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管理者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向下追究責任
責任落實,管理者是關鍵
企業的管理者隻有勇於負責,經常反思自己的領導能力,才能改變借口泛濫的企業文化。公司中消除借口必須從管理者開始。
許多企業管理者常會責怪下屬的責任落實不力,即公司業績不好是公司員工的責任。對這樣的企業管理者來說,他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企業業績不好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是,承擔責任的對象卻已經選好了,就是公司員工。但事實上,盡管員工們忠實地執行了管理者的命令,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仍沒有取得好結果。在責任麵前,許多企業管理者的理由與借口一點也不比員工少,但它給企業帶來的危害卻遠遠超過其他惡習的後果。
歸納起來,我們經常聽到的企業管理者推脫責任的借口有:
“作為管理者是抓大事的,不能任何小事都事必躬親。”
“我不懂技術,應由那些專業人員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已經授權給了你,你就應該對我負責,對一切後果負責。”
“他們作計劃時根本沒有征求我的意見,所以我沒有責任。”
“我已經製定了目標,實施、落實、監督與管理是下級的事。”
……
身為一名企業的管理者,必須為企業的成敗負責。我們要明確知道,企業的管理者應當擔負起消除“借口”、締造健康的企業文化的責任。企業的管理者隻有勇於負責,經常反思自己的領導能力,才能改變借口泛濫的企業文化。消除借口必須從管理者開始。
無論什麼時候,作為管理者都要鼓舞士氣,給予員工隊伍十足的信任,並且隨時準備承擔起失敗的責任。你不可抱有推脫的念頭,必須集中精力尋找解決方案。正如美國著名的企業領袖艾科卡在其自傳中所寫的那樣,“管理者意味著樹立榜樣”。管理者必須努力促成一種良性的企業文化。“如果願意做一件事情,就會有千萬條道路;如果不願意做一件事情,就會有無數個借口。”可見,責任落實,管理者才是關鍵。
《禮記》中雲:“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弊,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作為華人企業家代表的李嘉誠對此更是深有心得。他在汕頭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談到:“想當好的領導者、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項重大責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我認為,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
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先生能夠把一家小小的集體企業帶成一家數十億資產、已經成功存在了30多年的大型跨國企業,不能不歸功於他強大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勇氣。1989年的一天,他帶領華立團隊麵對省市有關領導以及各類專家100多人進行一個大型項目論證,會議氣氛熱烈而緊張,偏偏此時有人遞上一張字條:“你愛人難產,生命垂危,請速去醫院簽字。”汪力成鎮定地在紙條上寫下,由母親全權代表我。整整一個上午,汪力成充分、深刻、精辟的雄辯贏得了與會專家的熱烈掌聲。掌聲剛剛落下,汪力成就跨上自行車飛速駛向醫院。麵對剛剛降生的兒子,汪力成的眼淚奪眶而出;麵對妻子嗔怪的目光與委屈的淚水,汪力成故作輕鬆地說:“我相信老天會保佑你們母子平安的!”
實際上,這並不是汪力成唯一的一次“大義”行為,當洪水來臨時,他第一個跳下水去固定那些擋水的水泥袋,因為汪力成知道,一個領導者如果不能以身作則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把企業帶大的。
在一次談話中,他坦誠地說:“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家,其地位不一定是權力的中心,而是精神的領袖。中國的企業家與西方的企業家不同,西方人可以隨隨便便,而中國企業家則要時刻檢點自己,要具有鼓動性,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我們作為領導者,關鍵時刻要發揮關鍵作用……領導的權威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我用權比較少,更多的是用‘威’。長期以來身體力行,個人行為與企業行為合而為一,才能形成‘威’。”
汪力成先生正是認識到落實管理者責任的重要性,才在實際工作中勇於擔當,為員工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當然,作為一個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親,但一定要勇於負責,要像汪力成先生那樣,在某些地方做出榜樣,使員工有效法的標本,並形成一種威懾力,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無法搪塞、推脫責任。隻有這樣,企業的執行力才會越來越好,發展也越來越快。
閱讀思考:
1.對“責任落實,管理者是關鍵”這一觀點,你是怎樣理解的?
2.汪力成先生的故事帶給你什麼啟示呢?
