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戰將的暮年生活(1)(1 / 3)

重任首相

盡管已經年過七旬,但丘吉爾的政治雄心依然未泯。1949年春,一場新的大選即將到來,丘吉爾又帶領保守黨投人到激烈的競選活動中,丘吉爾的主要目標是恢複自己和自己政黨的政權,“改變1945年選民們對他的判決”。

離開首相職位後,丘吉爾在戰爭後期變得衰弱的身體明顯地好轉了。現在他精力充沛、勇氣十足。他決定再次參加大選,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想對工黨政府報複。他告訴莫蘭醫生:“不久以前,我想退休,並且體麵地死去,但現在我想留下來,把他們趕出去

1945年保守黨選舉失敗後,丘吉爾在以後的幾年中也考慮改進保守黨的組織和方針政策問題,決心從整頓、壯大黨組織和提出建設性競選綱領兩方麵加強實力。丘吉爾任命原糧食大臣伍爾頓主管黨務,事實證明,丘吉爾的這個任命很有遠見。伍爾頓的工作非常有成效。1946~1947年新黨員增加了22.6萬名;限製黨員向選區黨組織捐款數額,使捐款者不能掌握本選區提名議員候選人的權利,這就擴大了保守黨的群眾基礎,增加了活力。丘吉爾又任命原教育大臣巴特勒為黨的研究部主任,巴特勒製定了《工業憲章》等一係列文件,接受了英格蘭銀行和煤炭工業國有化的主張。與此同時,工黨政府在恢複戰後經濟和實行社會保險方麵雖有建樹但沒有實現競選時許下的某些諾言,新的工黨競選綱領已不提重要工業部門進一步國有化的主張。丘吉爾了解人民希望和平,希望同蘇聯友好,在競選前夕又提出同蘇聯重新進行最高級會談的主張來爭取人心,讓選民們忘記他的“鐵幕”演說留下的壞印象。1947年夏的一次蓋洛普民意測驗中,保守黨已領先於工黨。到1948年11月在埃德蒙頓進行一場補缺選舉時,很多選票轉向了保守黨,使丘吉爾備感鼓舞。

1949年春,新的大選的時機已經到來。丘吉爾也更積極地為大選做準備。工黨內閣也頻頻討論何時舉行大選最為合適,但艾德禮在初秋時節宣稱,年內不會舉行大選。丘吉爾不得不繼續等下去。

到了1950年1月11日,艾德禮宣布2月3日解散議會,2月23日舉行大選。丘吉爾聞訊後馬上從馬德拉度假地回來,為大選作準備。人們似乎已經厭煩了選舉和政客的表演,這次大選投票率有所下降,但丘吉爾最後還是在他的伍德福德選區以25069票當選,他的工黨對手所獲票數幾乎隻及他的一半。不過從全國的選情來看,工黨仍是多數。最後下院的席位分布是工黨315席,保守黨298席,自由黨9席。保守黨與工黨之間的差距被大大縮小了。兩大黨席位如此接近,通常很快會再舉行一次選舉。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選舉中,丘吉爾的兩位女婿——長女黛安娜的丈夫鄧肯·桑茲和次女瑪麗的丈夫克裏斯多弗·索姆斯——分別在各自的選區當選,可是他的兒子倫道夫卻再度落選,這讓丘吉爾感到很失望。

本來按照慣例,由此產生的一黨政府地位不穩固,需要在年內再舉行一次大選。可是不久爆發了朝鮮戰爭,工黨政府在兩黨同意下派了一個旅參戰,大選便推遲了。不過丘吉爾認為,如果當時是他在掌權作出這一決定,他一定會遭到工黨的猛烈批評。

工黨政府又維持了一段時間,不過卻並不穩定。工黨雖然保持了多數席位,但席位數大減,是一個不穩定的多數,更何況此時掌權的工黨領袖們都已經老病交加。財政大臣克利浦斯爵士於1950年10月因病辭職,1952年4月去世。接替他的休·蓋茨格爾缺少從政經驗,他是1945年才進入下院的新議員。1951年3月,老牌工黨議員貝文又因心髒病不得不辭去外交大臣職務,4月間即去世。接任者最後是工黨的強硬派摩裏遜,但此人對外交業務幾乎一無所知。首相艾德禮本人於1951年也因患十二指腸潰瘍而住了一段時期的醫院。

1951年9月,英王因患肺癌必須做一次手術,為了保持政治上的穩定,英王敦促艾德禮秋季舉行選舉。艾德禮宣布10月4日解散議會,25日舉行大選。保守黨對這次選舉非常重視,為了贏得選舉,保守黨提出了兩項在1950年大選中從未提出過的施政措施,一是對軍火企業征收超額利潤稅,二是一年建設30萬所住宅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由於不久前因伊朗把英伊石油公司的煉油及其他設施都國有化,而引起了英伊之間的強烈爭執。丘吉爾主張采取較強硬的路線。摩裏遜質問丘吉爾是否認為政府應同伊朗作戰,丘吉爾反擊說,摩裏遜“正在散播保守黨想要進行另一場世界戰爭的謊言。我十分肯定,如果一個強有力的保守黨政府在掌權,波斯危機決不會以這種形式發生”。丘吉爾還巧妙地指責工黨政府“軟弱無力和猶豫不決”。丘吉爾說,他表明他並不認為有同伊朗作戰的必要,也不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不過如果大戰打起來的話,他保證說,第一個扳槍機的無論如何不會是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