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敬業典範,盡顯榜樣力量(3 / 3)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要想在該行業中站穩腳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須具備精到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專業技能水平對於員工在這個行業中的成長具有關鍵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專業技能就是實現個人成長的敲門磚,無論你是普通工人,還是推銷員,或者是一個電腦程序員、一個建築工程師,都要以這塊敲門磚來打開通往成長道路的大門。簡而言之,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專業技能之本而空談成長,所以,每個人都要使自己的專業技能精益求精,才能成為本行業的尖兵。

許振超的成長經曆給我們的啟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隻要努力,就有收獲!

除非你實在厭惡了某個行業,否則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因為這樣會讓你中斷學習,減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樂,因此不必想得太多,關鍵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你要像海綿一樣,廣泛吸收這一行業中的各種知識。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輩請教,還可以吸收各種報紙、雜誌的信息。此外,專業進修班、講座、研討會也都要參加。也就是說,要在你所幹的這一行業中全方位地深度發展。假若你學有所成,並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現出來,你必然會受到老板的重用。

閱讀思考:

1.你是怎樣理解“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句話的?

2.你做到“精一行”了嗎?

李新民:像鐵人那樣工作

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強烈的使命感,一定會目標明確、生氣勃勃,麵對任何艱難困苦的挑戰,都絕不猶豫退縮。

李新民,一個油田職工耳熟能詳的名字;李新民,一個憑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鐵人精神的人。

在大慶油田和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鐵人王進喜和1205鑽井隊的名字熠熠生輝。1990年,一直夢想成為石油人的李新民被分配到1205鑽井隊。入隊那一刻起,李新民暗下決心:要像鐵人那樣工作,像鐵人那樣做人,一定不能給這個英雄的集體丟臉!

鐵人堅持學習、嚴細認真、工作在前、吃苦在前的精神始終影響著李新民。2000年8月的一次施工中,拉石粉的車陷進了距井場300米處的泥水中。情況緊急,李新民忍著關節炎的病痛,咬緊牙,帶領8名鑽工憑著鐵人“人拉肩扛”的精神,在泥濘中往返30多趟,硬是把26噸重晶石粉一袋一袋地背進了井場。

16年來,李新民無論在什麼崗位,幹什麼項目,都是以鐵人為榜樣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紮根井隊,無怨無悔,循著鐵人的腳步,在實踐中切身領會和感悟著鐵人精神的真諦。

2003年,李新民接過鐵人的刹把,扛起1205鑽井隊的大旗。承載著1205隊的輝煌曆史,作為1205隊第十八任隊長,李新民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然而,李新民無比堅定地說,絕不能讓1205隊這麵紅旗在我們這代人的手中退色!

李新民把全部心血傾注到工作上,一年中,他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時跟班作業。李新民說:“鐵人老隊長說過‘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我應該時時處處身體力行,做好表率,用鐵人精神帶好隊伍。”

2004年2月,在1205隊鑽井進尺向200萬米大關突破的關鍵時刻,井架立管油壬突然刺漏。李新民帶領技術骨幹成立搶修小組,迅速查出原因,組織排除故障。油壬旋緊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李新民二話不說,係上安全帶爬上井架,在刺骨的寒風中掄起大錘砸緊油壬,保證了鑽機開鑽。

永葆紅旗不退色。1205隊在李新民擔任隊長後,打井250多口,創出了井身質量和固井質量合格率均達100%的好成績。2004年2月2日,1205隊第一個在全國實現累計鑽井進尺突破200萬米,“鑽透”了220多座珠穆朗瑪峰,為鐵人隊的輝煌隊史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新民將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當做自己的使命,愛崗敬業,無怨無悔。作為職場中人,如果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神聖的使命,就會極大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具有強烈工作使命感的人,他們都會主動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並能自動自發地幹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而不是以薪水為目標。他們也不會畏懼自己工作上的坎坷,而始終沿著目標向前邁進,因此他們也一定能夠享受到實現自己人生目標後上天所賦予的快樂。

