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彌勒:天堂以下,人間以上
偉大的導演費裏尼有一句口頭禪:“無所謂結局。無所謂開始。除了無限的生活熱情。”這是一種難得的灑脫和精神,一種永遠在路上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情結。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失去樂園之後,人類就沒有停下過追逐樂園的腳步。但是,天堂遙不可及,人間又不堪回首,隻有雲南的彌勒剛剛好。來到這個“一個酒店半座城,半個城市是溫泉”的城市,你會忍不住地放開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去認識,真正去體會世俗生活和超越世俗的生活。
太陽還在山背後,卻把光灑了下來,從黑暗地界,以難掩的芒,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終撫在以彌勒佛為名的紅河彌勒這滇南福地。
彌勒市委宣傳部的劉副部長給我們介紹,彌勒現在已經由縣改市,將把彌勒打造成一個充滿陽光和花草氣息的旅遊城市、花園城市。彌勒是一幅畫、一首詩、一個夢。一個酒店半座城,半個城市是溫泉。當你走近彌勒,她一定會讓你感受到這座顯山、露水、透綠、現藍的旅遊新城四射的活力。“彩雲之南,福地彌勒”,彌勒休閑度假天堂除了一心:彌勒縣城——快樂之城;還有兩帶:紅萬、可邑、高甸公路沿線的鄉村休閑帶,湖泉生態園、雲南紅酒莊的葡萄觀光休閑帶。彌勒的溫泉一直熱著,六月底彌勒的葡萄也熟了,此刻,彌勒人的心一樣熱情如歌裏所唱:路旁的花朵正在盛開/樹上的果實等人去摘/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老圭山在萬山叢中歡迎你來!
據當地彝族老人坊間流傳,這裏是太陽耕耘過的土地。所以蜚聲中外的優秀民族舞蹈《阿細跳月》誕生於此。阿細人是彝族的一個支係,傳說遠古的阿細部落沒有火,阿細的祖先過著沒有光明的生活,不僅吃的是生肉,還時常遭受野獸的侵襲。一次水災過後,一位名叫木鄧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麵又鑽又磨,漸漸地,終於在農曆二月初三這天鑽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自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莽荒時代,五色土地上的莊稼才得以熟食,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阿細人把傳說中鑽木取火的發明者“木鄧賽魯”當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襲了下來。
這裏還是“中國的第一佛城”,唯一一個以佛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當地的導遊跟我們介紹,說承載彌勒寺和彌勒大佛的錦屏山的外形就是一尊彌勒佛的造型,沿著1999天梯拾級而上,感覺有如行走在取經的路上。進入山門,先抵天王殿,與天王殿同在中軸線上的是金瓦琉璃的大雄殿。大雄殿繼續向前便登臨錦屏山彌勒大佛廣場。一尊19.99米高的金色大佛段坐在青山之巔,整個山脈因此莊嚴聖潔起來。於百年古樹,潺潺泉水之中,對著彌勒佛哈哈一笑,則難容之事大肚能容,可笑之人一笑了之,將爽心怡性也,倒也怡然樂世,渾然忘憂。
當然,這裏還是“錢的故鄉”。彌勒人會賺錢,100年前,虹溪鎮出個了“錢王”王熾,世界上排前十,彌勒人說自己是受了彌勒的護佑。現在雲南最賺錢的企業紅河卷煙廠坐擁在山水環繞之間。另外還出現了世界傳統釀酒葡萄種植帶以外唯一的葡萄穀,崛起列人中國十大紅酒品牌的“雲南紅”,蓬勃興起一個富民大產業。
彌勒,這道紅河州的“北大門”,在這裏還孕育和生活過明末兵部尚書楊繩武,世界第一長聯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髯翁,世界級大數學家熊慶來,著名抗日將領、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衝等聞名遐邇的一代英傑。
漫步在彌勒烈日烘烤的街頭,讓汗珠肆意流淌,不擔心會被曬傷曬黑,然後魚一般躍入戶外的遊泳池裏,暢快淋漓的梳洗一身的塵埃,瞬間人變得輕快無比。或者在落日下,在黃昏裏,在湖泉邊,感受晚風從遠方裹挾而來的葡萄的香氣,沉醉在天邊火紅的夕陽裏。什麼也不再說,什麼也不再想,無限地融入自己的靈魂,然後走的遠遠的,走過自然,走過城市,走過生活,幸福得如同有一位女子同行,並身處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