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貨員的熱情服務,必將為百貨公司帶來大批業務。
要想創造良好的結果,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還要多關注經營上存在的細節問題,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細節上下工夫,良好的結果就會不期而至。
國內外許多成功的企業,在處理事情時都像一家小企業,也即大企業懂得小經營,竭盡全力地贏得顧客,因為當前是以顧客為導向的買方市場。市場沒有貴賤差別,顧客也沒有等級之分。有眼光的經營者總是將每一位顧客都看做是“重要顧客”,並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這樣,好服務的口碑在顧客中相傳,業績便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德國一家公司在韓國訂購了一批價格昂貴的玻璃杯,為此德國公司專門派了一位負責人來監督生產,來到韓國以後,他發現,這家玻璃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質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產的產品幾乎完美無缺,他很滿意,就沒有刻意去挑剔什麼,因為韓方自己的要求比德方還要嚴格。
他無意中來到生產車間,發現工人們正從生產線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邊,他上去仔細看了一下,沒有發現兩種杯子有什麼差別,就奇怪地問:“挑出來的杯子是幹什麼用的。”
“那是次品?”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回答。
“可是我並沒有發現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麼不同啊!”德方負責人不解地問。
“你自己看,這裏多了一個小的氣泡,說明杯子在吹製的過程中漏進了空氣。”
“可是那並不影響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們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點,哪怕是客戶看不出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允許的。”
“那麼這些次品一般能賣多少錢?”
“3塊錢左右吧。”
當天晚上,這位德方負責人總部寫信彙報道:“一個完全合乎我們的檢驗和使用標準,價值30元的杯子,在這裏卻被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用幾乎苛刻的標準挑選出來,隻賣3塊錢,這樣的員工堪稱典範,這樣的企業又有什麼不可信任的?我建議公司馬上與該企業簽訂長期的供銷合同,我也沒有必要在這裏了。”
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的程度,你必須付出所有的熱情和努力。完美的細節體現出一種專業化的品質,而隻有具備專業化訓練和細節精神的人,才能鑄造工作中的完美結果。
閱讀思考:
1.請你談談細節的重要性。
2.細節與結果之間有什麼關係?
追求完美,不給工作留遺憾
“做到最好”就是敬業,就是重視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手中捧著的唯一飯碗。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表現才是最具體的敬業精神。
一個敬業的員工,他最完美的表現就應該是在工作上力求完美,而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在工作中留有遺憾。
每個員工都應該明白,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他不是根據一個人是否天天上班來判斷員工的價值,而是根據員工的實際工作績效來判斷他的價值。
這就要求每位員工在工作中力求做到最好。很多企業甚至要求員工“要麼你就做到最好,要麼你就離開”。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麼,微軟離破產就隻有18個月!”這是比爾·蓋茨時常告誡員工的話。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然而,仔細品味,確實發人深省!
在有關企業的回憶錄中,比爾·蓋茨這樣寫道:“早期的計算機時代是這樣的,一周有幾十個新公司誕生,不到一年就都換了老板。我們為每一個新公司設計的新機型配置我們的BASIC,每天忙於東奔西跑,看到的卻是公司的員工頻繁更換,老板頻繁更換。”
比爾·蓋茨說這些話時年近四十,雖然是冷靜的聲調,但透出他創業初期的思考,設身處地在他的位置上想一想,看著一家又一家公司走馬燈似的換將,他又怎能不想想自己公司的前途?“我們當時真沒想未來我們公司會怎麼樣,沒有可能幻想,那時我與艾倫談論較多的話題是我們在湖濱男校時就多次談論過的,做軟件公司能活下去嗎?艾倫說:‘隻要我們將它做到最好,應當沒問題。’於是,我們繼續沒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這種信念,讓微軟堅持到了今天。”
比爾·蓋茨深知:微軟要麼就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要麼就會被人吞並或破產。同理,作為在崗位競爭激烈中工作的一名員工,要麼你因為做得最好而出色,要麼你離開。事實就是這麼無情,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比爾·蓋茨對微軟員工們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們一天24小時地磨工作,我隻希望你們盡全力把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這才是一個敬業員工應該做到也必須做到的!
18世紀的諷刺文學作家伏爾泰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受到觀眾很高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並不十分滿意,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一次又一次地反複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肯罷休。為此,伏爾泰還惹下了一段不大不小的風波。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卻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練一次,這讓他們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
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麵,不願意接受伏爾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難住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裏。然而,杜孚林還是不願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友人。於是,他買了一個大餡餅和十二隻山鶉,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開,當在場的人把禮物切開時,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隻山鶉的嘴裏都塞滿了紙。他們將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後來他怒氣衝衝地責備伏爾泰:“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伏爾泰說:“老兄,沒有辦法呀,不做到最好,我的飯碗就要砸了!”
伏爾泰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文學家,就是因為他能“做到最好”,而並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假如你尚無伏爾泰的聰明或名氣,你是不是更有理由像他那樣對待自己的“飯碗”呢?
作為微軟這個巨人的領導者,比爾·蓋茨也不敢奢望所有的微軟員工都聰慧過人,但他希望他們都兢兢業業,能夠全力以赴地對待工作。職場中沒有虛假的道具,你要做好你的工作,就必須踏踏實實地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當每個員工將“做到最好”養成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它卻可以毀掉你的企業,以及你成為優秀員工的機會。
閱讀思考:
1.你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嗎?
2.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本章要義
·對自己負起責任來,等待你的才會是成功。
·決定一個人職場成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大事,而取決於他有沒有把小事做好。
·小事體現了偉大的責任。
·在細節上下工夫,良好的結果會不期而至。
·一名敬業的員工,應當把“做到最好”培養成一種時刻不離的習慣。
心得體會
讀了本章內容,你有何感想和體會?不妨把它們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