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味甘麥大棗湯對更年期抑鬱症患者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影響(2 / 3)

2.2.2檢測指標與方法分別於治療前及治療4周後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3000r·min-1離心10min後取血清分裝於-20℃凍存待測。血清單胺類遞質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試劑盒購自美國Rapidbio公司。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測定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試劑盒購自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2.3安全性評價通過觀察治療前後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及出現的不良事件,對安全性作出評價。

2.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3結果

3.1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經統計學分析,2組在年齡、病程、HAMD評分等方麵,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3.2療效評定

治療組有效率為88.4%,對照組有效率為81.4%,2組差異無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女性更年期抑鬱症方麵療效相當。

3.32組治療前後HAMD評分結果

治療前2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後2,4周與治療前HAMD評分比較均顯著降低(P

3.42組治療前後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後2,4周治療組與對照組與治療前PSQI評分均明顯下降(P

3.52組患者治療前後血清5-HT,NE濃度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5-HT,NE濃度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治療4周後2組5-HT,NE濃度均顯著升高(P

3.62組患者治療前後血清E2,FSH,LH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E2,FSH,LH濃度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與治療前比較治療4周後治療組血清E2水平明顯升高(P

3.7安全性評價結果

在治療前後,2組患者血、尿、便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均無異常,治療組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對照組有2例出現口幹、便秘症狀,1例出現頭暈、失眠症狀,但均可堅持治療,停藥後症狀逐漸減輕。

4討論

更年期抑鬱症也稱圍絕經期抑鬱,是指從卵巢功能紊亂到絕經後1年,以焦慮不安和情緒低落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屬於情感性精神障礙。中醫曆代醫籍中對本病無專題論述,對其記錄散在於“鬱證”、“百合病”、“髒躁”、“梅核氣”、“卑蝶”等疾病論述之中[7],大量的文獻資料和臨床實踐證明中醫治療更年期抑鬱症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良好的療效,並具備副作用少的優勢,但仍存在著辨證分型及療效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將鬱證辨證分為肝氣鬱結、氣鬱化火、憂鬱傷神、心脾兩虛、陰虛火旺5型,對陽虛型抑鬱尚未提及,但在臨床患者中很大一部分表現為情緒低落、善悲欲哭、少言寡語、聲低息微、怠倦嗜臥、疲乏無力、便溏溺清、性欲低下等症狀[8]。女性進入更年期,其腎氣日衰,天癸趨絕,腎之陰陽失調,衝任虧損,髒腑失養,功能衰退,從而導致一係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通過多年臨床辨證論治,發現陽虛乃為此類抑鬱症的基本病機,而七情所擾是其外在誘發因素,內外合因終致機體陽鬱不能調達導致抑鬱症的發作。

甘麥大棗湯源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買證並治第二十二》用治婦人髒躁,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平補脾氣的作用,臨床上已廣泛用於更年期抑鬱症,並有良好的療效,加味甘麥大棗湯由“甘麥大棗湯”合“補坎益離丹”去蛤粉加百合、烏梅化裁治療更年期抑鬱症。方中附子辛熱溫補腎陽;桂枝入心經,通達心陽;烏梅走肝經,引諸藥入肝經,使神歸其舍,其酸甘化陰以滋養肝體,合肝“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肝中陽氣得以升發;炙甘草甘緩和中,養心以緩急迫;淮小麥善補心氣、養心神;百合清心安神;大棗益脾養心,諸藥並用使腎陽充則水火得濟,神明得主;肝陽補則調達得暢,氣鬱得舒;心氣養則魂魄得統,心神得安,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通過多年的臨床應用觀察,發現加味甘麥大棗湯可明顯改善陽虛型更年期抑鬱症患者的抑鬱症狀,但缺乏嚴格的臨床試驗評價。為評價加味甘麥大棗湯抗抑鬱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采取隨機雙盲對照,並選用黛力新作為對照藥,以觀察加味甘麥大棗湯的臨床療效,並對其作用機製做初步探討。

本研究通過加味甘麥大棗湯治療陽虛型更年期抑鬱症患者總體療效和HAMD量表評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可知加味甘麥大棗湯治療陽虛型更年期抑鬱症可顯著降低HAMD量表評分、改善患者臨床症狀、總體療效顯著,並與臨床廣泛應用的藥物黛力新的療效相當,而由於本方在改善患者睡眠狀況方麵的作用優於黛力新,且其副反應較小,所以在用藥安全方麵更具備優勢。

目前更年期抑鬱症的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失調、中樞神經遞質含量改變、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由於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二醇分泌減少,對下丘腦、垂體的負反饋減弱,導致大腦皮質及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O)作用失調,進而影響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分泌是更年期抑鬱症發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