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向下追究責任
敢於承擔責任,關鍵時刻上得去,是管理者在管理到位中的作用體現。當自己分管的部門出現問題時,管理者不是推卸、指責和埋怨,而是主動承擔責任,從自身的管理中去尋找原因,這自然會給員工一種積極的力量。
在一次對廣大員工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及他們喜歡何種管理者時,大約60%的人回答是“富有責任感的管理者”。為什麼如此多的員工都傾向於在富有責任感的管理者手下工作呢?原因很簡單,他們辦事從不推卸責任,值得員工信賴。
身為管理者,在眾多責任中最應該重視的是對員工們的責任。因為對上,上司給予名利,更賦予權力,他希望管理者能獨當一麵,為他分擔發展企業的重任;對下,員工希望管理者認真負責,領導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業績。要知道,管理者的擔子很重,如果沒有責任感,擔負的任務將不再有順利完成的保證,上司和員工們也不會把寶押在管理者的身上。一般認為,責任感意味著對企業的專注、忠誠,在許多時候它可以在點滴的小事上表現出來。“我警告我們企業的管理者們,”深圳某發展集團董事長說,“如果有誰說‘那不是我的錯,而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責任’之類的話被我聽到,我就立刻把他給開除。這種人顯然對我們企業沒有足夠的專注與忠誠,就好比你站在那兒,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醉鬼坐進車子裏開車,或一個沒有穿救生衣的小孩單獨在碼頭上玩耍。也許你有權決定你個人的行動權,可是我不會容許這種事情在企業內部發生,在這裏,任何有損企業利益的事情一旦發生,所有的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不論是不是你的工作範圍,隻要是關係到企業的直接利益,都要毫不猶豫地加以保護,這樣的管理者才是肯負責的、也是我需要的人。”
可見,敢於承擔責任,關鍵時刻上得去,是管理者在管理到位中的作用體現。當自己分管的部門出現問題時,管理者不是推卸、指責和埋怨,而是主動承擔責任,從自身的管理中去尋找原因,這自然會給員工一種積極的力量。關鍵時刻上得去,是指在工作需要的時候,管理者能走在員工的前邊,有主見,妥善地解決問題,這才能體現管理者的能力。這兩方麵都是管理者管理到位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想要更成功的話,請你從現在開始,百分之百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1.負責任的上司才能得到下屬的擁戴
多年前,美國實施的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計劃不幸失敗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沒有絲毫猶豫地發表了電視講話,向全國人民鄭重其事地道歉說:“一切責任在我。”
當那句話傳入所有美國人的耳中時,支持卡特的人數驟然增加了10%以上。
任何人都怕費力不討好,尤其是公司員工,他們總是擔心自己做錯事,特別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如果在員工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上司或者老板卻突然說,不是你的錯,一切責任在我,那麼結果又會是怎樣?
卡特總統的事跡就向我們充分說明:下屬對一個領導的評價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有責任感,會不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承擔責任。
從表麵現象看,好像是老板完全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但是後來所發生的事情卻往往不是這樣。因為他這樣做,不過是發出一種“沒關係,隻要你敢於承擔責任,你同樣是個好員工”的信號。
最終的結果也不一定是領導承擔責任。因為錯誤不一定是決策者犯的,而是執行中出了問題。但是如果做出決策的領導率先出麵承擔責任,就會使下屬產生一種安全感,就會使下屬冷靜下來反思自己,尋找自己在執行中的錯誤,進而發現自己的缺陷,從而主動承擔責任,並盡力彌補過失。
如此連鎖反應,互相推諉、扯皮、上下不團結的局麵就會改變,整個公司裏就會形成不逃避責任,勇於承擔責任的良好風氣,從而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2.管理者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
許多管理者拒絕承擔個人責任,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事必躬親,對下屬不信任。如果你對下屬的能力經常懷疑,那你就要想辦法換掉他。否則你事事參與、過問,甚至監督下屬工作的話,下屬會因此失去自己的創造性,完全按照你的“正確指示”去工作,進而形成下屬不是放開手腳去做,是一邊猜測你的意圖一邊做。你用挑剔的眼光去觀察,下屬的缺點很容易暴露出來,你就會更加不信任下屬,更加嚴密地監督下屬。下屬也在摸索中成長,隻要他還沒有放棄,你就該給他寬鬆的環境。
(2)指責、批評下屬,讓下屬難堪。作為管理者,公開地把自己與下屬相比較,進而指責下屬能力太差是不明智的。他要是比你強,他就坐在你的位置上了。
當著一個下屬的麵批評另一個下屬更是嚴重的失誤。拿兩個人作比較的結果是,得到的評價差的員工會因此失去自信心,甚至以後做不好工作也對自己的無能沒有愧疚感,因為你已經無數次地確認了他的無能;評價好的員工也會因用同事的被否定換取了自己的好評而內心不安,甚至會招致集體的排斥,因此,他會有意無意地放鬆自己,以爭取與同事重新站在一排。
(3)以“忙碌”為借口。管理者經常向下屬表明自己很忙也是不對的。下屬會認為,你要是真忙的話,抱怨自己忙的時間都不該有,你現在幹的所有工作都是你的精力所能承擔得了的。管理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工作合理地分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