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結果為導向,讓工作無限接近完美(1 / 3)

第七章 以結果為導向,讓工作無限接近完美

敬業就要對結果負責

敬業的員工一定是負責任的員工,他們關注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

在職場中,敬業的員工一定會對結果負責,對結果負責,就是對我們工作的價值負責,使自己完成的工作有所值,這才是一個人在工作和事業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

 格裏·富斯特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你也許能對責任感的強弱作出比較清晰的分辨。

作為一個公眾演說家,富斯特發現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點是讓顧客及時見到他本人和他的材料。

事實上,這件事情如此重要,以至於富斯特管理公司有一個人的專職工作就是讓他本人和他的材料及時到達顧客那裏。

“最近,我安排了一次去多倫多的演講。飛機在芝加哥停下來之後,我往公司辦公室打電話以確定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我走到電話機旁,一種似曾經曆的感覺浮現在腦海中:8年前,同樣是去多倫多參加一個由我擔任主講人的會議,同樣是在芝加哥,我給辦公室裏那個負責材料的琳達打電話,問演講的材料是否已經送到多倫多,她回答說:‘別著急,我在6天前已經把東西送出去了。’‘他們收到了嗎?’我問。‘我是讓聯邦快遞送的,他們保證兩天後到達。’”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琳達覺得自己是負責任的。

她獲得了正確的信息(地址、日期、聯係人、材料的數量和類型),她也許還選擇了適當的貨櫃,親自包裝了盒子以保護材料,並及早提交給聯邦快遞,為意外情況留下了時間。

但是,正如這段對話所顯示的,她沒有負責到底,直到有確定的結果。

富斯特繼續講他的故事:

“那是8年前的事情了。隨著8年前的記憶重新浮現,我的心裏有些忐忑不安,擔心這次再出意外,我接通了助手艾米的電話,說:‘我的材料到了嗎?’‘到了,艾麗西亞3天前就拿到了。’她說,‘但我給她打電話時,她告訴我聽眾有可能會比原來預計的多400人。不過別著急,她把多出來的也準備好了。事實上,她對具體會多出多少也沒有清楚的預計,因為允許有些人臨時到場再登記入場,這樣我怕400份不夠,為保險起見寄了600份。還有,她問我你是否需要在演講開始前讓聽眾手上有資料。我告訴她你通常是這樣的,但這次是一個新的演講,所以我也不能確定。這樣,她決定在演講前提前發資料,除非你明確告訴她不這樣做。我有她的電話,如果你還有別的要求,今天晚上可以找到她。’”

艾米的一番話,讓格裏徹底放下心來。

艾米對結果負責,她知道結果是最關鍵的,在結果沒出來之前,她是不會休息的——這是她的職責!

對結果負責也正是艾米出色的原因。敬業的員工一定是負責任的員工。他們關注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他們也絕不會尋找任何借口來推卸、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敬業就要對結果負責,而對結果負責,就是對自我負責。對自己負起責任來,等待你的才會是成功。

羅傑斯是一位20多歲的美國小夥子,幾年前他在一家裁縫店學成出師之後,來到加州的一個城市開了一家自己的裁縫店。由於他做活認真,並且價格又便宜,很快就聲名遠播,許多人慕名而來找他做衣服。有一天,漂亮的貝勒太太讓羅傑斯為她做一套晚禮服,等羅傑斯做完的時候,發現袖子比貝勒太太要求的長了半寸。但貝勒太太就要來取這套晚禮服了,羅傑斯已來不及修改衣服了。

貝勒太太來到羅傑斯的店中,她穿上了晚禮服在鏡子前照來照去,同時不住地稱讚羅傑斯的手藝,於是她按說好的價格付錢給羅傑斯,沒想到羅傑斯竟堅決拒絕,貝勒太太非常納悶。

羅傑斯解釋說:“太太,我不能收您的錢。因為我把晚禮服的袖子做長了半寸。為此我很抱歉。如果您能再給我一點時間,我非常願意把它修改到您需求的尺寸。”

