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責任決定執行,關鍵在於落實(2 / 3)

《讀者》曾經登過這樣一篇文章。春運期間,某候車室的一個小姑娘,麵對黑壓壓的排隊人群,用小喇叭反複講:大家都想早點回家,都想先上車找個好位置,我隻有一個人,大家要插隊我肯定管不過來。但是我保證,我隻抓第一個插隊的人,隻要我發現誰第一個插隊,我一定緊緊抓住他,把他送到車站派出所,讓他今天絕對走不了。結果可想而知,大家都希望別人成為第一個插隊的人,自己好搭便車。因為第一個插隊的成本太高,反而沒有人願意去做。大家都老老實實地排隊。

這個小姑娘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心理,成功地避免了第一扇窗戶被打碎,防止了第一個人插隊,進而避免了整個隊形的混亂。企業管理也是如此,隻要領導者能夠防止第一扇窗被打碎,就能夠避免更多窗戶被打碎。所以,防止組織“破窗”效應的產生,就是要找出誰是“破窗”的罪魁禍首,嚴懲不貸,這樣才能殺一儆百,杜絕“破窗”成為組織成員放縱的誘因。

閱讀思考:

1.對“破窗效應”,你是如何理解的?

2.傑瑞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示?

複命,對使命負責

複命,是我們對自己肩負使命的回複。複命,承載著高度的責任感。在有限的時間裏將自己工作的成效與結果進行回饋,是負責的表現。具有複命意識的員工,一定是勇於負責的員工。

在商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責任是最好的管理”。有責任感的員工,不需要刻意的督促,自覺複命已成為一種融入血液的習慣,在使命的驅動下,他們會出色地完成任務。相反,失卻責任的人,不會主動複命,更不會對工作的執行情況作出正確的認同,久而久之倦怠的情緒會漫延開來,讓自己陷入職場生涯的泥淖。複命,是對使命的高度負責。不複命的員工,容易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下迷失自己。責任感的缺失,與之相伴的,往往是慘劇的發生。

2002年9月23日晚,內蒙古豐鎮市第二中學。晚上7點補課結束後,1500多名學生在從該校教學樓東西兩個樓道口下樓時,一段樓梯護欄突然坍塌,由於沒有燈光,再加上樓道內擁擠,致使下樓至此的學生不斷摔下樓梯,最終釀成21人死亡、47人受傷的慘劇。

僅一天時間,警方就公布了事故調查結果:學校基礎管理工作混亂。其一,事故發生地的樓梯12盞燈中1盞沒有燈泡,11盞不亮。事故發生的當天下午,還有老師向校長反映燈泡照明問題,校長以“管燈泡的人員不在”為由,未及時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其二,技術監督部門懷疑豐鎮二中教學樓樓梯護欄實際使用的鋼筋強度不夠。其三,學校在這座教學樓未經驗收的情況下就投入使用了。其四,事故當天,應該帶班在崗的校長正與教委、本校和其他學校的18位老師在當地一家飯店喝酒。

事實上,從樓體建築,到技術監督,到設施配製,到老師的管理,如果上述每一點都有點責任感存在的話,這場慘劇就可以完全避免。一次責任感的缺失,致使21名學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德語的Beruf(職業、天職)一詞中,以及或許更明確地在英語的calling(職業、神召)一詞中,至少含有一個與宗教有關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務!”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如是說。工作呼喚責任,工作意味著責任。有句諺語說得好:“沒有一滴雨滴認為它們應當對洪災負責。”還有一句積極一點的格言:“沒有一滴雨滴敢對花兒綻放居功。”

這兩句諺語說的都是責任。

責任感是人走向社會的關鍵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資本。一個單位總是希望把每一份工作都交給責任心強的人,誰也不會把重要的職位交給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有複命意識的員工都不會推脫他們所應負的責任,他們深知,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我們成功的必備素質。

員工要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和複命意識。接受任務,就意味著作出了承諾;作出了承諾,就要無條件地去實現。

對我們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要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開脫,完美的複命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麥克原來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後來受聘於一家汽車公司。工作了6個月之後,他想試試是否有提升的機會,於是直接寫信向老板杜蘭特先生毛遂自薦。老板給他的答複是:“任命你負責監督新廠機器設備的安裝工作,但不保證加薪。”

麥克沒有受過任何工程方麵的培訓,根本看不懂圖紙。但是,他不願意放棄任何機會。於是他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自己花錢找到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完成了安裝工作,並且提前了一個星期。結果,他不僅獲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圖紙,”老板後來對他說,“如果你隨便找一個理由推掉這項工作,我可能會讓你走。我最欣賞你這種克服一切困難來複命的人!”

如果麥克起初以不懂圖紙為由,拒絕這一項工作,也許便沒有後來的千萬富翁麥克了。優秀的員工總在工作中最高效複命,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到超出客戶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尋找任何借口推諉;他們總是出色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他們總是回來複命。盡力來複命的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完美的執行力。

無論責任多大,都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給自己製定目標:我一定可以承擔任何正常職業生涯中的任何責任,我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閱讀思考:

1.你如何認識“複命”?你認為它對提升企業的執行力有幫助作用嗎?

2.都有哪些企業在強調“複命”文化?列舉你所知道的。

如何建造合理的責任落實流程

責任的落實不是靠強硬管理、靠倡導來產生的,而是靠有效的製度與流程來保證。麥當勞用的都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年輕人,但它有一套可執行的、一教就會的流程,因而很容易被複製,連出錯都很難。也就是說,隻有製度與流程才是責任落實到位的真正保證。

責任心與流程都可以把事情做好,但責任心隻能保證做好一時,而流程卻能保證好的做法一再保持,因此,我們需要建造一個責任落實流程來保證責任的落實。我們知道,流程不同,做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當這些過程形成一套製度後,組織的能力和績效便由此產生了。在企業的各種流程中,最核心的是人員的流程、戰略流程和運營流程三個。戰略流程的目標是保證企業能製定正確的企業競爭戰略,運營流程的目標是使得企業在現有的人力資源的基礎上和企業競爭戰略的前提下製訂合適的運營計劃,它是戰略流程和人員流程的結合。

在組織中,這三個流程必是互相聯係的,其中的任何一個流程都與另外的兩個相配合,而不是單獨設計的。

執行力的三項核心流程

1.流程導向執行力

管理者做正確的事,員工正確做事,這些都源於企業的流程導向。流程一旦確定,員工的行動就會步調一致。

企業流程定向的重點是對人的行為方向,正如張瑞敏所說:企業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裏擦、誰來擦、什麼時候擦、誰來檢查擦的結果。人員流程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將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人員流程主要指對領導人才的選擇、評定、任用、調配以及指導其行為規範的一種企業機製。科學評判是人員流程的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不能有效地選準領導人,一切戰略都將付諸東流。

在企業的所有係統和流程中,人員流程無疑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如果企業不具備一套科學和完善的人員流程體係,就難以充分發揮其潛力。

一個執行型企業必然有一套立足於未來的人員流程。隻有具備了充足的能夠執行預定戰略的人才,企業的執行力才會大幅提高。要想提高企業的執行能力,就必須把人員流程同戰略和運營流程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