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造就金牌員工的敬業法則
多一些準備,少一些盲目
沒準備的勤奮是效率低下的勤奮;沒準備的敬業是不斷貶值的敬業;沒準備的忠誠是盲目的忠誠;沒準備的主動也許就是添亂的主動。
提起準備,每個人都懂得“有備無患”、“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道理,幾乎人人都有因準備而獲得,亦因準備而失去的經曆。
雖然準備無處不在,又如此攸關成敗,奇怪的是人們卻普遍忽視它,即使有人認識到了準備的重要性,也很少能對它保持長久的熱情。於是,“效率低下,差錯不斷”就成了較為普遍的現象。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企業都曾經輝煌一時,風光無限,最終卻都因漠視準備而隻能各領風騷三五年。隻有那些能夠重視市場調研,具備危機準備意識,能夠在生產、市場、資金、人力等各個方麵進行充分準備的企業,才能將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後;在企業中也有許多員工,他們整天忙忙碌碌,但因為缺乏準備而經常差錯不斷,很難把工作做到位。隻有那些在工作中,不但積極主動、勤奮敬業,而且懂得準備是執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礎的員工,才能成為企業中效率最高的人。
可以說,重視並善做準備,就能造就一個卓越的員工,一個一流的企業;而忽視準備,隻能產生一個無能的員工,一個衰敗的企業。準備決定差距。
我們都知道史玉柱的經曆,1997年他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馬號稱當時“中國第一高樓”的巨人大廈,最後造成了中國第一“爛尾樓”。但他痛定思痛,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終於在2000年靠腦白金東山再起,第二年腦白金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億元。對史玉柱來說,真是成也準備,敗也準備。
同樣一個“準備”,當忽視它的時候,失敗來了;當重視它的時候,成功來了。因此說,“每一次差錯皆因準備不足,每一項成功皆因準備充分”,就是對準備的最好注解。無論在任何一個領域,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我們以寶潔公司生產的嬰兒紙尿布為例,它的銷售市場遍布世界各地,在德國和中國香港市場一度非常暢銷。
但好景不長,不久,德國的銷售點向總公司彙報:德國的消費者反映,寶潔公司的尿布太薄了,吸水性能不足。而中國香港的銷售點卻向總公司彙報:香港的消費者反映,寶潔公司的尿布太厚了,簡直就是浪費。
總公司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同樣的尿布,會同時出現太薄又太厚兩種情況呢?這讓公司的管理人員有點摸不著頭腦。
其實,這是寶潔公司的產品開發人員在設計產品時缺乏應有的準備,對產品銷售的不同市場沒有經過細致的調研和考察造成的。
總公司通過詳細的調查後發現,同時反映尿布太薄又太厚的原因,是德國和中國香港的母親使用嬰兒尿布的不同習慣所致。雖然中西方嬰兒一天的平均尿量大體相同,但德國人凡事講究製度化,完全按照規矩行事,德國的母親也是如此,早上起來的時候給孩子換一塊尿布,然後就這麼一整天都不去管他,一直到了晚上才會再去換一次。於是,寶潔公司的尿布相對於這樣的情況顯然是太薄了。可是香港的母親卻把嬰兒的舒適當做頭等大事,隻要尿布濕了就會換上一塊新的尿布,一天不知道要換多少次,所以寶潔公司的尿布在這裏就顯得太厚了。
顯然,寶潔公司的產品開發人員並沒有考慮到產品市場中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在設計新產品的時候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結果弄得怨聲載道,使寶潔公司蒙受了不少經濟損失。
產品開發人員隻不過在不同地域使用尿布的習慣上忽視了調研,等待他們的就是無情的市場風險。曾經省下的調研成本,現在卻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代價。
這就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在職場中,許多員工常因為做事沒有準備而錯失大好機會。其實,隻有準備充分,後麵的工作才能真正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比如銷售人員,在每次會見客戶前,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資料準備好,並提前調查清楚對方公司的實際情況以及最新的動態,掌握第一手資料,盡可能了解詳細。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在會見客戶時,就有了十分的把握。
同時,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建議,為客戶的利益著想,也是準備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因為客戶與企業的利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完全一致的。
忙是最容易找到的理由,似乎越忙的員工越能幹,越受上司的賞識。但我們往往發現,忙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上司的賞識而承擔了更多的責任,而是工作前缺乏準備,在工作時顯得沒有條理,導致的結果當然是沒有效率,甚至事倍功半。
準備會占用一部分時間,於是,有的員工以為,隻有盡快進入正題,才能越早把事情完成。但實際上,沒有準備的工作更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忙中出錯,這樣的員工是不會受人歡迎的。
沒準備的勤奮是效率低下的勤奮;沒準備的敬業是不斷貶值的敬業;沒準備的忠誠是盲目的忠誠;沒準備的主動也許就是添亂的主動。
企業呼喚具有準備意識的員工,當一切準備就緒時,工作中的問題會因為你有所準備,而一個個被解決掉,工作也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閱讀思考:
1.你有準備意識嗎?