聽了羅傑斯的話後,貝勒太太一再表示她對晚禮服很滿意,她不介意那半寸。但不管貝勒太太怎麼說,羅傑斯都不肯收她的錢,最後貝勒太太隻好讓步。

在去參加晚會的路上,貝勒太太對丈夫說:“羅傑斯以後一定會出名的,他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及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讓我震驚。”

貝勒太太的話一點也沒錯。後來,羅傑斯果然成為一位著名的高級服裝設計大師。

當你在工作中被授予某一項任務,要求提供一定的結果,請負起你的責任來,力求把最完美的工作結果帶給自己的老板。

如果企業裏每一個人都能夠對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那麼整個企業就不會出現互相推諉責任,為自己找借口的現象,所有的人都能夠同舟共濟,一起推動企業的發展。

閱讀思考:

1.艾米追求結果的案例帶給你什麼啟示?

2.仔細思考,周圍那些收入高的人,為什麼他們的薪水與我們的不一樣?

每個環節上差一點,最終結果就會差一截

現代的職場競爭激烈,每一位員工都麵臨著“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疏忽細節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注重細節的能力正是一個職業人士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在工作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由於一些小的細節沒做好導致的,但正是一些小小的細節,卻會對我們的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很多員工看不到工作中的細微之處,還美其名曰“不拘小節”,殊不知,不拘小節的後果往往是顧此失彼,甚至鑄成大錯。也正是這樣的不注重細節,讓很多人難以取得工作的突破和成功。

眾所周知的榮華雞敗給肯德基的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肯德基是美國著名的快餐連鎖企業。它自從1987年在中國開了首家店以後,發展速度一直很快,到現在幾乎是人人皆知。

肯德基以其鮮明的特色,優美簡潔的環境,按標準化製作的食品,熱情周到的服務,吸引了大批國人,尤其是年輕人。

外國餐飲業的“入侵”大大刺激了中國傳統的飲食業。一些國內餐飲業也紛紛搞起了連鎖,企圖抵抗“外敵入侵”,其中上海的榮華雞就是傑出的代表。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新亞集團老總去肯德基考察了一番後,自己配了幾種調料,做油炸雞:除了有一個雞腿,還有國人愛吃的羅宋湯、上海人愛吃的鹹菜炒毛豆和一個酸辣菜。

1991年12月28日,榮華雞快餐公司成立。榮華雞以適合中國人口味和比較便宜的價格,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開始兩年,公司最高日營業額11.9萬元,月平均營業額達150萬元,兩年累計營業額1500萬元,職工很快發展到300人。北京、天津、深圳等24個省市紛紛向榮華雞發出邀請,歡迎榮華雞安家落戶,甚至連捷克、新加坡等國的外商也紛紛邀請榮華雞去開店。

1994年,榮華雞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分店,並揚眉吐氣地稱:“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榮華雞舉起民族大旗對抗肯德基時,生意紅紅火火,其中效益最好的黃浦店,一年就有300多萬元的利潤。全國南到江西,北到黑龍江,都有榮華雞的分店。在某些地段,榮華雞的生意遠遠超過了洋雞,這著實讓中式快餐揚眉吐氣了一番。可是,好景不長,榮華雞在與肯德基的較量中逐漸占了下風。2000年,隨著榮華雞在北京安定門的撤出,結束了為期6年的京城生涯。這標誌著它在與肯德基的較量中徹底失敗。

與此相反,肯德基在中國的市場越做越大,並在北京宣布在中國的連鎖店超過400家。《亞洲周刊》在2000年4月刊登的世界著名調研公司AC尼爾森公司在中國30個城市所做的一份調查:在顧客“經常惠顧”的國際品牌中,肯德基居第一。據統計,2001年,肯德基在中國大陸的營業額達40億人民幣,在全世界的營業總額高達220億美元,居所有餐飲業之首。

曾敗走麥城的新亞領導層們經過一番反思發現:競爭優勢,產品隻是一個表麵現象,在產品背後有很多深層的管理方麵的東西,肯德基的真正優勢在於其產品背後的一套嚴格的管理製度。

肯德基曾在全球推廣“CHAMPS”冠軍計劃,其內容為:

C——Cleanliness 保持美觀整潔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