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二)8(3 / 3)

同樣,在嚴懲違犯公司規定的事件上,比爾?蓋茨也言而有信,毫不手軟。

有一次,一位同比爾?蓋茨關係十分親密的程序員,平時自由散漫,在宴會上,為了顯示自己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他竟然泄露公司的最新程序研究方案。事情敗露後,比爾?蓋茨親自過問此事,立刻命令人事部把他的檔案材料向報界公布,並宣布開除這個程序員。

通過這件事,比爾?蓋茨警告了公司的所有職員,無論誰違反了公司的規定,都會受到嚴懲。從此以後,公司職員對公司的開發設計之類的事從不在公共場合交談。

(四)忌物質激勵代替一切

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韓非子曾經指出: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賞罰得當。因為,賞罰得當作用僅僅局限於受到賞罰的個別人身上,並不能產生新的功勞和防止新的過錯。所以,禁止邪惡、過錯的方法,最高明的是禁止、克製邪惡的思想。韓非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賞罰的局限性,即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心治"。

獎賞的物質刺激,可以激發人的積極性,但"金錢買不來人心"。根據國外的實驗,僅僅依靠物質刺激,人的潛能最多能發揮三分之二左右,剩下的潛能發揮,靠物質刺激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看來,物質刺激也有局限性,並非人們所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人曾經把單純依靠物質刺激來激勵人的積極性比喻成一種"吸鴉片"行為,這是很貼切的,說明物質刺激的作用是很短暫的。人吸上鴉片,渾身自在,但不久,鴉片的功效就消失了,人又變得難受起來,需要再吸上鴉片,才能再起作用,這樣,隻有經常反複地吸才行。物質刺激也是一樣。首先,一次足量的物質刺激,調動了人的積極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次物質刺激的功效就會很快遞減,不久,它就失去了作用。這時,要想再繼續調動人的積極性,就要追加新的物質刺激。如此運作,物質刺激就要頻繁地進行,才能保證其持續的功效。這既給管理帶來麻煩,又大大增加了管理的投入成本。其次,片麵的物質刺激和吸鴉片類似,它是會"上癮"的。一開始,少量的物質刺激就可能奏效,但不久,相同數量的物質卻起不到刺激作用了,必須增加刺激的物質投入量,才能起到刺激的作用。如此運作,用不了多久,物質刺激的投入就會超出產出。這時,物質刺激不僅沒有正麵效益,還會產生負麵效益。

時下有這樣一些企業領導,他們往往注重物質刺激,以錢買情,濫發獎金,以為發的獎金、東西越多,和下屬的感情就會越深,員工的積極性就會越高。殊不知,鈔票情、禮物熱,雖能得到一時的讚揚,但卻不能持久,人們的消費胃口反而吊得越來越高,一旦獎金、物品稍有減少,便會意見四起,照舊挫傷人的積極性。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種強烈表現個性的欲望,喜歡挑戰性工作,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對人才來說,這一點更加突出。李白高唱"天生我才必有用",正是這種強烈欲望的反映。這種欲望古代稱為追求功名,現代管理心理學則稱為個人實現。現代管理理論認為,人們通過追求自己所期望的目的在創造著自己,這種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層次,它比物質刺激的需求要強烈得多,所處的層次要高得多,發揮的能量要大得多,是物質刺激所根本無法比擬的。所以,有人說個人實現是激勵人發揮潛力的內驅力。日本企業家土光敏夫認為:人越早擔負重任,進步就越大。精明的領導者敢於向富有事業心的年輕人壓擔子,公平地給他們提供施展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創造出能使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功名對人才來說,是重要的精神追求,是激勵人才奮發的重要手段。《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時說,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使諸葛亮為功標青名,毫不猶豫地被請了出來。周瑜年輕輕輕,就被孫權拜為大都督,總領江東水陸軍馬。無怪乎,周瑜對孫權感激涕零,竭忠盡力。他向孫策表示"願以肝腦塗地,願效犬馬之力",可見,功名對他的誘惑力之大。劉備攻下漢中之後,手下眾將都要推他稱帝,劉備故作推辭。諸葛亮兩次請劉備即皇帝位,劉備還是堅執不從。諸葛亮尖銳指出:文武官僚,滅魏興劉,共圖功名,大王堅執不肯,眾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劉備畢竟不是迂腐之輩,於是當了皇帝。遂後,便對大小官僚,一一封賞。在這裏,諸葛亮正是通過不斷滿足"功名欲",才增強了劉備集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當然,除了滿足"功名欲"外,賞識、表揚等激勵手段,也是物質刺激所替代不了的。趙雲以"空營計"大勝魏軍,劉備讚揚他"子龍一身是膽",並賜他"虎威將軍"的稱號。這種讚揚、賜封,都是對人才成就的肯定和認同,它可以使人繼續保持已有的積極向上的行為。

我們有些企業的領導,卻把下屬員工當成"經濟人"和"機械人",以為隻要多給獎金就能調動其積極性。每次提拔、晉級、評先進、選勞模,給予大家的機會不多。其實,許多企業的骨幹人才期望的並不都是金錢,他們有抱負,有強烈的事業心,希望得到賞識、信任,希望有成長、晉升、重用、提拔的機會。因此,現代領導者,應該像精明的劉備、諸葛亮那樣,合理地處理物質獎勵與個人對名譽、成就追求的關係,努力培養一種鼓勵人人向上的風氣,而不是隻滿足他們的物質享受,剪滅每個人的抱負,忽略個人的榮譽感。

其實,除了獎勵、賞識、晉升、提拔之外,感情投資也是遠遠高於物質刺激的重要激勵手段,它有時比獎金更能喚起人們的工作熱情。重視"感情投資",已成為許多成功企業家的經驗。人都具有歸屬的需要,他們渴望領導或同事的關心、理解和尊重,擁有之,就會產生興奮、愉快的情緒,進發出前進的動力;相反,一個人在冷漠的環境中,就會產生孤獨感和壓抑感,情緒就會低沉,積極性就要受挫。我們的領導者要能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企業員工關心、理解和尊重,就會激發員工的進取精神。

總之,物質獎勵是不能代替一切的,激勵的方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多種多樣,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賞析:曾憲梓的勵人之道

香港著名實業家曾憲梓每次開董事會、例會和茶話會時,總要提醒各級管理者認準前進目標,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同時他也時常給部下打氣,使他們增加動力。

有一次,一位較能幹的銷售經理受命開辟某海外市場,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收效甚微,那位經理雖多方努力,仍無顯著成績,不由憂心如焚,主動寫了辭呈送交曾憲梓。

曾憲梓當日就給了回複,那銷售經理一看隻見上麵有這樣一段話:

你是不相信自己呢,還是不相信"金利來"。如果你不相信"金利來",你現在就可以離開,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你晚上9點來找我,我可以給你講一個"懦夫"的故事......順便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又加薪了。你不妨跟那地方的人多聊聊,或許會給你帶來幫助的。

讀完信,那銷售經理非常激動,立即打電話給曾憲梓,發誓不打開該市場,誓不再見曾總。

他請了一幫智囊,悶在屋裏三天三夜,冥思苦想,出謀劃策。憑著他必勝的信念和"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終於打開了該海外市場,當年效益就翻了一番。

後來,那經理致函曾憲梓說:"感謝您的鼓勵,我將永遠不會來聽您的有關'懦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