2.結合你的實際工作談談準備的重要性。
多一些辦法,少一些借口
美國人常常譏笑那些隨便找借口的人說:“狗吃了你的作業。”借口是拖延的溫床,習慣找借口的人總會找出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一些、舒服一些。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企業稱職的員工,要知道,老板安排你這個職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關於困難的分析。不論是失敗了,還是做錯了,再好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也是沒有絲毫用處的。
敬業的核心素質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他們總是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
也就是說,敬業的員工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絕不會在沒有努力的情況下,就事先找好借口。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老板交給的任務,條件再困難,他也會創造條件;希望再渺茫,他也能找出許多方法去解決。優秀的人不管被派到哪裏,都不會無功而返。
在職場中,老板最痛恨的就是不找方法找借口的員工。如果你是老板,你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員工,員工不僅沒有完成任務,反倒為自己找了一大堆借口,你會如何反應呢?
任何工作首先要求的就是認真負責的態度,找借口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錯了就是錯了,勇敢承擔起來,從自身找原因,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如果你總是為失敗找借口,那你永遠都不會成功。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找方法的員工,而不屬於善於找借口的員工。
好的方法往往能讓你脫穎而出,為你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要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你該明白,絕大部分的機會都是你自己爭取來的。
1956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優越、款式新穎、價格合理的新車,但這款新車的銷售卻業績平平,完全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效果。公司的經理們焦急萬分,但絞盡腦汁也沒有找到能讓產品暢銷的辦法。
剛畢業的見習工程師艾柯卡是個有心人,他了解了情況後就開始琢磨怎樣能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終於有一天,他產生了靈感,於是徑直來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提出了一個創意:在報上刊登廣告,標題為“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汽車”。這是個很吸引人的口號,很多人紛紛打聽詳細的內容。原來艾柯卡的方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5%的貨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分期付清。
他的創意被公司采納,而且成效顯著。“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汽車”的廣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由此創造了一個銷售奇跡。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賞識,不久他就被調往華盛頓總部成為區域經理,並最終坐上了福特公司總裁的寶座。
艾柯卡提出的這個極富創意的廣告不僅解決了福特56的銷售危機,更成為艾柯卡成功人生的起點。這就是尋找方法的妙處。不懼怕困難,相信自己,找到方法就能令你脫穎而出,為你自己贏得更多的成功機會,為你的事業發展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可見,隻有積極找方法,才能更好地出效益;隻有積極找方法的員工,才能彌補老板的不足,成為老板的左膀右臂。
不找借口找方法!工作中的每個員工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尋找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浪費時間尋找借口。要知道,老板安排你這個職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關於困難的長篇累牘的分析。不論是失敗了,還是做錯了,再巧妙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也是沒有絲毫用處的。
方法能為人解除不便,能夠讓你有更大的發展,更能給公司創造最直接的經濟效益。哪個公司的老板,能不格外重視想辦法幫公司解決問題的員工呢?
最優秀的員工,是最重視找方法的員工。他們相信凡事都會有辦法解決,而且是總有更好的方法。
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員工,是職場中的稀缺資源。假如你通過找方法做了一件乃至幾件讓人佩服的事,你就能很快脫穎而出,並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有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在於對困難的屈服,無端地將困難放大,把自己看輕。其實,隻要你努力去找方法,就一定會找到,而且越去找方法,便越會找方法;越會找方法,就越能創造更高的價值。這不僅能提高你找方法的自信,而且使你越來越有找方法的竅門。
麵對困難,多一些方法,少一些借口,必定會讓你成為一個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一流員工。
閱讀思考:
1.麵對困難,你是找方法,還是找借口?
2.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多一些認真,少一些糊弄
糊弄工作的人往往隻知道為工資而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缺乏長遠的規劃。這樣做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更不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