊最大的勝利,當他試著對大眾演講的時候,他自認感覺著像是得了脊髓病。英國大政治家路易喬治自己說過,第一次試著公開在會場上演說時,直陷於苦楚之境。他的舌頭抵在嘴的上鄂,而且一開始他竟不能說出一個字。還有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演說家,他們第一次在會場上演講都是失敗的,這跟演員們第,一次登台表演有同樣的情形。

林肯夥伴胡思登曾說過,林肯開始在會場上演說時,也有一種畏懼、惶恐、忙亂,不久他獲得了鎮靜、熱忱與真摯,於是他的真正口才便開始了。羅斯福說: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病並不是膽小,乃是一種過度的神經刺激。一個人初次站在許多聽眾的麵前講話,正像突然地見到一隻牡鹿,或是首次走上戰場。這種人他所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冷靜的頭腦。這是可以從練習上得來的,他必須要用習慣和反複的練習來克服他自己,使他的腦子,可以完全受他的統治。如果他是具有適當的才能,那麼,他多一次的練習,便能增強一份能力。所以,練習必須要有恒,不可推辭懈怠,如此便可以消除對聽眾的恐懼心理了。

有效演講的技巧

有效演講有很多技巧,多湖輝博士在《論表現》中提示了演講成功的幾項技巧可以當作很多人成功演講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