據說具有強烈工作使命感的牧師們,無論是非洲的原始森林、南美洲的高山峻嶺,還是亞洲的沙漠地區,他們都敢隻身前往。他們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窮鄉僻壤、茹毛飲血的土著部落、衛生條件極其惡劣的瘟疫流行地區傳教,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甚至老死在那裏。他們別無所圖,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神聖使命。

社會的各行各業都需要那些具備強烈使命感的人,因為他們肩負責任,能獨立自主,有主見,會努力奮鬥;他們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裏刻苦鑽研,嚐試創新。有使命感的人不是被動地等著新使命的來臨,而是積極主動地尋找目標和任務,直至突破。

閱讀思考:

1.你都知道哪些關於鐵人的故事?

2.請結合你的實際工作,談談你對“使命感”的理解。

方永剛:用生命托起三尺講台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偉大的職業都值得人們去為之奮鬥,值得人們為之神往、為之奉獻自己的生命。

方永剛,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餘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經常通宵達旦地學習、備課、撰寫著作和文章。他讀過的《鄧小平文選》等書籍,書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麵也由於反複翻閱快被磨穿了,空白處密密麻麻寫滿了所思所悟。

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方永剛就像時刻保持衝鋒姿態的戰士,哪怕十幾分鍾的課都充滿激情,他的課充滿了理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連續6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幹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海軍基層政工幹部培訓班國防生學員上完了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2007年6月20日,中央軍委授予方永剛同誌“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榮譽稱號。

熱愛職業,等同於熱愛自己的生命,這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操之一。不惜一切代價和甘冒一切風險地遵從職責的召喚,這是最高尚的文明生活的本質體現。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偉大的職業都值得人們去為之奮鬥,值得人們為之神往、為之奉獻自己的生命。

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號船隻的失事譜寫了一曲19世紀的英勇戰士們壯麗的人生之歌。當該船緩緩地沉入大海的波濤之下時,該船最高主管威靈頓公爵正在參加英國皇家學會的一個宴會。當船隻失事的消息傳到英國時,一位知名記者這樣寫道:“我注意到(美國當時的部長勞倫斯先生也這麼認為)在公爵對他死去的士兵的頌詞中,根本就沒有提及勇敢一詞,而總是談到他們的使命和服從。他多次重複這個意思。我猜想,在他眼裏,士兵的天職就是用生命去執行任務,勇氣已被視作一個當然的東西了。”

使命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和忘我奮鬥,意味著盡職盡責、絕不張揚。人類曆史上湧現過很多為使命感而默默前行的人。他們不是艱難,完全忘我地工作,直至離開人世的那一天。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他們是整個人類的職業表率之一,他們的使命感讓他們用生命去執行工作。當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想到他們的職業精神。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

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因為他發現離他四五米有一個小戰士仍然渾然不覺地站在那兒。

上尉一個飛身撲上去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

上尉起身拍拍身上的塵土,很欣慰地看到小戰士安然無恙。後來,他看見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這位小戰士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上尉這樣舍己為人的戰友;上尉也是幸運的,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敬業的人也是幸運的,他在用生命去完成自己的職責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舍得付出愛的人,並不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減少什麼,相反,他會因自己的付出,讓自己擁有更多。當一個人視自己的職業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神聖,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某一項工作中,可以說沒有什麼做不成功的事。

閱讀思考:

1.方永剛的感人事跡帶給你什麼啟示?

2. 你能夠視自己的職業如生命嗎?

本章要義

·工作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使命,是人類幸福和歡樂的源泉。

·世界上每一項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做。

·在職場上,敬業精神是相通的,它將會使職業人士終身受益。

·珍惜崗位,就是珍惜生命,進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個人都要使自己的專業技能精益求精,才能成為本行業的尖兵。

·強烈的使命感能喚醒一個人的良知,也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神聖的使命能極大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會隨著他完成使命的行動而越來越大。

心得體會

讀了本章內容,你有何感想和體會?不妨把它們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