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二)6(3 / 3)

人格肯定。人格肯定就是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通常表現為重視、尊重和愛護。我國古代有一句"士為知己者死"的格言,就是說肯定了士的人格所激發出來的力量。例如,據《資治通鑒》記載,戰國時候有個豫讓,曾跟隨中行君,智伯滅掉中行君後又跟隨智伯。等到趙襄子滅掉智伯後,豫讓就漆麵吞炭,偽裝起來,千方百計為智伯報仇。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麼對待兩個主人兩付樣子?豫讓說道:"中行眾人畜我,我故眾人事之,智伯國士迂我,我故國士報之。"可見人格肯定所激發的力量之大。

(2)負強化。負強化又叫消極強化,是在人們的消極行為發生後,給予某種令人不喜歡對待,從而減少消極行為而增強積極行為。消極強化通常有以下形式:

批評,批評是以口頭或書麵的形式,指出人們行為的不當,以教育本人和大家。日本山善公司社長山本猛夫提出"挨批評才會有進步"的命題。他說:"人,經常受表揚、褒獎,就容易驕傲自大,裹足不前;相反,對他批評、斥責,使他在不知足的環境下得到磨煉,他就會逐漸地成長和完善。對方在不取報酬的情況下道出你的缺陷,不是很值得感謝的事嗎?

懲罰:懲罰是比批評更嚴厲的消極強化,通常表現為行政上、經濟上的懲治,如記過、罰款等等。唐太宗李世民說過:"國家大事,惟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懲者感懼"。"罰當其罪"即懲罰的份量適合所犯的罪行,"為惡者感懼"是說做壞事的人都感到害怕,可見適當的懲罰對於約束人們的消極行為,強化人們的積極行為是有促進作用的。

降職:降職以及稍重一些的免職、撤職,都是對人們消極行為的負強化。通過這種負強化使人們認識到工作中的失誤和教訓,從而轉向和強化積極的行為。1987年5月我國大興安嶺林區的特大火災,給國家造成數以千百億元的損失,也暴露了我國某些地方存在的嚴重官僚主義。黨中央、國務院斷然撤銷了林業部原部長楊鍾及大興安嶺林管局一些負責人的職務。這一措施對全國許多官僚主義嚴重的領導幹部,都是一種消極強化,從而激勵他們從官僚主義中掙脫出來。

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在使用動機強化法時要正負強化結合,以正強化為主。對積極的行為和好的成績給予肯定和獎勵,否則這些行為和成績就不能持續、發展,甚至會減退、消失。同時在以正強化為主的前提下,適當運用一些負強化也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因為人們可以從負強化中吸取教訓而開始積極的行為。

案例賞析:商用機器公司巧"批評"激勵人

美國商用機器公司有一個高級負責人,曾由於工作嚴重失誤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巨額損失,為此,他心裏非常緊張。許多人向董事長提出應把他革職開除,但董事長卻認為一時的失敗是企業家精神的"副產品",如果能繼續給他工作的機會,他的進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過未受過挫折的常人,因為挫折對有進取心的人是一副最好的激勵劑。

第二天,董事長把這個高級負責人叫到辦公室,通知他調任同等重要的新職。這個負責人非常驚訝:"為什麼沒有把我開除或降職?"董事長卻說:"若是那樣做,豈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後來,這個高級負責人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為該公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通過以上2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領導如何處理下屬犯的錯誤是大有學問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隻是狠狠的訓斥,使他離開時悶悶不樂,甚至心存抱恨之意,是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如果像以上兩家企業的董事長那樣,通過有意識地原諒下級的過失或錯誤,維護他們自尊心的做法,激勵他們的進取行為,使其不致因失誤和錯誤而灰心喪氣,卻步不前,從而將錯誤轉化為一種強烈的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功補過。容人之過,等於揚人之長,是每一個企業家必須牢記的。

(四)表率影響法

首長要想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首先要本人具有高昂的工作情緒和幹勁。首長作出表率,這本身就是激勵下屬積極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要求下屬是一套,自己做的卻是另一套,是決不會激起下屬的熱情的。

為什麼表率作用會如此有效地激勵部屬呢?這是因為在團體內人們交往的過程中,彼此間的交互行為會產生相互的影響力。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自己的言行也能影響別人的思想與行為。雖然人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但由於所處地位不同,影響力的大小也不同。一般地說影響力較大的是團體的領導者,較小的是被領導者,但一些不好的領導者卻沒有影響力。居於領導地位的人正是通過這種影響力去實施領導的,喪失影響力或影響力不大的領導,往往是做不好領導工作的。所以說有權威的人不一定有權力,但行使好權力一定要有權威,而表率作用正是建立權威的必要措施。

構成領導者影響力的因素很多,諸如品格、作風、學識、熱情等等,這些都是領導者影響下屬最有力的方麵。

品格。品格是指人們的品行,即人們在思想和行為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貌。人們的品格相互間有一定的影響。領導者的品格對下屬尤其有很大的影響力。隻有那些在行動中證明其才能的、正視困難而克服困難的,敢於"孤注一擲"的領袖才能贏得群眾。"那些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會射出一種磁石般的力量。對於追隨他們的人來說,他們是最終目標的象征,是希望的化身。

作風。作風是人們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領導人的作風像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下屬們的作風。"領導的速度就是眾人的速度。"這說明單位或部門領導人的作風,對下屬們的作風有多麼巨大的感染力。

學識。學識是指人們學術上的知識和修養,也泛指人們所掌握的學問和知識。如果一個領導者有淵博的學識,勢必會"強將手下無弱兵",帶動和影響下屬增長自己的學識。

熱情。熱情是指熱烈的感激,是人們激動心情的流露,最能使人們相互鼓舞。如果一個領導有很高的熱情,這種熱情就會感染下屬,使人們的熱情普遍高漲起來。領導人要想打動別人,首先得打動自己,他腦海中的一切都應該是栩栩如生的。民族危亡的嚴重時刻,領導人應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懼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的熱情必能一次又一次地鼓舞著反法西斯的人民。

案例賞析:為政須先正己

齊景公問治國的根本原則,孔子答道:"君為君,臣為臣,父為父,子為子,各盡本分,各守其職。"

"所言甚是,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國家財力再豐,又怎能安在享用呢?"

季康子問孔子為政的道理。孔子答道:"所謂的政,就是'正'。身為大臣的你以身作則,朝正道而行,又誰能作惡呢?"

一段時日以後,季康子憂慮國內盜患頻繁,詢問孔子應如何防治。孔子答說:"首先抑製你自己的貪欲。為政者不苟不貪,不營私利,人民自然會感化歸正。屆時即使獎勵人民去做賊,人民也會知恥而不為。"

"我欲處罪犯死刑,以教導人民,減少犯罪,您以為如何?"

"我不以為然。難道沒有死刑就不能為政嗎?隻要你肯向善,以德治民,人民自會向善。為政者與人民的關係,就如風和草。風吹草臥,勢之所趨。"